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防安全生产责任制、通防安全基本规定和通防日常管理制度内容摘要:
确保及时向领导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 加强班子、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全面提高管理水平,使劳动工资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第二部分 通防安全基本规定 第一章 防止通防事故规定 第一节 防止通防一般伤亡事故规定 为了安全生产,预防一通三防事故的发生,特编制此规定 : 所有下井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加强通风系统管理,保证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杜绝无风区、微风区及不合理的串联通风。 矿井通防安全生产责任制、通防安全基本规定和通防日常管理制度 16 严格 “ 一炮三检 ” 制度及巷道贯通通防技术措施的编制 ,审核制度。 按照风量计算细则,坚持以风定产,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严格巷道排查,对超过24 小时的废弃巷道要按规定及时封闭。 坚持密闭启封制度,密闭启封必须制定 专门的技术措施,并由救护队参加。 加强安全系统的管理使用,采掘工作面严格按要求安设监测监控装置,做到使用正常,报警及时,断电可靠。 坚持一工程一措施制度,严禁无措施施工。 第二节 防止通防重特大伤亡事故规定 加强瓦斯管理和瓦斯检查,做到超前预防措施跟上。 加大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使每一名职工都牢固树立 “瓦超限就是事故” 的理念。 严格瓦斯跨班检查制度及巡回路线,严格 “ 一炮三检 ” 和“三人连锁”放炮 制度。 加强局部通风管理, 实行 双风机、双电源,并做到自动切换 , 使用正常。 加强 安全监控系统管理,严格按 标准 要求对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安设甲烷传感器,并能执行自动报警断电功能。 加强对便携仪的使用管理,按照《规程》要求配齐便携仪甲烷报警仪,并严格配备制度。 加强通风系统管理,优化调整通风系统,合理调配风量,杜绝无风区、微风区、扩散通风及不合理的串联通风。 强化综合防尘管理,防止煤尘堆积,严格冲尘制度,树立 “ 煤尘堆积就是事故 ” 的理念。 加强机电设备检查制度,杜绝失爆现象。 第三节 防止通防重特大非伤亡事故规定 完善和优化通风系统,杜绝不合理通风,保证各用风地点有足 够的新鲜风量,防止瓦斯积聚和超限。 加强局部通风管理,局扇设专人挂牌管理,坚持使用好风电闭锁装置,杜绝无计划停矿井通防安全生产责任制、通防安全基本规定和通防日常管理制度 17 电停风现象。 严格局部通风风筒质量管理,消灭破口和接头跑漏风现象,风筒距迎头的距离和风量必须符合《规程》的规定。 严格瓦斯管理,认真做好瓦斯检查工作,瓦斯检查员要严格按巡回检查制度检查,杜绝空班漏检。 班长以上管理人员、放炮员、流动电钳工必须携带瓦斯便携仪下井,放炮时必须严格执行 一炮三检 制度。 对临时停风地点,要立即断电撤人,设置栅栏,揭示警标,严禁人员进入,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 停风的盲巷必须在 24 小时内予以封闭。 启封盲巷和采空区密闭排放气体时,要制定严密的瓦斯排放措施,经总工程师组织人员审批后,由救护队执行瓦斯排放工作。 加强通风设施的管理和使用,保证完好。 对损坏的通风设施要及时修复,防止因风流短路,造成采掘工作面风量不足。 加强巷道贯通时的通风系统管理,巷道贯通后,要及时调整通风系统,避免因通风系统发生变化使风流方向或风量发生变化,造成瓦斯积聚、超限。 井下采掘工作面必须安设瓦斯自动报警断电装置,对瓦斯浓度进行 24 小时连续监控。 加强采掘工作面通防措施 的落实 ,合理调整进回隅角的压差,防止采空区的瓦斯涌入工作面。 1 掘进工作面采用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风机,严格监测监控设备的安设。 第四节 井下通防工作定期巡检制度 为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关于建立通防工作定期巡检制度的通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结合我矿实际,制定以下通防定期巡检制度实施细则: 一、巡检区域周期划分,巡检人员组成和巡检范围及组织安排 区域划分:通防工作定期巡检,按照井下区域分为两种形式:现采掘巷道等生产及服务区域实行日覆盖检查,其它区域实行周覆盖检查。 巡检人 员的分类及巡检范围:参加定期全覆盖巡检人员,按照检查区域和检查周期分为两类,一类为通防 工区 全体管理人员、测风员、测尘员、瓦检员及班组长。 另一类为总工程师、安全副总、安监处主任工程师,安监处 分管通防 的 全体人员。 第一类人员参加日覆盖巡检,第二类和第一类人员共同参加周覆盖巡检。 组织安排:日检人员由通防工区区长 安排,其它人员由总工程师安排,通防 工区 负责矿井通防安全生产责任制、通防安全基本规定和通防日常管理制度 18 统一组织,具体协调,做到专业工作与覆盖巡检相兼顾。 二、检查内容及质量标准 按照《规程》及《质量标准化实施细则》的要求,检查内容分为《通风》、《防尘》、《监测》 三部分,其内容与标准如下: (一)通风部分 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是否合理可靠,各用风地点风量、风速是否满足《规程》要求,风质是否符合规定,有无不符合规定的串连通风,每 10 天是否至少进行了一次矿井全面测风。 局扇、风筒安设情况 ( 1)局扇安装在距回风口是否不小于 10 米的位置,吊挂高度距地底是否不小于 300mm,并且安装地点支护是否良好,有无滴水。 ( 2)局扇安设是否有 甲烷 风电闭锁装置, 是否进行甲烷风电闭锁试验, 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分风。 ( 3)检查风机与风筒之间的过渡节中间有无垫圈,螺栓是否紧固,高压 部位是否漏风。 ( 4)局扇进风口前 5 米内有无杂物。 ( 5)检查风筒是否吊挂在巷道的管路一侧,是否平直,有无破口及接头漏风现象,是否进行了逢环必挂。 ( 6)风筒的直径是否一致,若不一致,有无使用过渡节,是否先大后小,有无花接现象。 ( 7)检查风筒在拐弯处有无弯头,严禁拐死弯。 ( 8)风筒过风门处,是否使用硬质过渡风筒通过风门,有无软质风筒直接过风门现象。 ( 9)风筒出风口到迎头的距离是否 符合规程规定。 ( 10)局扇是否专人挂牌管理,牌板是否标明了使用地点、型号、功率、风筒长度、直径,管理人等。 风门、密闭 管理 检查风门、密闭的构筑是否按质量标准施工,风门是否安设了连锁装置,风门及密闭前5 米范围内支护情况是否完好,有无杂物,淤泥、积水,有无说明牌板,是否有“风门(或密闭)前 5 米范围内严禁堆放杂物”的说明标志。 各风门、密闭墙体上是否进行了粉刷,永久闭前有无 U 型水柱计。 临时停工停风超过 24 小时的巷道是否设置了临时密闭。 ( 1)检查进回风巷道间的不行人的联络巷、采空区、报废巷道、长期停工地点,是否进行了及时密闭。 闭的质量和建筑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矿井通防安全生产责任制、通防安全基本规定和通防日常管理制度 19 ( 2)闭前栅栏、警标是否齐全、完好,密闭有无漏气现象,墙面是否平整, U 型水柱计液面是否水平。 ( 3)风门是否进行了防腐处理,连锁、语音提示装置是否使用正常。 瓦斯管理 ( 1)瓦检点的设置、检查周期、检查次数、检查方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无空班、漏检、假检现象。 ( 2)瓦斯牌板是否规范、清晰,检查时间、次数是否符合规定。 ( 3)矿井有无瓦斯积聚点(体积大于 ,浓度在 2%以上),有无存有瓦斯积聚隐患的地点。 火工品管理 ( 1)火工品运送储存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 2)炸药和电雷管是否分别存放在专用的爆炸箱内,并加锁保管。 ( 3)放炮前后是否进行“一炮三检” 及对放炮地 点周围 30 米范围内进行了洒水除尘。 巷道完好情况 ( 1) 巡检人员应检查所经过的巷道是否完好,有无片邦、冒顶现象 ,巷道内有无杂物,是否影响通风断面等。 ( 2)失修巷道要标明巷道位置名称、失修面积及失修等级等。 ( 3)巡检人员根据巷道失修情况和支护形式,提出维修意见。 (二)防尘部分 风水管路 ( 1)主干管路是否设有百米三通阀门。 ( 2)采掘工作面上下顺槽管路吊挂高度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原则上不低于 米,每 4米一个吊挂眼)。 ( 3)回采工作面轨道巷是否设有 100 米三通阀门,皮带运输巷设有 50 米三通阀门。 ( 4)管路是否平直( 30 米范围内高低差小于 100 毫米),小于或等于 90 度 的是否设有弯头,有无拐死弯现象。 ( 5)管路在经过风门、岔门等行人、行车处是否架设了龙门 架 ,龙门 架 高度是否符合要求(距轨面不低于 米)。 ( 6)防尘管路、压风管路刷漆情况(防尘管路刷蓝漆,压风管路刷绿漆)。 ( 7)在有电缆的巷道内敷设管路时,管路是否敷设在电缆的另一侧。 如条件不允许,须矿井通防安全生产责任制、通防安全基本规定和通防日常管理制度 20 敷设同侧时,管路是否离开电缆 300mm(电缆在上 )。 隔爆水棚 ( 1)水棚的水量是否满足《规程》要求,(按巷道断面计算,主棚不低于 400L/m2,辅棚不低于 200L/m2,主要棚区长度不小于 30 米,辅棚长度不小于 20 米。 ) ( 2)辅助棚区数量是否符合规程规定(巷道长 300 米以内一组, 300- 500 米两组, 500米以上三组)。 ( 3)水棚距顶梁两邦间隙是否不小于 100mm,距巷道轨面不小于 米。 ( 4)吊挂水棚的挂勾,是否采用 450 斜勾吊挂。 ( 5)水棚是否采用同一规格的水袋,有无混用。 ( 6)水棚水量是否充足、整洁,做到两条线,(横看一条线,竖看一条线。 )并挂牌 编号管理。 防尘设施 ( 1)各炮掘工作面、锚喷巷道,是否有除尘风机,距喷浆机距 离是否符合要求( 5 米以内)。 ( 2)炮掘工作面远程喷雾、放炮喷雾、手动喷雾距迎头距离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远程喷雾不得大于 15 米,放炮喷雾不得大于 30 米,手动喷雾距迎头 50 米 内 )是否雾化好,开关方便。 ( 3)查综掘工作面净化水幕是否不低于两道,及距工作面的距离是否在规定范围内(不得大于 50 米,第一道位于桥式滑行皮带附近)。 ( 4)采煤工作面上下平巷安全出口 50 米以内是否安装净化水幕,回风巷是否安设两道,一道在转载机 3 米处左右。 ( 5)各煤流转载点双喷头喷雾位置是否居中,安设牢固,并实现了自动化。 各种防尘设施是否 进行了挂牌管理。 矿井防尘 ( 1)检查巷道积尘情况,有无煤尘堆积现象(厚度超过 2mm、连续长度超过 5m 为煤尘堆积),冲尘牌板及冲尘周期是否符合规定。 ( 2) 测尘点的布置及测尘周期是否符合《规程》规定。 (三)监测部分 各采煤工作面是否安设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检查安全监控设备的供电电源是否取自被控开关的电源侧,严禁接在被控开关的负荷侧。 矿井通防安全生产责任制、通防安全基本规定和通防日常管理制度 21 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悬挂位置是否正确 (距工作面不大于 10 米的回风侧,必须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 300mm,距巷道壁不得小于 200mm)。 采掘工作面 安全监测监 控设备 是否安设 齐全。 掘进工作面甲烷传感器安设位置是否距工作面不大于 5 米的回风侧。 井下分站或断电仪是否安设在便于人员观察、调试检验及支护良好、无滴水、无杂物的进风硐室中、距底板不小于 300mm。 采掘工作面便携仪悬挂位置是否正确 (距采掘工作面 1 米范围内,顶板下 200mm 左右的回风侧 )。 束管监测系统安设是否完备,重点检查工作面及采空区闭温度和 CO 变化情况,预防自然 发火。 三、巡检制度 总工程师和通防 区 长必须认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 旬 覆盖和 班 覆盖检查,严格要求,奖罚兑现,杜绝漏检现象。 巡检人员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对查出的问题要上报及时力求数字量化,因工作不负责任检查不认真,查不出问题或迟报、瞒报、漏报问题的,对巡检责任人给予 50- 100 元罚款。 巡检人员按照专业及巡检区域的不同,必须携带必要的测量工具,如米尺、风表、光瓦、测尘仪等检测工具,按要求测定相关通防技术参数。 通防调度值班人员负责向相关 单位 安排解决落实查出的问题。 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促进问题的整改落实, 通防工区 必须建立 班 检、 旬 检专项记录台帐,记录应包括问题名称、性质、汇报人,汇报时间、记录人、处理情 况等。 对查出的问题隐患,因客观原因,暂时不能解决的,须建立隐患治理台帐并做到项目、措施、人员、资金、时间五落实。 对重大通防隐患问题必须及时上报通风处,采取措施处理。 为保证巡检人员的安全,巡检人员必须遵守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 1)边远区域老旧杂巷道必须每两人一组进行巡检,严禁随便进入已禁止通行或停风的巷道。 ( 2)巡检人员必须携带两用仪,缺氧地带严禁进入。 ( 3)在围岩或顶板破碎带,坚持敲邦问顶制度,不安全区域不得入内。 ( 4)巡检人员必须遵守矿制定的各种安全规定。 每次检查情况必须形成纪要, 以便督促有关单位整改及责任追究。 矿井通防安全生产责任制、通防安全基本规定和通防日常管理制度 22 为加强巡检人员的工。矿井通防安全生产责任制、通防安全基本规定和通防日常管理制度
相关推荐
全乡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做贡献。 根据《关于在全县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 XXX 乡认真组织指导,全面完成了全乡 38 个行政村监督委员会工作任务。 现将我乡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县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工作会议之后,我乡及时召开了党政班子会,针对我乡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及时召开了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工作动员会
构的变化 企业行为的变化 企业绩效的变化。 15 2.行业关键成功要素分析 行业关键成功要素是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环节。 可以通过判别矩阵的方法定性识别行业关键成功要素。 其具体操作过程是采用集中讨论的形式对矩阵中每一个要素打分,一般采用两两比较的方式,如果 a要素比 b 要素重要则打 2分,同样重要打 1分,不重要打 0 分。 在对矩阵中所有格子打分后,横向加总,以此进行科学的权重分配。
证照)。 共查获“三无”皮鞋 57 双,没收侵权佳洁士牙刷 15 支、玉兰油沐浴露 15 瓶,没收“三无” 打火机1000 余个,收缴“三无”玩具 14 个。 ,重拳出击严惩治。 深入开展民间投资理财咨询类企业整治工作,一是确立组织领导,明确工作重点,细化责任分工,提出工作要求,量化工作指标。 二是依托网格化监管,以“地毯式”的排查方式逐户开展清理排查;采取日常巡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小时报名热线: 40011212 00 ht p:/ / :/. :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湖街 178号湖东邻里中心(好利来蛋糕斜对面炕韵快持登思郴苏衍迭韧岿替裂调赊乏洗它王醉份弃其救斑郑忽欲陷局炼希矗猛荫远卒昏鹃跺躲渣睡畜藉辅湃龙矣言辊漂五蔽痊恰密冷届晋岗淡曙 ( 16) 《水泥取样方法》 ( GB/T 12573— 2020); y焦作东部 220千伏电网完善工程创优监理实施细则 dt
功率、大流量泵站系统,实现长距 离供液,泵站做到固定化管理。 第 28条:泵站压力:综采不得小于 30MPa,高档不得小于 18Mpa,乳化液浓度配比:综采 35%,高档 23%。 第 29条:管路系统材料要保证与泵压相匹配,综采工作面进液管直径不得小于 ,回液管直径不得小于 ,高档工作面液压主管直径不得小于 1英寸,管路吊挂整齐,注液枪不得落地,泵站与管路系统(综采包括支架等)严禁有漏液现象。
均要建立专门的重大隐 患管理台帐,详细记录重大隐患、整改措施、整改过程及结果等,由总工程师(技术矿长)指定的部门进行档案化管理。 与隐患相关的部门(区队)也要建立管理台帐,存档备查。 第五十条 本规定的解释权属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20 附表: 重 大 隐 患 排 查 表 填报单位:(公章) 填报日期: 事故隐 患地点 事故隐 患级别 事故隐 患类别 预计 决决 日期 解决单位 负责人 隐患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