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system-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内容摘要:
、反封建的革命性; ① 进步性 : ② 局限性: 在理论上、 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 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推动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国民 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3)核心: (2)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 革命斗争的纲领。 6、三民主义学说的历史地位: (1)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 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 现实意义的是 ( ) ① ‚ 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 奋斗 ② ‚ (中国人民 )一律平等,无种族阶 级宗教之区别 ‛ ③ ‚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 我民族的国家 ‛ ④ ‚ 异种残之,外邦逼之, 民族主义 …… 殆不可以须臾缓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孙中山先生认为: ‚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 纵观孙中山的一生, 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 ) ①提出三民主义 ②领导五四运动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领导北伐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020重庆 )孙中山从 ‚ 三民主义 ‛ 发展到 ‚ 新三民主义 ‛ ,客观上反映出 ( ) ①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深 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 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 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发展到新民主主义 革命阶段。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二 )毛泽东 思想 形成条件: 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 ②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③ 阶级基础: 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 工人运动的发展 ④ 实践基础: ① 国际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发展过程: 萌芽: 国民革命时期 初步形成: 土地革命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成熟: 继续发展 : 抗战胜利以后 (1927— 1937) (1937— 1945) (1945年以后 ) 领导权和农民问题 —— 主要著作, —— 提出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的 革命道路以及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等理论 —— 《 新民主主义论 》 , 主要著作, 七大确立为党指导思想 —— 提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中共 “ 八大 ” 主要著作: 《 论人民民主专政 》《 论十大关系 》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 (1924— 1927) (6)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的理论。 3、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4)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论; (5)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3)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 路线和独立自主。 4、历史特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 结合的产物。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 结晶。 5、历史影响: 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 理论先导。 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三 )邓小平理论 (3)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1)历史前提: 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 建设的经验教训。 (2)社会实践基础: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的实践。 背景: 2、主要内容 : (1)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 (3)在祖国统一问题上: (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 ① 指导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 建设道路: 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③ 社会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 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⑥ 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 ⑤ 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 三个有利于 ⑦ 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主要内容 : (1)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 (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共十三大 系统概括)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1992年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3)在祖国统一问题上 : (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邓小平理论是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精髓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历史地位 : (1)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 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四)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背景: 内容: 3、精髓: 4、历史地位: (四)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背景: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1)国际: (2)国内: 新党员大量增加 ,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 岗位。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要求; (基础和根本)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灵魂和先导)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本质和归宿) 内容: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精髓: (3)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动 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引领中国 迈向小康社会。 4、历史地位: (1)是对毛和邓的继承和发展; (2)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 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者是一脉相承的) 科学发展观 ( 2020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当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 1992年破除姓 ‚ 资 ‛ 姓 ‚ 社 ‛ 的框框, ‚ 计划经济体制 ‛ 转向了 ‚ 市场经济 体制 ‛。 第一次: 1978年冲破了个人崇拜,实现了从 ‚ 以阶级斗争为纲 ‛ 转向 ‚ 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 ‛ ,突出了生产力发展的 基础地位。 第二次: 1997年破除姓 ‚ 公 ‛ 姓 ‚ 私 ‛ 的 框框,冲破了 ‚ 所有制崇拜 ‛。 第三次: 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 思想理论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核心或精髓 解决的问题 历史作用 认识 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 思想理论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核心或精髓 民权主义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解决的问题 历史作用 认识 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mcsystem-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