党员个人学习廖俊波心得体会五篇内容摘要:

作为 “ 一线总指挥 ” ,廖俊波始终不忘初心,牢记自身职责使命。 深入一线、了解一线,才能做出最真实的判断 ,廖俊波就是这样践行着职责使命,他主动深入现场,跑田坎、走泥路,勘察现场,考察地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经济开发区不断向前发展。 他心里装着政和人民,知道山区政和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他是如此奋力拼搏。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作为一线总指挥,廖俊波面对的是一个交通闭塞,基础薄弱,发展长期滞后的贫困县,但是他却不安于现状,没有得过且过,而是始终牢记党的嘱托,铭记组织的信任,不忘老百姓的期盼。 他深入调研,与干部群众交流、座谈,确定了新的发展思路,用脚步丈量了每一寸土地,凭着苦干实干,上行下效,硬是让政和摘 掉了 “ 穷帽 ” ,破除了 “ 贫困县、革命老区、经济发展长期全省倒数第一 ” 的标签,让政和县进入福建省发展十佳。 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廖俊波的主动担当作为,取决于廖俊波心中装着老百姓。 “ 笃行而不倦 ”。 流金的岁月,似水的年华,廖俊波把周末和节假日都贡献给了政和老百姓,在他的带领下,创造出了 “ 政和速度 ”。 他真正不忘初心,始终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皆因心中有民。 政和的干部扑下身子、苦干实干,皆因有一名优秀的 “ 一线总指挥 ”。 廖俊波是一冲锋在前的 “ 大侠 ” ,带领党员干部实现了政和山乡巨变,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发展速度。 廖俊波始终把政和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成职责使命,真正做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他对得起 “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 ” 的光荣称号。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 对于基层干部而言,应该学习廖俊波的为民情怀。 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发展会遇到多少困难,但是只要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就能够用忘我工作来换取骄人业绩,就能够用辛苦付出增强群众的 “ 获得感 ”。 (篇四) 境界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即修为,人生感悟。 其实,对于境界来说在各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看 法和见解,故境界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 对标俊波精神,无疑感悟的是 “ 乐 ” 的境界。 “ 乐 ” 乐不殆,树服务宗旨。 美国作家埃默森说: “ 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 ”。 只要对工作充满热情,就能够全心全意、尽己所能的付出,就能让自己发挥到最好。 他乐于做群众工作,并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中充满感情、倾注真情。 主动深入群众,找出发展长期滞后的原因。 深入贫困村,开展驻村蹲点调研,把脉问诊,分类推进精准扶贫。 卷起裤腿、跑田坎,穿长筒雨鞋走烂泥田。 在全国率先开展小额扶贫贷款试点,以 200 万元政府保证金撬 动支农信贷 3000 余万元等等如是。 他把快乐带给了群众,展现出最美的彩虹,也让自己找到了快乐。 “ 乐 ” 此不疲,为发展定位。 对于那些内心充溢快乐的人们而言,所有的过程都是美妙的。 为让老百姓有 “ 获得感 ” 的他, “ 带 ”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