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对比整合内容摘要:
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倒吃人的礼教,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动摇 ( 9) “ 文化大革命 ” 时期开展 “ 批林批孔 ” 运动,儒家思想遭到毁灭性打击。 ( 10)传统文化在 今天 : 儒家思想地位有所提升 • 祭孔大典 —纪念孔子诞辰 2556年祭祀大典于 2020年在全球展开 B、传统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 • 成为进行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 • 儒家思想所提倡的 大一统 思想,对维护安定统一的社会状况和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具有极大的现实指导价值; • 儒家思想的 以人为本(民本) 的治国思想,对于当今政治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 儒家思想的 以和为贵 的思想,对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和谐的社会秩序有重要作用;发展与邻国的友好关系,形成安定祥和的周边环境 •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强调社会规范意识,要求人们必须遵守公共秩序与社会道德,形成真正的礼仪之邦 • 中国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曾被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伏尔泰大加赞扬和介绍。 中西思想发展史 1)古代中西方思想 ( 1)中国古代 传统 思想 ——儒家思想 (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A.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 (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例题9: 比较 孔子与苏格拉底 相同之处: 第一、他们俩出生的时代接近 (时代背景相似 ) 第二、他们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 第三、他们的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 第四、都以口头对话的形式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五、把关注的重点集中于伦理道德问题上 不同之处: 孔子主张“仁”,强调“礼”,认为贵贱有序;苏第一次在哲学上发现“自我”认识到人类理性的力量,体现对思想自由的追求 相 同 点 诸子百家 智者学派 研究内容 都研究社会问题,都研究人类本身 社会大背景 社会动乱,战争频繁 遭 遇 都被宗教所压制 成 就 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如孔子和苏格拉底 都是思想解放的产物有早期的人文主义萌芽 不 同 点 诸子百家 智者学派 产生原因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频繁,各国需要人才 工商业发展,公民地位提高及由此产生的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表现形式 互相诘难批驳 修辞学,公开演说 发展历程 儒学成为百家之首,人文主义萌芽逐渐消失,沦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枷锁 经过中世纪的一千多年思想黑暗时期,人文主义开始复兴 背景 处于战国兼并战争频繁时期 处于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的顶峰,但城邦内部纷争不断 目的 传播文化,发展学术,强调个人为统治服务 发展人的个性,强调个体力量的发挥 例题10 :诸子百家和智者学派思想的比较 例题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 …… 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 材料三: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 思考:东西方这几位思想家,为什么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竟如此相似。 你能进行分析、对比和评价吗。 从中你如何感悟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与特性。 思路引领:亚里士多德和孔子所处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他们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答案提示: 亚里士多德和孔子都主张人生来就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对妇女有偏见,蔑视女性的社会地位。 他们都生活在其国家奴隶制走向衰落时期,都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代表着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唯物史观认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该时期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东西方这两位思想家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竟如此相似就是一个例证。 因此,探究文化现象,一定要深入分析当时的政治和经济条件,才能真正揭示文化现象发生的社会根源。 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有许多共性与特性。 明清时期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一、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 2)中外近现代思想比较( 1519世纪) 近代前期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的几个典型人物及传统文化走向近代的历程 ( 19世纪向西方学习) 魏源 林则徐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洋务运动 : 器物变革 客观上冲击传统文化,推动西学的传播 新思潮 : 观念转变 深刻的文化观念的变革,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制度变革 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促进近代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 : 思想改造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形成近代 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传统文化走向近代的动因 外因: 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所带来的文化的冲击 内因: 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成长,要求创造和发展为它服务的新文化 ——根本动力 ● 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人民需要不断 探索新的救国救民道路 • 例题 12: • ( 2020年无锡高三调研题)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消息传到中国,未引起任何政治动荡; 19世纪中期,王韬肯定君主立宪派,对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则大加贬斥;康有为则认为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惨祸,虽然它升起的是一股不可抗拒的、世界性的立宪民主潮流,但最好还是采取英国式的改良来顺应之,以避免卷入法国的革命漩涡;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极力推崇法国大革命的精神。 试结合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不同时期的中国人对法国大革命的认识不一致。 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 • 原因:( 1) 法国大革命时期,中国处于 康乾 时期;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闭关锁国;因此不会引起任何政治动荡。 ( 5分) • ( 2) 19世纪中期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和西学不断传播;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出现;对法国大革命有了接受的可能。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等因素;资产阶级不敢发动群众;只采取改良的方法,反对暴力革命。 ( 5分) • ( 3) 20世纪初, 民族危机加深;改良运动失败;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工具;资产阶级革命派逐渐形成;孙中山等革命派的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 ( 5分) • 说明: 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任何事情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 法国大革命对其他地区的革命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内因仍起主导作用。 ( 5分) 一、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 二、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中外近现代思想比较( 1519世纪) 资本主义政治思想的演变 • 1516世纪: 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思想 • 1718世纪: 启蒙思想(理性主义) • 19世纪: 工业革命后 (1)自由主义 思潮 (2)民族主义 思潮 (3)社会主义 思潮 资本主义政治思想的演变 人文主义: 在资本主义萌芽初步发展,封建教会神学统治人民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它们反对的主要是宗教神学思想,追求现世的幸福。 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反对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对当时的科学,哲学甚至生活方式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但对人主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晚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理性主义: 它是 1 18世纪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自然科学发展和 专制主义强化 的必然结果。 理性主义主张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不仅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而且要根本变革国家体制,实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 为未来的“理性”社会描绘了一幅蓝图。 自由主义: 它是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必然结果 社会主义: 1848年 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 《 共产党宣言 》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列宁主义被称为“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民族主义: 在欧洲,主要表现为与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相结合的民族统一、民族独立运动;在亚洲和非洲,特别是亚洲,则表现为与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相结合的反对西方殖民侵略的民族独立运动。 例题 13: 1718世纪,中国正处于明清之际。 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也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请比较这一时期中西方反封建思想的不同之处。 中国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 ( 1)尚未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没有提出资本主义 性质的新政权方案; ( 2)对以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法国的启蒙思想: ( 1)彻底批判封建制度与封建神学,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 2)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三、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和欧洲的启蒙思想 维新变法思想 法国启蒙思想 时期 19 世纪末 18 世纪 背景 民族危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矛盾激化 基本 思想 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提倡西学 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提倡民主、自由、平等 实践 结果 促成戊戌变法,最终失败 为法国大革命做舆论准备,革命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造成不同 结果的原因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远不如法国;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软弱性和妥协性; 中国 的维新思想理论未如法国启蒙思想成熟; 中国的维新思想未能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四、中国维新变法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之比较 一、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 二、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中外近现代思想比较( 1519世纪) 三、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和欧洲的启蒙思想 四、中国维新变法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之比较 五、 1519世纪中外思想发展的主题和特点 • 西方 :追求民主、平等、自由,适应并促进 资本主义发展 • 中国 : (1)儒家思想:走向极端。中外历史对比整合
相关推荐
能分组不正确的是( ) A 御使大夫、刺史 B 丞相、参知政事 C 太尉、军机处 D 郡县、行省 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 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 述符合史实的是 ( ) 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 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 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使,分 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
国共产党的创立开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新纪元。 经济上: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始终无法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思想上:①传统思想的的正统地位发生动摇;②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提供了新的模式。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袁世凯死后,中国长时间处于军阀割据状态。 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呼吸防护器 根据结构和原理呼吸防护器可分为过滤式和送风隔离式两大类: ( 1)自吸过滤式是以佩带者自身有害物质予以过滤净化的防护器。 ( 2)隔离式呼吸器工作原理是将戴用者的呼吸器官与污染环境隔离,通过输入空气或氧气来维持人体正常呼吸的防护器。 用在缺氧、尘毒污染严重、情况不明或有生命危险的工作场合。 护耳器。 护耳器包括耳塞、耳罩、耳帽,其作用主要是防止噪声危害。 防护手套。 主要是棉手套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 ” “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 ” 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展起来的。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节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是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源于当今国际局势的新发展(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