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宪法的发展历史内容摘要:

它资本主义国家起了示范作用。  为美国创造了共和制度,成为欧洲各国反对君主制的榜样。  建立联邦制中央政府,为促进美国资产阶级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了一定作用,而且采用联邦制也是人类历史上值得注意的经验,使各有主权的州的联盟 ——邦联成为拥有相当广泛权力的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但在联邦政府内各州仍有很大的权力。 法国自 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后,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陆续 制定过许多部宪法,包括: 1791年宪法, 1793年宪法, 1795年宪法(共和第三年宪法), 1799年宪法 (共和第八年 宪法 ),1801年宪法 (共和第十年宪法 ),1803年宪法( 《 共和第 十二年元老院整体决议案 》 ), 1814年宪章 ,1830年的七月 王朝宪法, 1848年宪法 ,1852年宪法, 1875年宪法, 1946年 宪法和 1958年宪法。 1789年 《 人与公民权利宣言 》 1791年宪法: 欧洲大陆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权力分立、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四)法国宪法 二、西方国家宪法的发展 现代宪法: “ 1919年 《 魏玛宪法 》 和 1918年 《 苏俄宪法 》的颁布,标志着现代宪法的产生”(第 31页) 问题:“现代宪法”的标准是什么。 社会国家的引入:对经济自由权的限制和社会权 的确立; 民主制度:享有政治权利主体的扩大;参政权的 扩展 第二节 中国宪法的产生和演变 从 1908年清廷颁布 《 钦定宪法大纲 》 肇始,伴随着持续的革命与变革,中国在这一百年间竟成为世界上拥有宪法最多的国家。 从清廷的 《 宪法重大信条 19条 》 ,到孙文的 《 中国民国临时约法 》。 从袁世凯的 《 中国民国约法 》 ,到曹锟的 《 中华民国宪法 》。 从蒋介石的 《 训政时期约法 》 到 1946年的 《 中国民国宪法 》。 以及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的四部宪法。 不多不少,一百年间全国性的正式宪法文本共 12部。 其他策划于密室、胎死于腹中的宪法草案如袁世凯“天坛宪草”和段祺瑞的“段记宪草”等等,则不一而足。 因此,有人也将其称为“宪法激变”的年代。 预备立宪( 18951911)  中国道德传统:有限的宪政因素,“礼”作为自然法和一般法之间的“基本法”。  传统道德和政治制度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列强入侵后面临制度和观念变革。  迟到的觉醒:一直以为是技术问题,经历了漫长的阶段才真正认识到制度问题。  中国面临救亡和启蒙的双重变奏(李泽厚):救亡是目的,启蒙是手段;宪政为国家富强服务,带有强烈实用主义色彩。 《 钦定宪法大纲 》 ( 1908年)  照搬明治宪法,采纳传统的实权君主制,强调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 有限的地方民主:  省谘议局决定地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