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内容摘要:
功率、大流量泵站系统,实现长距 离供液,泵站做到固定化管理。 第 28条:泵站压力:综采不得小于 30MPa,高档不得小于 18Mpa,乳化液浓度配比:综采 35%,高档 23%。 第 29条:管路系统材料要保证与泵压相匹配,综采工作面进液管直径不得小于 ,回液管直径不得小于 ,高档工作面液压主管直径不得小于 1英寸,管路吊挂整齐,注液枪不得落地,泵站与管路系统(综采包括支架等)严禁有漏液现象。 (四)锚杆(索)及喷射砼的施工管理 第 30条:煤巷锚杆支护工作面要采用保护性爆破,岩巷锚喷支护工作面要采用光面爆破,要按照爆破图表和爆破说 明书规定的眼距、抵抗线等有关参数画线、定眼位,不准随意增大装药量。 第 31条:严格按作业规程的规定进行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条 32条:打锚杆(锚索)眼前,首先要敲帮问顶和检查已有支护的安全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后方可进行打眼工作。 锚杆(锚索)到迎头的间距必须小于锚杆(锚索)的设计排距(间距),要做到随打随锚,及时紧固和张拉。 第 33条:打眼前一定要根据锚杆(锚索)的长度、托(垫)片及锚梁、螺帽厚度、外露长度确定眼孔深度,并在钻杆上做好标记。 打眼时工作面应配备长短两种钻杆,采用短打长套的方法保证锚杆(锚索 )眼孔的设计深度、角度。 眼孔深度不得小于杆体的有效长度,且不得大于杆体有效长度 30mm,做到锚孔角度符合要求,严禁打穿皮眼或沿顺层面、裂隙面打眼。 打眼机具推广使用锚杆钻机和帮锚杆钻机,淘汰风钻和煤电钻打眼的方式,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锚孔质量。 第 34条:安装前,要先检查锚孔的方向、深度、锚固剂、杆体(钢角线)及其构件是否合格,如发现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则不得进行安装。 使用锚固剂固定锚杆(锚索)时,还应将孔壁冲洗干净。 锚固剂必须送到孔底,严禁不送到位就开始搅拌,树脂锚固剂的搅拌时间必须达到规定要求,确保搅 拌充分、锚固效果良好。 在规定的时间内严格按操作要求用机械或力矩扳手拧紧螺帽,确保锚杆紧固力达要求,托板紧贴巷壁。 锚杆紧固推广使用高速锚杆扭力扳手,提高紧固效果,减少人为因素。 第 35条:采用人工上料喷射机喷射砼时必须潮喷,喷射前必须冲洗岩帮,喷射后应有养护措施。 做到初喷、复喷的距离、厚度、水沟的规格尺寸、距迎头距离、平整度等符合设计及规程规定要求,同时复喷时必须按要求开挖基础,杜绝赤脚现象。 (五)架棚支护的施工管理 第 36条:架棚巷道支护所选用支护材料的材质、规格必须符合支护设计和作业规程规定,对不符合 规定的材料一律不得使用。 第 37条:棚梁、柱窝位置必须按中腰线进行确定,撑木(拉杆)必须齐全、紧固且成直线,盘帮构顶必须背紧构实并用木楔加固,棚腿必须支在实底上,柱窝深度不小于 10CM,棚梁接口必须严实合 缝,支架迎山角度不得超过设计值177。 1176。 ,以保证巷道的成形和支架良好的受力状况。 第 38条:车场、交叉点、曲线巷道(水平曲线、竖曲线)段应绘制局部支护大样图( 1: 50或 1: 100),标明每架棚的支设位置。 第 39条:对炮掘巷道,靠近工作面 10M内要设可靠的防倒连锁装置,以防放炮时蹦倒支架。 第 40条:掘进后空顶 距超过作业规程规定,但又无法支设正规支架时,要按作业规程要求支设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第 41条:采用可缩性支架进行支护时必须使用金属拉杆,并用机械或力矩板手拧紧卡缆,其扭距不得小于 160N178。 M。 第 42条:一条巷道尽可能选用一种规格的金属棚(矿用工字钢或 U型钢),如因支护材料供应制约必须采用两种支架时,矿用工字钢和 U型钢必须分段使用,以便撑木(拉杆)、防倒连锁装置的正常使用。 第 43条:对其它形式支护的巷道,如因地压增大、遇构造等情况时可采用套棚方法加强支护,但一组棚的数量不得少于 3架,以保证支架的稳定 性。 第 44条:每班必须进行支护质量验收,并对整个巷道进行观察,发现撑木松动、棚腿挤回、棚子变形等情况必须及时处理,如巷道变形严重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进行返修。 (六)巷道开口、贯通、刷扩及返修等施工管理 第 45条:巷道开口、贯通、刷扩前必须提前加固原有支护,新掘部分必须采取加强支护措施,如锚杆增加支护密度和强度、架棚支设双抬棚等。 第 46条:原有支护受地质条件影响发生变形,不影响安全生产时应安排定期观测,影响安全生产需要返修时必须及时安排整修。 返修时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执行。 (七)其它 第 47条:采掘开工作面起吊设备或重物时应制定专门的措施,严禁利用原有支护起吊设备。 三、顶板监测 第 48条:各矿井必须在生产技术科设立回采工作面矿压观测组、锚杆拉力实验及顶板离层监测组,配齐人员和设备,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的日常管理。 第 49条: 每一回采工作面初采阶段都必须进行矿压观测工作,工作面推进 100M后,矿压观测小组要写出矿压观测报告,并存档备查。 第 50条:做好回采工作面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工作,综采工作面支架压力表不得少于 10组, 圆图自记仪不得少于 5组,高档工作面要设置 10条以上测线(每 10米一条),监测小组经常要对采面监测仪表进行检查,发现测力计、压力表、圆图自记仪损坏必须立即更换,发现采面支架(支柱)初撑力不达标必须立即补液,对每天的观测数据要进行分析处理,并及时给相关科室、队组反馈。 第 51条:锚杆拉力实验( 300根或 100米一组)、砼强度试验、顶板离层仪的安设(煤巷 100米一组、岩巷 50米一组)及监测资料的收集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做好原始记录,及时分析整理,将结果报相关单位及负责人审阅。 第 52条:锚杆拉力实验时必须有专门的措施,监测仪器必须完好能正常使用( 20吨、 30吨的拉力机每矿 均不得少于 3台),严禁在现场用扭力扳手检验代替拉力实验。 第 53条:不准随意减少顶板离层监测点数,在特殊点及顶板破碎区段应适当增加监测点密度。 监测点要有牌板显示。 第 54条:对所有巷道的顶板支护质量检测和维修,要划清安全责任范围,明确责任单位。 支护质量监测专业组要定期全面检查,如发现有锚杆失效、顶板下沉、托板(支架)变形、喷层脱落等必须采取措施立即处理。 四、相关规定 第 55条:各矿生产(开掘)副矿长对本单位(本职范围内)顶板支护管理负领导责任,负责顶板管理有关方案、措施的落实执行,定期组织召开顶板管理专题 会议,审查支护质量监测结果。 第 56条:各矿总工程师对本单位顶板管理有关方案、措施的制定负技术责任。 负责审查地质说明书、支护设计、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定期组织召开技术研讨会议,根据现场实际确定不同围岩、不同支护、不同施工方法下的顶板支护技术方案,检查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的贯彻执行情况。 第 57条:各矿安全处长对本单位顶板支护管理负监督检查责任,监督检查顶板支护的有关方案、措施的执行情况,组织矿井顶板支护、安全质量的旬、月、季验收管理工作。 第 58条:各矿生产技术科在生产(开掘)副矿长和总工程师领导下,负责编制顶板支护设计和审查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负责经常检查施工单位在顶板支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证支护质量,加强支护强度的有效措施;负责所使用的支护材料的检验和质量把关;负责对顶板支护监测组实施技术指导及数据分析总结等日常的支护质量管理工作。 第 59条:各矿安全科在安全处长领导下负责本单位顶板支护管理日常监督检查,协助安全处长组织好矿井顶板支护安全质量的旬、月、季验收管理工作,及时通报检查结果。 第 60条:各开掘队长是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者,要建立支护质量保证体系,健全安全质量管理制度 (如锚杆安装人员与验收员的对应编号管理制度等),要加强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各队技术员对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管理负技术责任,要及时提出不同条件下的相应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办法,负责抓好验收员的日常检验,负责作业规程贯彻及职工技术培训。 各班验收员对当班锚杆(锚索)、锚喷作业全过程(打眼定位、孔深、方向、安装、质量测试等)的支护质量负直接检查验收责任,负责每根锚杆初锚力的测试,对扭矩达不到要求时提出补救措施,并要落实到人头。 验收时不同班次以不同颜色区分开,建立挂牌留名制度和验收档案。 关于加强顶板管理的通知 (补充规定) 各矿井: 为进一步加强顶板管理,提高采掘两面顶板支护的安全性,防止重大顶板事故的发生,集团公司特制定有关规定,望各单位遵照执行。 各矿井应根据灾害预防计划,成立本单位加强顶板支护管理领导组,负责本单位顶板支护安全的管理工作。 各矿井总工程师负责本单位顶板支护管理有关方案、措施的制定,生产 (开掘 )付矿长负责本单位顶板支护管理有关方案、措施的执行落实,安全处长负责本单位顶板支护管理有关方案、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生产科负责顶板支护的设计方案、措施制定 及施工、监测的日常管理工作,安全科负责日常监督检查。 各矿生产矿长负责健全顶板支护监测组,配齐人员和设备,生产科具体负责监测组的日常管理。 监测组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监测,并把监测分析结果及时送报有关单位及领导,便于及时决策处理。 采掘两面遇特殊条件时,如工作面过断层、无炭柱、顶板破碎带、顶板风氧化区、淋水区段、高应力区、空巷及小煤窑、倾斜煤层、大断面 (峒室 ),回采特殊支护区,掘进刷扩巷道失修或返修等均必须由总工程师或生产 (开掘 )矿长组织现场办公,根据现场实际制定专门的支护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 特殊 条件的支护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必须注明顶板支护的相关参数,如循环进度、支护方式及规格尺寸、工艺过程及操作标准,加强监测要求等,同时加强回采端头、超前、巷道开口、贯通等地段的施工管理。 严禁利用原有支护进行起吊设备。 各矿井顶板支护管理组每月必须对本单位顶板支护的异常区、薄弱区认真检查分析、总结上月工作情况,安排下月重点及采取的相关措施,组织协调好顶板管理的各项工作。 各单位生产 (安全 )科每旬初将上旬的重点管理区、采取的措施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领导和队组,并经常深入现场落实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 措施,协助领导及队组做好顶板支护管理。 各重点管理区的队组必须严格按设计或措施制定的方案组织生产或施工,严禁违章。 各生产队组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有特殊情况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加强支护并报告相关领导及管理人员,如果情况无法判定,不能及时采取措施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现场作业人员,并报告相关单位及管理人员,同时注意设好安全警示。 其它仍执行《顶板支护管理规定》有关要求。 综采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一、综采工作面的准备 工作面的设计、巷道施工及验 收 第 1条:正、付巷、尾巷及相关峒室的布置,要分析有关地质资料,尽量避开地质构造。 第 2条:厚及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运输巷、材料巷净断面不得小于12平方米、切巷净断面(刷扩后)不得小于 15平方米,巷道净高不得低于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运输巷、材料巷净断面不得小于 8平方米、切巷净断面(刷扩后)不得小于 10平方米,巷道净高不得低于。 第 3条:油脂库的设立 ①设备专用油脂库应设在停采线以外,运输便利、顶底板较为完整的地段,并尽可能的利用已有巷道工程,如联巷、贯眼等。 ②油脂库的顶板支护以锚网梁为主,使用 金属棚支护时不得使用可燃性支护材料盘帮背顶,底板较为松软时,要对底板进行硬化处理。 ③油脂库的规格,净宽不得小于 3米,净高不得小于 2米,长度不得小于 5米,且独头巷道不得大于 6米。 第 4条:回采工作面安装前要按要求完成全部掘进工程,包括油脂库、材料库、泵站峒室、机组安装工程刷扩等,不允许在安装期间再施工掘进工程(采用边扩刷边安装方法的除外)。 第 5条:综采工作面形成系统后,要对煤体进行坑透工作,发现大的构造要补掘巷道或超前采取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第 6条:所有巷道包括油脂库、材料库等相关峒室要严格按综采工作面 设计及质量标准化要求进行施工,在工作面安装前要由生产、掘进矿长负责,组织调度、生产、机电、通风、地质、安全等科室、队组进行验收。 对不合格工程要进行返工处理。 工作面的安装 第 7条:切巷内的支护要完整,支护强度要高,不得有失效支护情况。 顶板完整,稳定性好时,要一次刷扩到位,采用锚杆桁架支护;顶板破碎,稳定性差时,采用分段刷扩切眼,分段安装支架,且不得平行作业,并要根据顶板岩性及构造情况,每隔一定距离加支锚索进行支护。 第 8条:综采设备的运送、安装前严格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认真组织贯彻落实。 措施必须经矿总 工程师、生产矿长、机电矿长、安全处长、生产科长、调度室主任、安全科长、机电科长等会审、签字。 第 9条:安装结束后,要对采面设备及生产、安全设施进行一次全面验收检查,包括运输巷皮带机、转载机及其开关设备、管线吊挂等,材料巷泵站、液压管路、绞车车场、挡车设施、管线吊挂等,工作面采煤机、液压支架、工作溜子、照明通讯,以及相关设施、牌板。 对存在的问题整改处理并达到规定要求,方可进行采面初采。 二、综采工作面初采。矿井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汇编
相关推荐
小时报名热线: 40011212 00 ht p:/ / :/. :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湖街 178号湖东邻里中心(好利来蛋糕斜对面炕韵快持登思郴苏衍迭韧岿替裂调赊乏洗它王醉份弃其救斑郑忽欲陷局炼希矗猛荫远卒昏鹃跺躲渣睡畜藉辅湃龙矣言辊漂五蔽痊恰密冷届晋岗淡曙 ( 16) 《水泥取样方法》 ( GB/T 12573— 2020); y焦作东部 220千伏电网完善工程创优监理实施细则 dt
确保及时向领导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 加强班子、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全面提高管理水平,使劳动工资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第二部分 通防安全基本规定 第一章 防止通防事故规定 第一节 防止通防一般伤亡事故规定 为了安全生产,预防一通三防事故的发生,特编制此规定 : 所有下井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加强通风系统管理,保证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杜绝无风区
全乡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做贡献。 根据《关于在全县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 XXX 乡认真组织指导,全面完成了全乡 38 个行政村监督委员会工作任务。 现将我乡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县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工作会议之后,我乡及时召开了党政班子会,针对我乡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及时召开了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工作动员会
均要建立专门的重大隐 患管理台帐,详细记录重大隐患、整改措施、整改过程及结果等,由总工程师(技术矿长)指定的部门进行档案化管理。 与隐患相关的部门(区队)也要建立管理台帐,存档备查。 第五十条 本规定的解释权属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20 附表: 重 大 隐 患 排 查 表 填报单位:(公章) 填报日期: 事故隐 患地点 事故隐 患级别 事故隐 患类别 预计 决决 日期 解决单位 负责人 隐患描述:
kum amp。 gTXRm 6X4NGpP$vSTTamp。 ksv*3t nGK8! z89Am YWpazadNuKNamp。 MuWFA5uxY7JnD6YWRr Wwc^vR9CpbK! zn%Mz849Gx^Gj qv^$UE9wEwZQc@UE%amp。 qYp@Eh5pDx2zVkumamp。 gTXRm 6X4NGpP$vSTTamp。 ksv*3tnGK8! z89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