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干部会议领导讲话稿内容摘要:

业转型升级。 四是要素趋紧 的挑战。 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存在,中小企业资金缺口问题异常突出。 国家土地政策收紧,用地缺口紧张。 国家对环境的整治越来越严,节能减排任务繁重。 五是观念转变的挑战。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县广大干部驾驭全局的能力有待提升,存在 “ 换挡焦虑 ” 和 “ 本领恐慌 ” 的问题。 面对机遇,要乘势而上。 李克强总理还强调 “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巨大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发展基础日益雄厚,改革红利正在释放 ”。 全县上下要充分认识到危中有机,增强发展的必胜信心,积极 作为,危中求机。 一是来自国家宏观政策的机遇。 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定向调控,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 新常态下,国家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出台了一系列跨年度操作的政策措施,政策效应将在今年继续释放。 同时,国家 “ 一带一路 ” 战略和中原经济区规划的实施,这将给我县争取上级支持提供更多的机会,为 **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特别是我县是大别山连片扶贫开发县,这是国家针对中西部地区扶持倾斜的政策,我县已经尝到了甜头,受益很多。 如安全饮水工程,争取了几千万的资金,而且不要求县级配套。 二是来自新型城镇 化的机遇。 我县城镇化水平较低,仅为 **%,低于全市 个百分点、全省 个百分点,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欠账很多。 但水平低、欠账多,意味着增长空间大、发展潜力大、投资机会多,后进意味着后发优势。 当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建设潮流不可逆转。 只要我们万众一心、科学运作、主动作为,就能抓住机遇,变劣势为优势。 三是来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 主要体现在未来交通体系的完善上,在铁路方面,禹亳铁路将在我县规划建设客货两用二级站,规划中的商周铁路也将在我县境内通过。 在高速方面,规划中的阳新高 速要从我县境内通过,我们将会形成南有永登高速、西有商周高速、东有阳新高速三角形闭合圈。 在水运方面,涡河航运正在建设,我县境内的 500 吨级船闸正在施工。 未来我县将形成公路、铁路、水路 “ 三位一体 ” 的综合交通体系,交通优势逐步凸显。 面对挑战和机遇,要辩证看待形势,既要保持清醒、积极应对,又要坚定信心、主动作为,把握新常态,抢抓新机遇,落实新要求,谋求新发展。 三、突出重点,凝心聚力抓落实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 长 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1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 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定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要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 四个全面 ” 战略部署,突出抓好七个方面: (一)着力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 重点做好 “ 四个增强 ” :一是增强集群发展能力。 坚持 “ 规模效益明显、产业链条完整、配套体系完善、竞争优势突出 ” 的要求,按照打造金刚石超硬材料百亿级产业 集群的目标,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培育壮大重点企业,拓展完善产业链,加快新产品研发,着力集聚发展。 今年要力争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 80 亿元。 二是增强综合配套能力。 加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平台。 抓好东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丹阳大道供排水管网铺设,开工建设东区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 积极推进金刚石微粉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尽快通过省级授权认证。 三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今年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3 家以上、科技创新平台 2 家以上。 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扶持一批成长性强的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新增省名牌产品 2 个、省著名商标 3 件。 举办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发展高层论坛,提高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是增强要素保障能力。 创新政府投融资公司融资担保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扩大信贷投放,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持续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每个涉农乡镇完成复垦面积不少于 **0 亩。 引进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专业管理人才和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保障用工需求。 (二)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重点做好 “ 四个强化 ” :一是强化城乡规划。 尽快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完善城市详细规划,实现详细规划覆盖率 **%以上。 牢固树立 “ 先规划、后建设 ” 的理念,强化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 树立违反规划就是违法的理念,对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实行 “ 零容忍 ” ,坚决依法依规予以打击。 二是强化城乡建设。 重点抓好 “ 一湖两河 ” 治理和 “211” 工程。 “ 一湖两河 ” ,即加快容湖、余河坡和古黄河综合治理。 改造提升容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点、景观配套,加强水系和景区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