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f德鲁克自我管理内容摘要:

来行动吗。 ”就很少人的答案是肯定的。 然而,根据这方面的认识来行动,才是有好绩效的关键;或者反过来来说,如果不根据这方面的认识来行动,就难有好表现。 人格特质 3——我善于合作或单打独斗。 我是阅读者或聆听者。 我是怎么学习的。 这些是一开始就该问的问题。 可是要问的问题绝不只这些。 为了有效地自我管理,你还必须问:我善于和别人合作,还是适合单打独斗。 如果确认自己善于和别人合作,还必须再问:我以什么关系和别人合作。 有些人担任部属时表现得最好,第二 次世界大战时,美国的伟大军事英雄乔治 .巴顿将军,就是担任美军部队最高指挥官,但在他受推荐担任独立指挥之责时,美国参谋长乔治 .马歇尔将军却说: “巴顿是美军有史以来最好的部属,但可能会是最差的指挥官。 ”马歇尔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有识人之明的。 有些人在团队内表现很好,有些人则在独立作业时最有成效。 有些人特别擅长担任教练与指导者,有些人就是无法胜任指导者的工作。 人格特质 4——我适合作决策或当顾问。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我适合当决策者还是顾问。 很多人担任顾问时表现杰出,却无法承受作决策的负担与压力。 还有很 多人需要顾问来强迫自己思考,然后他们就能以此制定决策,并且充满自信、迅速勇敢地执行。 顺便一提,组织里第二号人物晋升为最高领导人时,往往无法胜任,这也是原因之一。 决策者最适合担任最高职位。 强势决策者经常指派了信任的人坐第二把交椅,担任自己的顾问。 这位第二号人物往往表现突出,可是一坐上第一把 交椅,表现就完全走样。 他们虽然知道该作途径决策,但就是无法承担真正作决策的责任。 其他该问的重要问题还包括:我在压力下表现良好,或是需要组织架构分明、可预测的环境。 我在大机构或小机构表现得比较好。 很少有人在各种 环境下都能有良好的绩效。 我就会看到不少在大机构中非常成功的人士,换到较小的机构后表现非常差劲,反之亦然。 最后,我还要再重复一次:别想改变自己,这是很难做到的,你应该努力改善自己的做事方法,同时,尽量不要接下自己做不来或做不好的工作。 第 3问:我的价值观 ??? 为了管理自我,你最后还得问: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这并不是道德问题,因为关于道德,人人都适用同样的准则,而且检验方法很简单,我称为 “镜子检验。 ” 20世纪初,各个强权国家中最受尊重的外交官,非德国驻英大使莫属。 他足堪大任,如果没当上德国总理,至少 也会成为外交部长。 可是,他突然在 1906 年辞职,不愿意主持外交使节团为英国爱德华七世所办的宴会。 这位国王是有名的好色之徒,而且明白表示希望宴会照他喜欢的方式举行。 据说这位德国大使说:“我可不希望早上刮胡子时,在镜子里看到一个皮条客 ”。 这就是 “镜子检验。 ”道德要求你自问:我希望早上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在某一个组织或场合里合乎道德的行为,在其他组织里也是合乎道德的。 但道德只是价值系统的一部分,尤其只是组织价值系统的一部分。 如果组织的价值系统让你无法接受,或者不符合你个人的价值观,在那里工作,势必会让你感到挫折而难有表现。 有位很成功的人力资源主管,在公司被另一家大公司收购后获得晋升,负责她最擅长的工作,包括选拔人才出任要职。 她深信,应该先确认内部没有合适人选任这些要职,才考虑向外选才。 可是公司却认为应该以 外部人才为优先,好引进新血。 当然,这两种策略各有利弊,根据我的经验,比较适当的做法是双管齐下,内外各选一些人才。 不过问题是,两者在本质上相互矛盾,不是政策上的,而是价值观的矛盾。 这两种做法的观点截然不同,无论就组织与员工的关系、组织对员工及前途应负的责任,以及员工对企业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两种观点的看法都不一样。 经过几年的挣扎,这位主管辞职了,金钱损失颇为可观,但她的价值观就是与公司格格不入。 同样地,药厂为求绩效,应该持续进行小幅度改良,或是砸重金寻求高风险、但不常发现的 “突破 ”。 如何抉择,基本上并非经 济问题,因为两种策略最后的结果可能大同小异。 这终究还是两种价值观关系的冲突,也就是药厂究竟认为,应该致力协助医师改良既有做法,或是要追求科学上的新发现。 企业应该追求短期成果或着重长期发展,同样也是价值观的问题。 财务分析师认为,企业应该可以两者兼顾,而成功的企业人士对此有更深的了解。 当然,每家公司都必须有短期绩效,但短期绩效与长期成长之间有冲突时,各家公司会决定本身的优先顺序。 基本上,这并不是经济面的分歧,而是价值观的冲突,各企业对于企业功能与管理职责各有不同看法。 教会的非神学分歧 价值冲 突不限于企业组织,美国有个成长很快速的教会,以新教友的人数来评价成功与否。 这个教会的领导人相信,重要的是有多少新教友成为信众,因为加入后,上帝自会照顾他们灵魂上的需求,或至少照顾到足够多的需求。 但另一个福音派教会却重视属灵的成长,反倒鼓励无法融入教会属灵生活的新教友自动离开。 当然,这不是人数的问题,乍看之下,第二个教会成长会比较缓慢,但它留住的新教友比例高得多。 换句话说,它的成长更为实在。 这也不是神学问题,至少重点不在神学,而是价值观的问题。 在一次公开辩论中,有位牧师说: “除非你先进教会,否则永远找不到 天国之门。 ”“不对 ”另一位牧师反驳, “除非你先追寻天国之门,否则不会成为教会一员。 ” 当价值观和长处冲突 组织和人一样,也有自己的价值观。 一个人如果想在组织中有所发挥,他的价值观必须与组织价值观契合。 两者并不需要完全相同,但必须相当接近可以并存。 否则,个人不但会有挫折感,也无法做出贡献。 个人长处及最能发挥所长的方式,往往能够相辅相成,不会相互冲突。 可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与长处,有时会彼此抵触。 你非常擅长的事,未必符合你的价值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似乎不值得你投入一生来做那份工作。 容我在此提一下个 人的经验。 多年前,我也面临同样的抉择,必须在自己的价值观与做得很成功的事情间取舍。 那是 1930 年代中期,我年纪还很轻,在伦敦从事投资银行业,表现很好,这显然是我擅长的工作,可是我看不出自己当资产经理人的角色有什么贡献可言。 我体认到, “人 ”才是我最看重的,否则就算我终老时变成最有钱的人,还是没有意义。 当时我既没有钱,也没有其他工作机会,经济大萧条仍在持续中,但我还是辞职了,而且这是个正确的决定。 换句话说,价值观的确是、也应该是最终的检验标准。 第 4问:我的归属在 ??? 只有少数人很早就知道自己的归属在哪里。 例如,数学家、音乐家和厨师,通常四、五岁就已经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