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现状与发展对策内容摘要:

导养殖单位开展苗种培育、人工驯养和示范养殖,建设了遵义中华倒刺鲍省级良种场.沿河、金沙等水产良种场。 并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保护渔业资源.开展苗种生产许可证发放工作.在重点养殖区域实行了苗种准入制度。 2020 年,全省投入资金 309 万元.分别放流中华倒刺鲍、大皖、裂腹鱼等各类鱼苗、鱼种 2100 万尾. 3. 3. 4 加强渔业管理的行政力度 “十一五”期间.贵州省渔业坚持依法行政. 切 实加强了对渔业的管理,制定了水产苗种管理、养殖证制度、质量安浙江托普仪器 专注于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项目建设、验收、检查 全监管、渔业安全管理等配套管理制度.比如《贵州省水产品药残监控行动方案》、《贵州省水产养殖业专项执法行动方案》等,各县开展了水域养殖规划编制.实施了渔业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环境监测、资源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管理、禁渔期、渔船监管等管理措施,有效地维护了渔业生产秩序.保护了渔民权益.增强了渔业发展活力. 3. 4 农机化技术推广内容及成效 3. 4. 1 抓好水稻机插秧百万亩示范工程的实施 水稻机插秧示范推广 丁作列入省委 1 号文件内容,按照“稳点、扩量、巩固、提 高”的要求.全省全力抓好水稻机插秧百万亩示范工程的实施。 2020年完成机插秧面积 2. 6 万 hm2.共有 l 557 台插秧机投入机插秧作业.新增各类插秧机 1 307 台。 2020 年深入 82 个示范县开展机插秧专项督查工作。 检查任务、资金、机具到位和技术培训等情况.当年全省水稻机插秧示范推广 2. 9 万hm2。 3. 4. 2 做好农机化科技示范区建设. 2020 年农业部把贵州省金沙县、惠水县、乌当区三个县 (区 )列入全国首批 100 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区. 2020 年省农机局又确定了 6 个省级农机化示范区 [15]。 2020 年.按照实施方案 继续在 9 个县实施.新增投入 180 万元.每县投入 20 万元,各县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制度建设、项目管理、监督检杏和宣传引导上进行落实。 示范区建设将通过提高示范区农机技术装备和农机作业水平.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全省农机化示范主要体现在马铃薯、玉米、茶叶、小麦、油菜等作物的机械化生产示范。 3. 4. 3 因地制宜开展农机化作业 近年来适应贵州山区特点的小型农业机械数量增长迅速,机耕、机灌、机收、机脱粒不断增加,农机作业面逐步扩大。 据统计.贵州 20 万元左右的高性能收割机由 2020 年几台发展到 2020 年的 300 多台。 割晒机达 1 300 多台 [18]。 2020~ 2020 年期间.农机总动力增加 1. 52 倍.耕作机械增加 2. 94 倍.种植机械增加 2. 03 倍。 收获机械增加 12. 5l 倍.畜牧养殖机械增加 1. 28 倍.工厂化育秧设备从无到有。 机耕面积达 59. 1 万 hm2。 机播面积 3. 2 万 hm2(主要是水稻机插秧 ).机收面积 7. 3 万 hm2.机械植保面积 14. 2 万 hm2.机械化脱浙江托普仪器 专注于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项目建设、验收、检查 粒 300 万 t[15J。 3. 4. 4 扶持多种形式的农机服务组织 农机化促进法的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在贵州农机化发展进程中催生了众多 社会化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致富户。 各地县结合本地实际.把建立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农机部门的重点工作.认真帮助条件成熟的乡镇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同时,各县对农机协会、农机服务公司、经销服务组织、维修服务组织、安全服务组织的建设也积极引导.做好协调服务.充分发挥了农机服务组织在农业生产和促农增收中的作用。 4 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的机制及模式 4. 1 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的推广模式 在长期努力工作下.贵州省已经建立结构合理。 功能齐全.初具规模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据统计 2020 年全省有 9 个市 (州、地 )、 88 个县 (市、区、特区 )、乡镇 l 455 个乡镇均设立了农技推广 站。 有 1 428 个乡镇建立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建立乡镇畜牧站 1 027 个、乡镇农经站 209 个。 这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科技入户示范等方面有效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 4. 2 科技特派员制度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在新形势下加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的一种有效模式。 科技特派员服务区域重点是县 (市 )的主 导产业、特色产业、农业科技冈区、乡镇的骨干企业。 特派员以独资创业、技术资金入股、技术服务等方式与农户等需求方形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机制.初步形成了“科技特派员 +基地 +农户”、“公司 +科技特派员 +基地 +农户”、“试验基地 +科技特派员 +农户”、“科技特派员创办实体 +农户”、“协会 +科技特派员 +农户”等服务方式 [1引。 目前.科技特派员制度在黔南、安顺、遵义、铜仁、贵阳等地也取得良好效果。 4. 3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推广模式 农业科技示范冈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农业 科技示范同区建设的原则是“政府指导、企业运、中介参与、农民收益”。 贵州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起步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园区在农业浙江托普仪器 专注于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项目建设、验收、检查 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主要有: “试验示范 +市场 +核心农户 +科技人员”引导模式: “公司 +基地 +农户 +科技工作站”支撑模式; “特色孵化 +基地”催生模式:“市场 +科技 +基地 +协会”的膨大模式。 在政府的帮扶下.这几种模式最终形成了“市场引路 +政府帮扶 +科技支撑 +农户参与”的贵州贵阳 (乌当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经济运行模式。 4. 4 农业专家大院的推广模式 农业专家大院是对市场经济下农业 科技推广工作的一种补充.是加速农业科技向科技农业转化搭建的综合平台。 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圉区开展了以农业专家大院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根据园区实际情况,聘请了 30 名专家.形成了多领域、多学科、多形式的农业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