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讲稿内容摘要:

位。 这种设置的优点是,有利于高度利用现代技术知识,充分发挥专业分工的特长 ,便于技术合作,节省单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而且对于干部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造就人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要注意工作人员重技术轻政策,崇尚手段忽视目的倾向。 以服务对象、管辖的事务和处理的财物为根据设置机构。 其优点是以实用为目的,直接为群众服务,容易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但要加强领导,防止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 根据各地的经济、文化、人口、民族习惯和地理环境等情况划分地区,建立机关。 其优点是,因地制宜,便于从实际出发决定睡,发挥各地的优势,乙地解决问题,加速经济发展。 其缺点是 容易产生地域观念,强调局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有碍总目标的实现。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有利有弊,领导者要注意兴利除弊。 就一般情况而言,第一层次的组织横向结构多采取功能分部化;第二层次以下的组织横向结构多采取混合使用的方法来进行划分。 究竟采取何种方式,不可千篇一律,要根据工作的同一性、关联性、组织的规模和工作人员的素质等条件来决定。 但是,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以实现组织目标和整体利益为准则。 二、组织类型 行政组织的类型,可分为首制与委员制、层级制与职能制、集权制与分权制、完整制与分离制。 (一)首长制和委员 制。 它们是按照组织中最高决策人的人数来区分的。 首长制是指行政机关把法定的决策权力完全集中于一位首长身 11 上,因之又称为独任制。 美国是首长制的典型。 (林肯一次召开士位部长会议等)委员制是指行政机关把法定的决策权赋予两个人以上来行使,又称合议制。 全体委员负责决定大政方针,总统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首长制的优点是: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灵敏,易旦保密,减少扯皮,效率高,便于建立强有力的行政指挥系统。 其缺点是:有时会导致滥用权力独断专行等弊端。 委员制能够集思广益,考虑周密,分工合作,集体负担,用集体的智慧和经验 ,作出的判断往往高于一人。 委员制还例于互相监督,不易舞弊。 但委员制有责任分散,行动迟缓,效率低等弊端。 现代的领导体制,正朝着两种体制比较靠近的方向发展,首长制常常把重大问题交给专门的委员会和咨询机构去协助办理。 委员制则减少委员的人数,减少副职、虚职,加强分工负责,以便提高效率。 既然两种领导体制各有千秋,实行混合制比较有利,也就是实行集体领导下的首长负责制这样可以集两种领导体制的优点,除两种领导体制的弊端。 (高校目前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实行其体制的要点是 ①严格实行决策的委员会制。 ②严格实行执 行中的分工负责制。 ③加强监督、健全法制,保证这种领导体制的严格实施。 (二)层级和职能制。 它们是按照机关内部各单位的职权性质和范围来区分的。 层级制是指将一个行政系统从纵向分为若干层,每一个下级层次对上一个层次负责。 各个层次的领导者所管辖的业务性质相同,但其管辖的范围随层次的下降而缩小,如部队的军、师、团、营、连,国家体委以下的省体委、市体委、县体委等。 所以层级制又叫分级制。 层级制的优点是:指挥集中、权力集中、步调一致、互相衔接,由于各级领导者的业务性质相同,人员的升迁、平行调动,均能很快地胜任工作,但是 如果不同时 兼用职能制,会造成各级首长管辖过多,责重事繁、陷在事务里不能自拔无暇讨论大事,难免出现大错。 职能制又称为分职制,是被为“科学管理之父 ”的泰罗在《工伤 12 管理》一文提出来的,后来引进行政组织。 职能制是指在行政机关内平行地设置若干部门,每一个职能部门所管辖的范围大体相同,但每个部门所管辖的业和内容不同。 如国务院下的各部委、省市下的各厅局,部队中心司令部、政治部一后勤部等。 职能制的优点主要有:分工精细、领导者可以各司其责,业务上容易熟悉,工作效率可以提高其缺点是:职能制不能离开整个机关单独存去,使领导 的协调任务加重。 层次制和职能制只有混合使用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三)集权制和分权制。 所谓集权制是指行政系统所有决策权都集中在上级机关,下级机关只能根据上级的决定、法令和指示办事。 其优点是:政令统一,标准一致;力量集中,统筹兼顾;层级节制、指挥灵便;命令容易贯彻。 但是集权制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行政管理缺乏弹性,不能因地制宜、容易忽视地方利益,束缚下级机关的主动性、积极性,结果反而削弱了国家统一的根基。 所谓分权制是指上级机关只对下级机关作某些重大方针原则方面的指示和规定,下级机关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有权自主地 处理决定问题,上级机关对其在权限内决定的事项不加干涉。 采用分权制的优点是:使行政管理具有弹性,能因地制宜,照顾地方利益,发挥下级机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是过度分权会造成政令不一,不能统筹兼顾;地方各谋私利,产生地主主义,甚至出现霸占一方,对抗中央的分离主义现象。 我国是一个有集权传统的国家,但也注意了分权。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把集权和分权两个优越性都好挥出来,问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好集权和分权的程度。 (四)完整制和分离制。 它们是按照同一层级或同一机关的各单位接受上级指挥机关的指挥、控制程度来区分的。 完整制又称集 约制,一元统属制,俗称一元化领导,是指同一层级的各机关或一个机关的各构成单位受一位行政首长或单一的机关 13 来指挥和监督。 完整制有以下优点:事权集中,便于形成统筹全局的计划和领导;责任明确,解决问题快;有利于消除各单位间的工作重复和权力冲突,促进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独立单位,易于控制财政预算。 如果完整制发挥得不好的话,会产生一些缺陷:行政首长权力过于集中,容易造成专断或独裁;下属单位在政策上失去自主精神;不易适应广大民群众的真正要求;容易损害下层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降低效率。 分离制又称独立制、 多元统属制、俗称多元化领导,是指同一层级的各机关、或一个机关的各构成单位,不仅受一位行政首长或机关来指挥和监督。 分离制的优点在于:政府的事权分散、能较好地防止政府的专政和滥权;各分立单位分头努力,彼此互相竞争,分别为其服务对象服务,容易适应人民的真正要求;彼此竞争,容易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便于发现真正的人才;上级机关领导不健全,个别领导不称职,对全局影响小。 分离制用不好会产生:计划无全局,人才浪费;政权分散,行政缺少中心,造成政府的松懈和无能。 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继续严守完整制或者分离制都不会收 到最佳的效果,应该因时因地灵活掌握,进行动态管理。 第四节 行政组织中的行为协调和信息沟通 一、行为协调 要使整个组织有序地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要使组织中的每个成员积极工作,亲密合作,尽职尽责地为完成组织的整个目标而努力奋斗,防止失职现象;要使整个组织中的各单位之间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避免重复遗漏和事权矛盾,就必须搞好组织中的协调工作。 行政协调的范围主要有: (一)单位内部的协调,它是指一个行政单位的领导用具体的工作计划、工作进度、工作指导和分配等来达到的协调一致,并供给工作中所需要的人力、财力、设 备和工具来创造协调的条件。 14 (二)纵向协调,即上、下级之间的协调。 它是指下级的计划、重大问题经上级批准方得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随时将情况上报,实施后将结果和成果上报;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布置任务、检查监督、批示、验收成果等的一种行为协调。 (三 )横向协调,即与左、右有关单位的协调。 它是指平行组织之间、协作单位之间业务上的或行政事务物质供给等方面的协调行为。 行政协调的方法主要有: 、任务和政策的协调。 制定统一的目标、任务和政策,获得协调一致,使人人都以此为准绳、依据和指针。 通过行政组 织的层次系统获得协调一致,使各级主管与行政监督人员以统一的指挥,命令来行动,在自己权力范围内来办事,以消除冲突和磨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