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与法治服务保障研究内容摘要:
用党规党纪约束干部,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 其次深化落实农村 “ 党员活动日 ” ,强化农村党员干部的身份意识,促进农村党组织活动常态化。 最后增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法律素养,树立法律权威,增强法律信仰,提升依法治村能力。 近年来农村反腐败实践证明,把纪律挺在前面,用 “ 党纪法律 ” 的方式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治理之策,而且是一条可持续的治理方略。 (二)培养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就是要遵法信法用法,遇事要想法,决策要依法,处事要用法,形成规矩意识、权利义务意识、程序意识,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农村是依法治国的基点、重点,强化农村法治建设、营造良好的农村法治环境,需要从培养法治思维开始。 培养规则意识。 在农村,传统的官本位、权力至上等思维定势和办事习惯较严重,尤其是实行 “ 一肩挑 ” 的村干部负责 人, “ 我说了算 ” 往往是一种常态,缺乏规则意识。 因此,培养村干部规则意识,强化村干部的法治思维,是法治思维建设的重中之重。 培养权利义务和责任意识。 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村干部拥有权利和权力,也就相应的要承担义务和责任。 培养村干部权利义务意识,是培育农村法治文化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加强权利义务意识教育,让村干部明白自己的权利,牢记自己的义务,积极承担责任。 另一方面,健全乡村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监督村干部权力的行使,促使其合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主动承担责任。 村干部法治意识的提升自然影响村民办事的 思维方式。 三是培养程序意识。 村民办事大多依 “ 习惯 ” ,而不愿走 “ 程序 ” ,程序意识在村民和村干部大脑里不强,办事往往以 “ 方便 ” 为原则。 培养村干部程序意识,引导村干部按法定程序办事,一方面加强对村干部程序意识的教育培训,让村干部知晓其做事的程序,让其明白按程序办事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加强对村干部办事的监督,监督其办事的过程及其结果,督促其按程序办事,强化程序意识。 (三)加大农村普法力度 ,提高农民法治素养 ,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切实把基层党员干部学法用法作为农村普法的 重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 ”2018 年 “ 中央一号文件 ”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 “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 ” , “ 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念 ”。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加强基层法治机构建设,强化基层法治队伍,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改善基层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推进法治干部下基层活动。 基层 党政干部要站在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高度,认识学法用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摆上日程。 要转变观念,适应需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管理乡务村务和政务财务。 注重普法实用性。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结合当前开展的不忘初心牢。乡村振兴战略与法治服务保障研究
相关推荐
写笔记和心得,一篇体会文章被省市人防门户网站刊用。 今年 4 月全县棚户区改造战役动员会后,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每个县直部门抽调部分干部,与单位脱勾,到项目指挥部上班。 单位主要领导和老冯商量,我们人防办(地震局)人少,中心工作和业务工作都要兼顾,能不能到城南拆迁指挥部 参与拆迁。 他二话没说,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保证到拆迁一线,不给人防干部丢脸。 一个多月来,老冯在项目指挥部安排下
展环境卫生大打扫,有效改善居住环境 ,提升庭院形象。 我乡 2020 年顺利通过 “ 国家卫生乡镇 ” 技术评估。 三、开展生态建设 结合创建 “ 省级生态乡镇 ” ,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2020 年全乡退耕还林兑现 857 亩、 1150 户,完成古楼山村退耕还林后续产业 100 亩及何家坪、古楼山村森林抚育 729 亩,全面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 7637 亩。
众参政、议政的范围,进一步提高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 (二)开展政务公开政务服务行政职权清理工作 按照省、市、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政务公开政务服务职权目录清理、确认和公示工作。 对我乡行政执法主体、行政执法依据、行政执法职责及法律依据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认真清理。 我乡严格依法行使经确认和公示的行政权力,及时编制了行政职权目录,并在我乡门户网站和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上公开,自觉接受监督。
对所有村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进行评议。 平时考核。 由乡党政办考核。 主要包括村干部执行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学习、会议、出勤、请销假等情况。 五、考评办法和程序 成立考核领导小组。 党委 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乡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负责分管部门工作的考核。 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乡党委组织委员任办公室主任。 组织考核。 平时考核在年度考核前完成。
流通中心、超市等。 (三)推进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完成盘石、岩门子村的文化活动室和卫生站建设;二是确保农民参合率达到 100%,三是进一步完善 **农村社区的相关事宜。 一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二是做好城乡低保、五保管理工作,关注 五保户、特困群众和孤寡老人的生活困难,切实保护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三是做好 “ 三流 ” (老人、儿童、妇女)管理工作。
、两岸白色垃圾、小家禽养殖污染进行清理和打捞,对河道乱采进行严查。 5 处,其中 1 处已治理完毕,另外 4 处安排专人监测。 新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 4 处,设置警示标示牌,已上报国土局。 (五)民生及社会事务工作 1991 人,其中领取待遇的 919 人,未到领取年龄需缴费的有 1072 人,重症残疾人(一、二级) 11 人;完成虹膜认证 919 余人; 2017 年全乡因 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