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制内容摘要:

评价: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起了一定的作用。 它成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 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民本、民主、法治思想 ⒈ 民本 (民生 )思想 在 《 尚书 》 中有“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治国理念。 齐国政治家管仲提出“霸王之所始也 ,以人为本。 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儒家民本思想以维护君权为前提,其关注点是调解君民关系。 孔子强调“仁者,爱人”、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取信于民。 还有孟子、荀子等,尽管他们阐述的内容不完全相同,但中心都是强调“民”即老百姓对维护国家安定、巩固国家政权的社会作用。 当前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虽然在形式上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有一定的共同性,但是在价值目标、社会地位和概念内涵上有本质区别。 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反对专制、崇尚自由,反对神性、张扬人性,对于反对封建主义、推进人的解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和维护统治地位服务的。 ⒉ 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提倡的思想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但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从根本上有别于西欧早期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⒊ 法治思想 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其是从维持和强化统治者的统治出发的,迎合了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需要。 黄宗羲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雅典民主制确立的过程 民主政治的奠基 民主政治的确立 民主政治的 顶峰 (黄金时代) 改革 梭伦改革(前 6世纪初 ) 内容 按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废除债奴制 克利斯提尼改革 (前 6世纪末) 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各部落轮流执政 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 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前 5世纪) 扩大公民参政范围 改革公民大会 改革五百人会议 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 扩大十将军委员会权力 发放工资和补贴 内容 过程 二、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和罗马法 雅典民主政治呈现特点 A、全体公民全是统治者,集体掌握国家权力 (主权在民) B、公民集体内部平等 (相对平等) C、法律至上 D、轮流执政 局限性: 历史作用: 如何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① 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基础 ② 使希腊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 ③ 保证城邦的独立和发展 ① 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实质) ② 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 ③ 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④ 重视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 罗马法的形成过程 完成 发展 起源 习惯法 《 十二铜表法 》(成文法) 公民法 万民法 《 民法大全 》 公元前 6世纪末 公元前 5世纪中 公元 3世纪末 公元 7世纪 不断发展 走向成熟 阶段性 趋向统一 延续性 罗马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以法律保护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压迫和奴役。 它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实质) 涉及有关债务的规定,体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 核心内容 罗马法承认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公民拥有很广泛的权利,但 “ 平等 ” 只是相对的,男女不平等(被排除在公务之外),自由民、奴隶不平等,平民、贵族不平等。 核心内容 罗马法的作用和局限性: ( 1)作用:维护了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为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各国立法所遵循的范本;对东方的日本和中国也有很大影响。 ( 2)局限性: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处罚。 三、近代资产阶级代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