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摘要: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 ” “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 ” 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 共同理想需要每个社会成员为之奋斗。 (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体系的精髓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交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发展,就必须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说,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 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 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骄奢淫逸为耻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2020年 3月,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 “ 八荣八耻 ”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的精确概括 爱国主义表现为: 1.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维护祖国尊严和人民利益的高度责任感,对祖国前途怀有坚定的信念。 2.对祖国的河山、人民、历史和文化,对祖国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无限热爱。 3.把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反对其他国家的入侵和本国的腐朽反动势力,为祖国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国庆 60年大游行 大学生参加这类活动激发爱国热情 胡锦涛主席在北大讲话时说:大学生应该将自己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热情加理性才是我们表达爱国热情的正确态度。 爱国,首先要从做好自己的事情开始。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为人民服务 ” 崇高理想和革命宗旨的继承、弘扬 “ 为人民服务 ” 不仅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必须奉行的 “ 宗旨 ” ,而且写入了宪法,成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定义务。 总理和赶往灾区的登机部队领导讲话: “ 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关推荐
呼吸防护器 根据结构和原理呼吸防护器可分为过滤式和送风隔离式两大类: ( 1)自吸过滤式是以佩带者自身有害物质予以过滤净化的防护器。 ( 2)隔离式呼吸器工作原理是将戴用者的呼吸器官与污染环境隔离,通过输入空气或氧气来维持人体正常呼吸的防护器。 用在缺氧、尘毒污染严重、情况不明或有生命危险的工作场合。 护耳器。 护耳器包括耳塞、耳罩、耳帽,其作用主要是防止噪声危害。 防护手套。 主要是棉手套
展起来的。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节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是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源于当今国际局势的新发展(世情)
只能进,只能上,不能等。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第二学习主题 第 3课 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两弹元勋”邓稼先 第二学习主题 第 3课 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邓稼先,安徽省怀宁人,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45年,他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赴美国留学; 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回国后,邓稼先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中国与全球性国际组织 -中国与周边国际组织 -中国与区域性国家组织 【 省教学指导意见 】 说明 发展要求 基本要求 1.了解国际组织的形成、发展、分类和机构。 2.知道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及局限性。 3.了解我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通过对我国与一些国际组织关系的了解,结合我国外交活动的实例,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 国际组织的主要特征。 : ①非政府间国际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