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无线网络覆盖站点勘测项目建议书内容摘要:

83。 44 天馈浪涌保护器 47 MOTOROLA AP300 51 无线控制器( RFS7000 RF 交换机) 54 3 天线参数指标 59 4 1 项目介绍 贵州师范大学环山而建立,大学内院系众多。 平面图如下(校本部)。 该大学已经建立完整的校园网络,目前有教育网和电信的两条出口,学校网络拓扑结构基本为 1000 兆光纤到楼, 100 兆到桌面。 具体如下网络拓扑图。 贵州师范大学校本部品面图 该大学建筑物较多,占地面积很大,而且环山而建。 在该校园覆盖的问题上,建议对于校内教学区,活动区等通过 MESH 的方式采用大 功率设备配置适当的天线进行室外向室内覆盖。 而对于 图书馆、田家炳楼和行政大楼等 采用瘦 AP 进行室内覆盖。 鉴于本次我们实验网主要是针对 MESH,所以我们的选取贵阳师大本部的部分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足球场、活动广场等作为本次测试的主要测试和覆盖区域。 2 2 网络拓扑 5 由于本次网络主要是以测试为主要目的,因此我们主要考虑室外覆盖为主,兼顾室内无线覆盖。 从架构上来看,分为三层: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核心层为整个网络核心,在此我们建议采用一台或两台光口汇聚交换机来搭建,并具备三层路由功能。 汇聚层为每个根结 点的汇聚,根结点通过汇聚交换机汇聚后接入到整个 系统环境中。 接入层为无线 AP 接入设备,用于接入移动设备并将相应数据接入到 系统 环境中。 3 无线覆盖勘测说明 室内覆盖部分 6 田家炳楼的室内覆盖 该楼室内部分采用的是室内单频 AP300 进行直接布放来覆盖该楼的 113F。 113F 按照内部结构分为 17F 和 813 的 2 个 类型。 17F 每层 2 个 AP300, 4楼的多功能大厅需要单独再加 1 个 AP300; 813F 每层 1 个 AP300。 该楼室内部分总共 21 个室内单频 AP300 和 1 台 24 口的 2 层交换机以及 1 个交换机楼道箱 ,AP 采取在大楼的中间走道的墙壁上安装(建议安装位置高于 2m)。 具体安装位置见下图: 17F 的 AP 放置,红色实心圆为安装位置: 813F 的 AP 位置,红色实心圆为安装位置: 7 文学楼 室内覆盖部分 文学楼共需要 16 个室内单频 AP300, 1 台 24 口的 2 层交换机和 1 个交换机楼道箱。 该楼室内部分采用的是室内单频 AP300 进行直接布放来覆盖该楼的 19F。 19F 按照内部结构分为 17F 和 89 的 2 个 类型。 17F 每层 2 个 AP300; 89F 每层1 个 AP300。 该楼室内部分总共 16 个室内单频 AP300 和 1 台 24 口的 2 层交换机以及 1 个交换机楼道箱 , AP 采取在大楼的中间走道的墙壁上安装(建议安装位置高于 2m)。 具体安装位置见下图: 室内部分 17 层按照每层 2 个室内单频 AP300 来布放,共 14 个室内单频AP300,红色实心圆为安装位置。 室内部分 89 楼每层 1 个室内型 单频 AP300,共 2 个室内型单频 AP300, 红色实心圆为安装位置。 8 图书馆 室内覆盖部分 图书馆共需要 10 个室内型单频 AP300, 1 台 24 口的 2 层交换机和 1 个交换机楼道箱。 图书馆室内覆盖使用 10 个 AP 室内型单频 AP300, AP 采取在大 楼的中间走道的墙壁上安装(建议安装位置高于 2m) ,图书管分圆形部分和 方形回字型群楼分 2 个部分 :圆形部分为挑高型的 5 层,每层一个 AP300, 5 楼的报告厅需要加1 个 AP300,方型的回字型群楼为 4 层,每层 1 个 AP300。 圆形的部分的室内 AP 位置 为图中 红圆处, 15F 相同位置: 9 方形 裙 楼部分的室内 AP 位置 放置与“ F”型拐点处,图中 红圆处, 14F 相同位置: 行政楼 室内覆盖部分 行政楼共需要 9 个室内单频 AP300, 1 台 24 口的 2 层交换机和 1 个交换机楼道箱。 该楼为室内覆盖形式,该楼共 3 层,每层 3 个 AP300 总共 9 个 AP 来进行覆盖 , AP 采取在大楼的中间走道的墙壁上安装(建议安装位置高于 2m) , AP 安装位置在下图实心圆处: 10 田家炳楼 田家炳大楼需要 2 个 室外 型 双频 AP5131 室外形 AP 在 下图红圈处: 11 田家炳 楼 8 楼平台上有 2 个 室外 AP, AP1( 155 度) 覆盖楼下到师大门口的马路 ; AP2( 240 度) 覆盖楼下的篮球场 以及球场边的办公室。 12 文学楼 文学楼采用 3 个 室外 型 双频 AP5131。 室外型 AP 放置在下 图 中 红圈处: 这 3 个 室外 型 双频 AP5131, 其 中 AP1( 180 度)和 AP2( 130 度)是覆盖图书馆和楼前方的地理生物楼和图书馆, AP3( 全向)作为与图书馆 内部 无线覆盖的 传输 ,具体情况见下图: 13 图书馆 图书馆楼顶需要 2 个 室外型双频 AP5131。 室外型 AP 在下图红圈处: 这 2 个室外型双频 AP5131 中 AP1 覆盖化学楼 ; AP2 是与文学楼顶的 AP3 进 14 行无线传输 ,负责楼内无线覆盖的回传。 地理生物楼 该楼需要 2 个室外型双频 AP5131,放置于 下图红圈处。 这 2 个室外型双频 AP5131 中 AP1( 220 度 ) 覆盖物理实 验楼, AP2( 340 度 )覆盖田家炳楼。 15 化学楼 需要 1 个室外型双频 AP5131,位于 下图红圈处 : 1 个室外型双频 AP5131( 320 度 ) 覆盖 图书馆。 16 物理实验楼 该楼需要 2 个室外型双频 AP5131,位于 下图红圈处 : 2 个室外 AP 中 AP1( 350 度)覆盖田家炳楼, AP2( 10 度)覆盖地理生物楼。 17 体育学院楼 该楼需要 2 个室外型双频 AP5131,见 下图红圈处 : 2 个室外 AP 中, AP1( 310 度)覆盖花园, AP2( 210 度 )覆盖 体育场。 后勤楼 该楼需要 2 个室外型双频 AP5131,位于 下图红圈处 : 18 2 个室外 AP 中, AP1( 260 度)覆盖学校宾馆, AP2( 270 度)覆盖研究生宿舍楼。 移动楼 5F 移动 4 楼中心机房内有 1 台 24 口的 2 层 有线交换机, 2 台 3 层 有线 交换机 ,1 台 RFS7000 无线交换机, 2 台服务器以及 1 个显示器以及 1 个显示器切换器 )。 另外楼需要 2 个室外型单频 AP5131 用于覆盖。 下图红圈处 19 采用 1 个点装 2 个 AP 的方法。 AP1( 320 度)面向嘉信华亭, AP2( 330 度)覆盖下方的教学楼。 计 数系楼 该楼放置 3 个室外型双频 AP5131,位于 下图红圈处 : 20 下图中 3 个 AP 中, AP1( 190 度 ) 覆盖行政楼 , AP2( 140 度 ) 覆盖第九教学楼 , AP3( 170 度 ) 覆盖右侧 3 层的办公楼。 21 第九教学楼 该楼放置 5 个室外型双频 AP5131, 1 台 24 口的 2 层交换机和 1 个交换机楼道箱。 下图的 5 个 AP 中, AP1( 275 度)覆盖 对面的记数楼 , AP2( 270 度)覆盖记数楼 , AP3( 140 度)覆盖 体育场和部分路面, AP4( 125 度)覆盖马路。 AP5( 70 度)覆盖体育学院。 22 体育馆 该楼需要 1 个室外型双频 AP5131。 这个 AP 采用全向天线, 用于覆盖边上马路以及足球场。 23 4 师大校园室外覆盖 分组构成 情况 经勘查 师范学院主校区室外教学楼 需要 Mesh AP 27 个,其中根节点共 7 个,分布如下: 鉴于本次我们实验网主要是针对 MESH,所以我们的选取贵阳师大本部的部分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足球场、活动广场等作为本次无线覆盖的主要区域。 经勘查 , 园区需要 Mesh AP27 个,其中根节点共 7 个, 点到电回传 AP 共两个,直接覆盖 AP 共 2 个。 具体 分布如下: 24 下面是各 Mesh 组实际勘察结果。 第 1组 该 组由田家炳文学楼顶的 AP1 和图书管楼顶的 AP2 组成, 主要用于 为图书馆提供网络传输,解决图书馆内室内覆盖 数据 的传输。 25 位置 性质 设备型号 AP1 田家炳文学楼顶 根节点,需要以太网连接到文科楼8 楼接入机房以及 220V 电源 AP5131 增强型 12dBi@5,8G 全向天线 2 根 AP2 图书馆 根节点, 节点,需要 220V 电源 AP5131 增强型 12dBi@5,8G 全向天线 2 根 在 AP 放置处需要提供 220V 电源 ,安装抱杠 ,根节点处需要以太网线到接入交换机。 第 2组 该组由田家炳文学楼顶的 AP3(根节点) 和图书管楼顶的 AP4(分节点)以及化学楼顶的 AP5 组成,它们的作用是为 覆盖图书馆和化学楼。 26 位置 性质 设备型号 AP3 田家炳楼顶 根节点,需要以太网连接到文科楼8 楼接入机房以及 220V 电源 AP5131 增强型 12dBi@5,8G 全向天线 2 根 定向天线 1 根 AP4 图书馆 CB 节点,需要 220V 电源 AP5131 增强型 12dBi@5,8G 全向天线 2 根 定向天线 1 根 AP5 化学楼 C 节点,需要 220V 电源 AP5131 增强型 12dBi@5,8G 全向天线 2 根 定向天线 1 根 在 AP 放置处需要提供 220V 电源,安装抱杠 ,根节点处需要以太网线到接入交换机。 27 第 3组 该组由田家炳文学楼顶的 AP6(根节点)和地理生物楼顶的 AP7(分节点)和 AP8(分节点) 组成,它们的作用是为覆盖 田家炳文学楼 和 地理生物楼以及物理实验楼。 位置 性质 设备型号 AP6 田家炳文学楼楼顶 根节点, 需要以太网连接到文科楼 8 楼接入机房以及 220V 电源 AP5131 增强型 12dBi@5,8G 全向天线 2 根 定向天线 1 根 AP7 地理生物楼 CB 节点,需要 220V 电源 AP5131 增强型 28 1 12dBi@5,8G 全向天线 2 根 定向天线 1 根 AP8 地理生物楼2 CB 节点,需要 220V 电源 AP5131 增强型 12dBi@5,8G 全向天线 2 根 定向天线 1 根 在 AP 放置处需要提供 220V 电源,安装抱杠 ,根节点处需要以太网线到接入交换机。 第 4组 该组由田家炳 楼顶的 AP9(根节点)和 物理实验 楼顶的 AP10(分节点)和AP11(分节点)组成,它们的作用是为覆盖 田家炳 楼和地理生物 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