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沦中抗争、在探索中前进的中国和破专制坚冰、走民主内容摘要:

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四个特点: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双重性 );两个战场并存;中共在后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持久抗战。 (6)三点意义: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四、解放战争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中共七大要求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2)重庆谈判国共签署 《 双十协定 》 ,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 (3)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2.人民解放战争 (1)1946年 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2)1947年,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1947年 6月,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4)1948年 9月至 1949年 1月,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5)1949年 4月,北平和谈破裂后,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 3.民主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来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新中国即将诞生。 (2)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 思维扩展 】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国共关系 项目 阶段 主要矛盾 国共关系 国民革命时期 广大人民群众同北洋军阀的矛盾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土地革命时期 广大人民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国共两党十年对峙 抗日战争时期 中日民族矛盾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解放战争时期 广大人民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国共两党内战 (2)中国社会各阶级探索救国道路的主张、实践及特点 ① 农民阶级 a.实践:先后掀起两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b.主张: 《 天朝田亩制度 》 、 《 资政新篇 》 、 “扶清灭洋 ”。 c.特点: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同时也具有落后性的一面,那就是其阶级属性决定了革命斗争只能是 “血溅轩辕 ”。 ② 地主阶级 a.实践: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掀起洋务运动。 b.主张:林则徐、魏源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提出 “自强 ”、 “求富 ”。 c.特点: “中体西用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③ 资产阶级 a.实践:维新变法运动、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等。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或利用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特点:具有先进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但同时又具有妥协性、软弱性的一面,决定了其改革或革命只能是 “屡战屡败 ”。 ④ 无产阶级 a.实践: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b.主张: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c.特点:集革命性、先进性于一身,决定其领导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 高考解密聚焦 热点考向一 中华民族的奋起和革命传统的弘扬 【 考题呈现 】 (2020年高考安徽卷 )右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 《 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 》 ,它表明 ( ) A.清朝统冶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例 1 【 解析 】 漫画中 “葫芦 ”和 “瓢 ”喻指各省革命党人起义,漫画的寓意是各省革命党人起义此起彼伏,清王朝统治风雨飘摇,处于崩溃的局面,因此 A项符合题意。 B、 C、 D三项都与该寓意不符合。 【 答案 】 A。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