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小高考提优辅导内容摘要:
常化。 ( 3分) 影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打破了外交僵局;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 2分) ( 3)新变化: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针对第三国。 ( 2分) ( 4)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1分,答案不完整不得分)认识:国家利益是外交的核心;外交政策应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 2分) 中国与世界重要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 ——中美、中日、中俄中国与欧洲国家(英、法) 中美关系 [基本史实 ] 近代三部曲 近代美国对中国的侵略 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 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剿杀义和团和 《 辛丑条约 》 的签订。 抗日战争时期 中美合作、共同抗日: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 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中国战场的抗战有力配合着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的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 扶蒋反共、控制中国①二战结束后,美推行 “ 扶蒋反共 ” 政策,支持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② 1946年,美蒋签订 《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 ,美国从中攫取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 现代时期也是一个三部曲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1949年 —1972年 遏制、孤立、对抗①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和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企图扼杀新中国。 ②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 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 ③ 60年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中国援越抗美。 这一时期,美国还利用台湾问题制造 “ 两个中国 ”的阴谋。 柳暗花明,春城飞花 1972年 —上个世纪的 90年代初 和解建交、合作交流、发展① 1972年 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于 28日在上海签订 《 中美联合公报 》 (可称 《 上海公报 》 ),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② 1978年 12月16日, 《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 发表。 ③ 1979年 1月 1日,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上个世纪的 90年代初 ——现在 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点,在 中美建交以后,双方在反恐、朝核、伊核、中东问题、经济合作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但中美关系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如在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等百般刁难中国,致使尤其是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 展望: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观点认识 ] 决定中美关系状况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其次还有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际局势两国之间的实力对比、两国的对外政策(美国霸权政策就是两国关系的障碍 毒药) 为共同利益而合作,因不同利益和价值观而冲突矛盾 斗则两伤、何则两利 放眼长远、立足根本,正确选择 ——做朋友是唯一正确选择 [典型题解 ] .阅读下列材料: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中美双方都是有利的。 材料一 1943年罗斯福说: “ 对于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的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作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 ” ——《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 材料二 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 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的讲话 材料三 值中美正式建交 30周年到来之际,前美国总特卡特公布了自己的日记。 1978年8月 23日的日记里,卡特记录了如下片段:“ 目前存在的唯一障碍是如何在与中国和台湾的关系上取得平衡,既要与中国建交,又遵守我们对台湾人民的承诺。 ” 材料四 双方认为, 21世纪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对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需求增强。 中美在事关全球稳定与繁荣的众多重大问题上,拥有更加广泛的合作基础,肩负更加重要的共同责任。 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安全、繁荣而努力。 ——2020年 11月 17日 《 中美联合声明 》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 2)在材料二中提到的 “ 过去的一些时间 ”里美国对华采取了哪些政策。 推行这些政策的根源是什么。 尼克松总统所说的 “ 共同利益 ” 有哪些。 (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影响当时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 (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当前中美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的原因。 ( 1)政策:联合中国作战。 原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击了大量日军,有利于减轻美国的压力。 ( 3分) ( 2)政策:敌视政策(孤立、封锁、遏制)。 根源:国家利益、美国企图建立世界霸权、社会制度(意识形态)。 ( 3分) “ 共同利益 ” :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都有改善国际环境的要求;中美两国发展的需要。 ( 2分) ( 3)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 ( 1分) ( 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中国的发展带来中国实力的显著增长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依存性加强,需要政治经济合作。 ( 3分) 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演变与发展 [基本史实 ] 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与特点 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资产阶级民主主要是选举民主(如美国议会、总统都由选举产生,联邦法院法官则由选举产生的总统提名、经选举产生的议会上院参议院批准。 ) [观点认识 ] 专制主义和民主政治根本对立 —是神授还是民赋。 ( 2)国家及君主(统治者)能否定侵犯私权。 专制主义思想认为君主拥有不受任何约束的权利,而民主思想认为人具有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如自由、安全、反抗压迫的权利,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3)国家的治理者对谁负责,服从于谁的意志。 ——是对上帝或君主负责还是对民众负责;是服从上帝、君主还是服从民众的意志。 ——民主、自由、平等、法制与分权制衡,(知道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具有虚伪性、局限性) [典型题解 ]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古希腊是世界民主政治的摇篮。 请概括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2分 ) ( 2)罗马人注重实际,崇尚秩序。 在扩张征服和统治帝国的过程中,他们发展出体系宏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 请分别写出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和最终完成的法律文献。 (2分 ) ( 3)英国是近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素有 “ 议会之母 ” 的称誉。 在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 《 权利法案 》 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确立了怎样的政体形式 ?(2分 ) ( 4)美国独立后确立了共和政体和联邦制度。 请概括美国和英国政治体制的相同点。 (4分 ) ( 1)独特的地理环境;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 (2分 ) ( 2) 《 十二铜表法 》 ; (1分 )《 民法大垒 》。 (1分 ) ( 3)限制国王权利,保证议会权力。 (1分 ) 君主立宪制。 (1分 ) ( 4)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同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都体现了 “ 分权与制衡 ” 原则。 (任答两点,每点 2分,共 4分 )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从空想到科学、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从挫折到新生) 必修 2 已考 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三农问题 :新中国农业发展与农村经济政策调整 上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与世博会的影响 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2020江苏卷 38题 人类社会的古代几大区域呈点状分布,相互间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孤立地发展着。 伴随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世界逐渐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域连接起来。 请写出开辟新航路的两位著名航海家。 ( 2分)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 1分) ( 2)工业文明兴起,人类社会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实现重在跨越。 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各自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生的重大影响。 ( 4分)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密切世界的经济联系,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 3)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19世纪四十到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3分)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达伽马、哥伦布。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 2)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密切世界的经济联系,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 3)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020江苏卷 36题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 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 (金额单位:亿元 ) 年份 农业总产值 1952年 461 1953年 510 1954年 535 1955年 575 1956年 610 ——韩部善 《 中国统计年鉴( 1983) 》 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 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 …… 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 “ 不堪重负的压力 ” ,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 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 人民日报 》 社论 (1958年7月 23日 )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 ……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 《 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1980年 5月 31日 )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 1952~ 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 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 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分 )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 动有关 ?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4分 ) (3)材料三中所述的 “ 包产到户 ” 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 ?为什么说 “ 这种担心是不必 要的 ” ?(3分 )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1分 ) 参考答案 ( 1)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或农业不断发展);( 1分)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分) ( 2)不真实。 ( 1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2分)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 1分) ( 3)安徽、四川。 ( 2分)因为包产到户政策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实行的(或没有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 1分) ( 4)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农业发展政策。 ( 1分,言之有理可给分)。 2020江苏卷 38题 今年是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的举办之年,也是鸦片战争爆发 170周年。 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 “ 千古未有的变局 ” ,上海成为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鸦片战争前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 1分) ( 2)上海市鸦片战争后最早被迫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也见证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请写出中国民族资本主。20xx小高考提优辅导
相关推荐
和控制亚太提供了条件,是 外交的又一胜利。 ② 日本: 打破了 日本独霸中国 的局面,不利于日本在 中国和亚太 的扩张。 ③ 中国 :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山东问题解决是中国人民 坚持斗争 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 5. 山东问题的解决及原因 :(华盛顿会议 会外 解决) 中国人民坚持斗争(主);美英和日本的矛盾(次) ( 1)内容 : 承认中国主权独立,协调列强的利益 ( 2)影响
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和伟大形象,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攻势 一九三四年中国革命的长征却不是什么象征,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 他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险象环生的战斗。 毛泽东曾说,“长征事前并无计划
体现了三项原则: 中央集权 (联邦制 )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民主原则。 1.目的:( 1)直接: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美国,保护美国独立战争的成果。 ( 2)根本:保障了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利益。 2.理论:启蒙思想,特别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3.原则:( 1) 分权制衡原则 (最主要)(三权分立的原则,两党制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2) 代议共和制原则。
)超过 投资购买机器的费用。 解:设生产、销售这种商品 x个 ,则获得的利润为 ( 5- 3- 5 10%) x 由题意得: ( 5- 3- 5 10%) x20200 x 答:至少要生产、销售这种商品 13334个。 某企业向银行贷款 1000万 元,一年后归还银行 1040多万 元,问 年利率 在怎样的一个范围内。 解: 设 年利率为 x, 由题意得: 1000( 1+ x) 1040
5元。 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严峻的贫富差距形势。 怎样看待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 共同富裕,一是要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二是要共同富裕,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 ——邓小平 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那么,怎样来实现共同富裕呢。 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同 富 不 同 路 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