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内容摘要:

国共产党的创立开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新纪元。 经济上: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始终无法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思想上:①传统思想的的正统地位发生动摇;②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提供了新的模式。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袁世凯死后,中国长时间处于军阀割据状态。 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五四 运动 ,中国共产党诞生。 国共合作 推动国民大革命(反帝反封)浪潮席卷全国 一、政治上: (1) ①国际: 一战期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 “ 二十一条 ” ;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②国内: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 ( 3)历史意义 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形式 口号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结果 1919年 5月 4日起 北京 学生 罢课 6月 5日起 上海 工人阶级 三罢斗争 ( 2)经过 取得初步胜利: 释放 罢免 拒绝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作用与影响: 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 条件 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 共产国际的帮助 实现标志: 1924年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合作基础: 影响 :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 新三民主义 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合作方针 合作方式:党内合作 (四)北伐战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 : 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 3.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势力。 5. 标志: 1927年,国民党内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代表的反动势力先后发动 “ 四 一二 ” 和 “ 七 一五 ”反革命政变,捕杀共产党人,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教训: 中共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 失败原因 客观 :敌人力量强大。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主观 :中共领导人犯了右倾错误 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有何教训。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袁世凯死后,中国长时间处于军阀割据状态。 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五四 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 国共合作推动国民大革命(反帝反封)浪潮席卷全国 一、政治上: 二、经济上: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原因 ( 1)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 2)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 3)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主要原因) ( 4)“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2.时间:一战期间( 1912~1919)。 3. 结果: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1919——1928)。 短暂春天的逝去,昭示我们: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帝国主义侵略是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 只有实现民族的独立,才能实现现代化 五四运动前: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内容) 五四运动后: 马克思主义 新三民主义 三、思想上: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 1911 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五四运动 袁世凯复辟帝制; 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1915 1917 短暂的春天 1919 中共成立 1921 国共合作 1924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实业救国思潮 新三民主义 1.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 (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 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 ”。 孙中山此处所说的 “ 觉悟者 ” 应包括 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 《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 》 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之 “ 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 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 ” 由引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 A.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无丝毫关联 B.是 “ 欧风美雨 ” 外力作用下的产物 C.诞生前的中国没有出现过手工工场 D.最早来源于对外国资本的直接引进 3. 1918年 《 东方杂志 》 发表文章 《 迷乱之现代人心 》。 文章认为: “ 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的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 ” 该文针对的是( )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变革思潮 C.全盘西化思潮 D.民主主义思潮 甲午战争后的 “ 公车上书 ” 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序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序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1915年,孙中山给第二国际写了一封信,要求第二国际赶快派专家到中国来, “ 帮助我将中国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共和国 ”。 这表明孙中山:( )。 A.是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最早领导者 B.已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C.与时俱进,善于利用外来有利因素推动中国革命 D.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决定走俄国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对中国近代部分著作和报刊中 “ 民主 ”“ 共和 ” 这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1893—1898年 “ 民主 ” 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 “ 共和 ”。 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同盟会忽视了在国内的思想宣传 B.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C.维新变法思想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D.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的传播 7.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存在内在一致性的根源在于( ) 下表是我国某一时期面粉出口情况(单位:担),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表中数据的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以得出的正确判断是 ① 中国小麦产量迅速增加 ②海外市场对小麦面粉的需求增加 ③国际市场粮食供应商减少 ④中国小麦种植技术或面粉加工技术迅速提高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 年 份 1914年 1915年 1918年 1920年 面粉出口量 不足 7万 接近 20万 超出 200万 接近 400万 “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 这首诗 《 兰花草 》 是 1919年胡适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后写的,就当时社会背景以及胡适的理想而言, “ 兰花草 ”比喻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民主与科学 D.经世致用 爱因斯坦在 20世纪 20年代初,曾两次途经上海,总共停留不到 3天时间,却对上海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日记中写道: “ (上海)这个城市表明欧洲人同中国人社会地位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近年来的革命事件特别可以理解了。 在上海,欧洲人成了统治阶级,而中国人则是他们的奴仆。 ” 材料中 “ 近年来的革命事件 ” 是指 A、五四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