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工程顶岗实习报告内容摘要:

必须保证施工现场排水畅通。 ⑤施工期间,现场将配备组合适当吨位足够的压实设备,以达到良好的压实功能。 强化机械配套,加快施工速度。 根据图纸要求填方超过 6 米,每填土 2准备阶段 施 工 阶 段 整修验收阶段 填筑区 平整区 碾压区 检测区 基底处理 分层填筑 摊铺平整 洒水晾晒 碾压夯实 检验签证 坡面修整 施工准备 8 米打一次重夯。 ( 2)挖台 阶、排水及松土 ①挖台阶 当路堤在斜坡上填筑,其垂直路中线测得的原坡陡于 1:5 时或在半填半挖路段填挖分界处,将原地面按图纸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挖成台阶。 台阶的宽度不小于 2m,且向内侧倾斜 4%。 台阶所挖出的材料,可以用作填料时,同新路堤材料一起重新压实。 台阶开挖后,保持无水,如有地表渗水,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的处理方案,组织施工。 ②排水及松土 在潮湿或水田地段,在路堤两侧护坡道外开挖纵向排水沟、在路基范围内开挖纵横向排水沟,排除积水、切断或降低地下水,并按设计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施工。 路基范围内开挖的排水沟 ,为切断或降低地下水位,则回填渗水性良好的砂砾料,起到盲沟的作用。 当路基范围内有大片低洼积水地段时,先作土埂排除积水,将杂草、淤泥以及不适宜的材料清除出路堤铺设地面以外,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经处理后进行压实,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对旱地或松土进行原地面夯实,并达到规定要求的密实度。 当原地面经压实后的标高有所下降时,需进行补充测量,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 ( 3)填土路堤 用推土机摊铺,平地机整平,重型压路机碾压。 人工整刷边坡。 ①利用挖方填筑路堤时,必须严把填料质量关,不适合的填料如腐植土、树根、草泥、有害物质等 有机土弃于指定地点;填方作业分层、平行摊铺,用平地机整平,每层的最大松铺厚度通过试验段来确定。 不同土质的填料根据标准试验的结果分层填筑,每层填土松铺厚度不大于 30cm。 土方路堤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厚度不小于 100mm。 ②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每侧须超出路堤的设计宽度 ~ ,以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③路堤基底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不能开始填筑;下一层填土未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上一层填土不得进行。 9 ④路堤高度小于 2m 时,在路基底部以下超挖回填 80cm 厚碎石,其压实度必须 ≥ 96%。 ⑤连接结构物的路堤工程,必须在结构物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进行分层填筑,不能因路堤的填筑而影响结构的安全与稳定。 涵顶面填土压实度大于 50cm 时,方可通过重型机械和汽车。 回填土应分层填筑并严格控制含水量,分层松铺厚度宜小于 20cm。 当采用小型夯具时,一级以上的公路松铺厚度不宜大于 15 cm,并应充分夯实。 ⑥在路堤范围内修筑的便道,不能作为路堤填筑的部份,在使用完毕后重新填筑成符合规定要求的路堤。 ⑦压实设备无法压碎的硬质材料,必须清除或破碎,使其最大尺寸不超过压实厚度的 2/3,并保证使颗粒均匀分布,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⑧填土路堤分段施工时,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时,先填段必须按 1:1坡度分层留台阶:如两段同时施工,必须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小于2m。 ⑨高填方路段的基底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能进行填筑。 高填方边坡应严格按图纸规定施工。 设计图纸规定 K1+920— K2+140段为高填路基。 对于高填方路基的基底处理,应清除表面淤泥、杂草、腐殖土等,然后再进行填筑,填筑时压实度不应低于规范要求的最低压实度标准,以防填土过分疏松而在雨水浸湿后引起坍塌。 考虑填土预沉,填筑时应加 30cm 高度的沉落值。 另外,为有效控制工期和工程质量,高填方路基计划安排优先施工。 当填方高度大于 6m时,每填 2m 重锤一次。 重锤后的压实度大于 93%,地基承载力应到 200Kpa。 重锤夯实处理方案 由于施工地点与周围建筑物距离较近,而重夯施工时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很大,锤重及落距选 择时必须考虑对周围设施的影响。 重锤夯实就是利用重锤自由下落所产生的较大夯击能来夯实浅层地基,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硬壳层,获得一定厚度的持力层。 施工要点:施工前应试夯,确定有关技术参数,如夯锤的重量、底面直径及落距、最后下沉量及相应的夯击遍数和总下沉量;夯实前槽、坑底面的标高应高出设计标高。 10 技术参数设计 A、锤重和落距的选择 首先根据加固深度确定单击夯实能,为锤重与落距的乘积,与加固深度之间可按下式估算: H =BMh。 其中, H 为有效加固深度, M 为夯锤重, h 为落距, B 为系数,须根据所处理地基土的性 质而定。 设计加固深度 56m,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并考虑重夯产生的振动对周围民房的影响,拟采用 5t重锤,落距 10m,最佳夯实能 500KN178。 m。 B、夯点的布置。 本项目要求加固深度较浅,而且所填材料为分层填筑碾压,其均匀度和密实度较好,因此第一遍夯点的夯距可适当减少,满足夯点间距不大于 300mm,采用正三角形布置。 如试夯时,夯坑周围裂隙较大,则适当增加夯点间距,以避免裂隙的闭合为宜。 C、试夯,确定夯击数与夯实遍数。 (具体数据另报) D、质量控制及检测 严格控制夯锤落距和落锤的平稳性,夯锤提起后发现夯坑倾斜应 及时填平,保证能量向下传递,避免水平向损失。 施工中夯击次数、累计夯沉量和最后两击夯沉量等指标进行监控并做好记录。 重夯施工中严格控制最后两击夯沉量不大于 20mm。 ( 4)路基压实与试验 ①压实标准及碾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