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改工作设想内容摘要:

请省、市教研专家来校指导、点拨,借以带动新课程背景下老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 3)课程评价方面 因为课程评价对课程改革具有诊断问题、修正偏差、鉴定成果和引导方向等多种功能,所以课程评价也就成了课程 改革的指挥棒。 在省里高考方案尚未正式出台的情况下,我们一方面编印了《成长的足迹 —— xx 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要求班主任老师和课任老师按照包括学分制在内的课改文件认真填写,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另一方面对学科类必修课程的平时测试和期中考试进行质量监控,对试卷的命制有严格的要求,初步建立起教学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 资源共享,示范引领 所谓 “ 资源共享,示范引领 ” ,就是充分利用 xx 一中丰富的优质课程资源,积极发挥 xx 一中在全省高中课程改革过程中的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 目前 xx 一中有 10 位老师被聘任为省新课改专家指导组成员和讲学团成员。 2020 年 9 月 23 日,在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高中课改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我校樊仁校长作了题为《扎实推进高中新课改,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大会发言, xx 一中是全省唯一作大会发言的学校。 孙刚副省长在樊校长的大会发言上作出批示: “xx一中课改思路很好,符合实际。 成效显著,值得借鉴。 ” 这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 xx 一中 课改工作的肯定、鞭策和鼓励。 省教育厅为此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孙刚副省长有关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重要批示的通知》(赣教基 [2020]78 号文件)。 随后, xx 一中又代表xx 参加教育部组织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并提供书面发言, xx 一中的课改经验进一步推广到全国。 2020 年 5月 10— 12 日, “ 全省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设现场经验交流会 ” 在南昌召开,《 xx 一中校本课程精品课例选》等一批成果参加了展示,我校周明学副校长作了《校本课程开发:来自 xx 一中的报告》的大会发言。 我们的示范和引领作 用主要体现在: ( 1)积极参与省里有关课改文件的讨论和起草。 如参与编写了多门学科的《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参与了有关课程编排、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方案等重要文件的讨论。 ( 2)积极承担教育部和省里有关教师、校长培训的授课任务。 如多位老师担任了教育部、教育厅组织的新课改培训班的授课工作;先后四次应邀到 “xx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校长培训班 ” 上介绍课改做法和经验(四期共 700 多位校长参加)。 ( 3)积极承担省、市新课改有关示范课、研讨会。 如承担了省、市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的教学研 讨会、省教研室组织的送课活动和新课改优秀成果展示活动等课改任务。 ( 4)积极承担选定、评价课改教材和参与编写地方教材。 如多位老师参加了省新课程教材的选定、评价工作,参加了 xx 地方教材《 xx 历史与名胜》、《人杰地灵诵 xx》的编写工作。 ( 5)积极发挥媒体的作用,宣传、总结和推介课改经验。 如在《 xx 日报》、《浔阳晚报》、《 xx 教育》等报刊发表了 14 篇宣传、介绍课改经验的文章,在 xx 教育电视台、 xx 电视台制作并播放了 12 期课改经验的节目,由省教研室根据我校课改做法而撰写的《 xx 市第一中学实施教学质 量管理记略》在省教育厅网站、省教研室网站的显著位置发表。 三、回归教育,提升实力,凸显多元课改成效 启动新课改尽管只有三年多的时间,但已给 xx 基础教育带来了一缕新鲜的空气,基础教育从未有如此的活跃、如此的多姿多彩。 新课改让教育回归到了教育的本质 —— 人的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这是新课改带来的最为可喜的变化。 新课改实施三年多来,我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学校管理等各方面工作都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一是教师的专业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弘扬。 “ 理解教育、热爱教育、献身教育 ” 的观念深入人心, “ 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成为老师们的自觉行为, “ 依法执教、潜心施教、廉洁从教 ” 蔚然成风, “ 以自己的专业服务于学校的发展、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 的意识日益强化。 特别是涌现了一批 “ 对教育充满宗教般情怀 ” 的老师。 二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 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 逐渐成为老师们新的工作方式和职业生活方式,一批学者型教师正在快速成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