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培训题库内容摘要:

小 控顶距。 √ 2最大控顶距等于最小控顶距与放顶步距之 差。 2全部垮落法的放顶方法:一是 密集支柱放顶。 二是 无密集支柱放顶。 三是 人工强制放顶。 √ 2采面常用的特殊支架:采面常用的特殊支架有 戗棚 、 木垛 和 戗柱。 √ 2采煤工作面循环:回采工作面完成 落煤 、装煤、运煤、支护四个工序周而复始的采煤过程,称为采面循环。 2采面正规循环:即回采工作面在规定的工种定员和时间内保质保量,安全地完成作业规程中 循环图表 所规定的全部工序和工作量,并周而复始的完成规 定的循环次数,称正规循环作业。 √ 2月正规循环率:是全月实现的正规循环个数与 全月工作日数 和作业规程规定的日循 5 环个数乘积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 2循环方式:昼夜循环次数和循环进度的总称为循环方式,其种类有: 单循环 ,双循环, 多循环。 √ 2回采工作面作业方式是指采煤班和 准备班 的配合形式,就是在一昼夜内分班个数各班应完成的任务。 √ 作业方式的种类:( 1)三班作业、两班出煤、一班准备,简称“ 两采一准 ”;( 2)三班作业、两班半出煤、半班准备;( 3)三班作业、三班出煤、班内准备,简称“ 边采边准 ”;( 4) 四班作业、三班出煤、一班准备;( 5)四班作业、四班出煤、班内准备;( 6)四班交叉作业、三班出煤、一班准备。 √ 3劳动组织形式是指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分工与协作的形式,回采工艺的不同,劳动组织形式也不同。 炮采单体柱工作面劳动形式:主要采用专业和综合工作相结合的形式;机采工作面劳动组织形式分:( 1) 专业工作队 追机作业;( 2)综采工作队分段作业;( 3)分段接力追机作业;√ 3煤层厚度:是指煤层顶底板之间的 最长 距离。 3煤层按厚度分类:一是薄煤层 地下开采时厚度 以下的煤层。 二是中厚煤层 地下开采 时厚度。 三是厚煤层 地下开采时厚度 5m 以上的煤层。 3按倾角的煤层分类:一是 近水平 煤层 地下开采时倾角 8 度以下的煤层;二是 缓倾斜 煤层 地下开采时倾角在 8 度至 25 度的煤层;三是 倾斜煤层 地下开采时倾角在 25 度至45度的煤层。 四是急倾斜煤层 地下开采时倾角在 45度以上的煤层。 √ 3按煤层的稳定性煤层分类:一是 稳定 煤层;二是 不稳定 煤层。 3按伤亡事故的性质可分成 顶板 、瓦斯、机电、运输、放炮、火灾、水害和其他 8类事故。 √ 3在煤矿生产活动中,由于管理不善、操作失误、设备缺陷 等原因,造成中断生产、设备 损坏等,但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通称为非伤亡事故。 原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下发的 “关于加强非伤亡事故管理的通知”,把非伤亡事故分为 二 级。 3一级非伤亡事故:发生的事故使全矿井停工 8 h 以上,或使采区停工 3 昼夜以上。 瓦斯、煤尘燃烧与爆炸。 煤与瓦斯突出,其突出煤量超过 50 t(含 50 t)。 井下发火封闭采区或影响安全生产。 火灾使井下全部或一翼停止生产。 采区通风不良,风流瓦斯超限或瓦斯积聚,造成停产。 采煤工作面冒顶长度在 10 m(含 10 m)以上。 掘进工作面冒顶长度在 5 m (含 5 m)以上。 巷道冒顶长 10 m(含 l0m)以上。 √ 3二级非伤亡事故:发生的事故使全矿井停工 2 h以上,但不足 8 h,或采区停工 8 h以上,但不足 3昼夜。 井下发火封闭采掘工作面。 煤与瓦斯突出,其突出煤量超过 10 t(含 10t)。 因水灾使采区停产。 采掘工作面通风不良,风流中瓦斯超限或瓦斯积聚,造成停产。 采煤工作面冒顶长度超过 5 m(含 5 m)。 掘进工作面冒顶长度超过 3 m(含 3 m)。 巷道冒顶长度超过 5 m(含5 m)。 √ 三级非伤亡事故:发生的事故使全矿井停产 130 min~ 2 h,或使采区停工 2~ 8 h。 通风不良或局部通风机无计划停电,使风流中局部瓦斯聚集,瓦斯浓度超过 3%。 煤与瓦斯突出,其突出煤量在 10 t以下。 范围不大的井下发火。 因水灾使一个采掘面停止生产。 采煤工作面冒顶长度超过 3 m(含 3 m)。 掘进工作面冒顶长度 3 m以下。 巷道冒顶长度 5 m以下。 √ 4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从力源上看有压垮、漏冒、 推垮 三种基本类型。 √ 4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按照冒顶范围和严重程度可分为局部冒顶和 大型 冒顶两大类。 √ 4特殊回采条件:指采煤工作面过 断层 、过老巷、通过上层煤柱影响区、分层假顶工作面、初采、 初放、收尾、安装、过自然裂隙和采动裂隙等。 √ 6 三、简答题 初次来压、周期来压 初次来压与初次来压步距:采煤工作面从切眼开始推进,一般情况下,伪顶随采随放顶随冒落,直接顶也会随回采放顶回柱而垮落,而老顶只是在悬露面积大时,才发生剧烈下沉和垮落。 老顶垮落时,顶板压力显著增大,此时的顶板压力就叫初次来压,通常把老老顶第一次大面积人垮落叫初次来压。 初次来压的特点是什么。 答: ( 1) 由于老顶的剧烈活动,迫使工作面顶板下沉量和下沉速度急剧增加。 ( 2) 老顶的活动和顶板下沉的急剧增加,使支架受力猛增,顶板破碎并出现平行煤壁裂 缝,甚至出现工作面顶板台阶下沉。 ( 3) 因老顶悬露跨度增大,煤壁内的压力过于集中,会使煤壁片帮破坏范围扩大,加上老顶断裂时顶板急剧下沉,会进一步将煤壁压碎,而大面积片帮,严重时片帮深度可达。 什么叫周期来压。 答:周期来压:老顶初次来压以后,顶板压力减少,但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悬顶面积逐渐增大,到一定跨度时,又发生弯曲下沉、折断和垮落,顶板压力也显著增加,这种垮落是有规律和周期性发生,故而叫周期来压。 两次来压的距离叫周期来压步距。 周期来压步距一般为初次来压步距的 1/4至 1/2. 采煤工 作面的正常压力指什么。 在两次周期来压之间,顶板压力一般处于正常状态就叫做正常压力,在正常压力状态下,工作面的地点不同,顶板压力也有差别。 遇到断层、褶曲、陷落柱及劈裂时顶板压力也会突然增大。 什么叫初撑力。 初撑力:支柱或支架在泵站额定压力作用下,对顶板的支撑力叫初撑力。 什么叫工作阻力。 支柱或支架在顶板压力作用下,使支柱下腔的压力增高到安全阀开启压力时,支柱或支架对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