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同伴冲突及对策毕业论文内容摘要:

紧张的样子。 说完,要求昊昊和我一起扶着鹏鹏慢慢地来到了“娃娃医院”。 事件中两位幼儿没有语言,都是教师利用语言丰富游戏情节,引导幼儿解决问题。 故各种矛盾也在幼儿不经意的游戏之间不断上演。 (四) 由于幼儿的某些生理特征,导致幼儿对同伴有攻击性行为。 在角色游戏娃娃家里,扮演妈妈的小朋友在给宝宝喂奶,当我一转身的时间,听见她挺郁闷的告诉我:“老师我没有打他,他打我了。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有些幼儿的气质类型偏向于胆汁质,这些幼儿好动,对于自己的行为时而很难控制 ,而有些行为可能是习惯性的动作,这样的幼儿会在不知不觉中于同伴产生矛盾冲突。 在孩子的世界里,类似这样的事件层出不穷,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不少教师对幼儿自发的冲突不重视,首先想到的就是制止孩子的冲突,拉开幼儿之间的的距离,其实,对于每一个善于思考的老师,这类冲突事件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教育的契机。 三 、幼儿交往冲突发展与解决对策 新乡学院 专 科毕业论文(设计) 5 在幼儿相互交往过程中,冲突随处可见。 学前儿童交往冲突多发生在游戏活动中。 对空间、物品等有限资源的争夺是引发幼儿冲突的主要原因。 幼儿冲突的发生模式通常为:矛盾产生 —— 争执 —— 问题解决 /矛盾升 级 —— 冲突发生。 冲突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争抢,身体攻击(打、踢、推搡、咬),语言攻击(骂、威胁),毁坏物品,拒绝与他人玩耍等。 大多数幼儿交往冲突都属小冲突,很快就可化解。 有关儿童社会行为的研究显示:人类社会群体之间存在潜在冲突,但这些冲突大多是非暴力的。 人类自身可以通过行为控制机制来保证彼此间社会性互动的顺利进行。 〔 3〕 这些行为控制机制包括:( 1)人们会在潜在冲突升级之前进行协商解决,如运用对资源的所有权和优先占有权等原则来避免争端,或服从于领导和统治角色。 ( 2)采用多种方式减轻冲突强度或冲突后果,如采用协 商、安抚等友好方式减缓冲突。 ( 3)运用妥协、平分或和解等策略化解冲突。 陈世平( 2020)在研究儿童人际冲突应对策略时也证实了上述观点。 其研究指出,儿童解决同伴冲突主要采取问题解决、求助、逃避、内倾化和外倾化等几种方式。 当冲突出现时,儿童会尝试通过某种途径去化解冲突,如协商、使用规则、合作、谦让等。 求助和逃避也是儿童经常使用的解决策略,包括向教师、家长等权威求助,向同伴求助,或是放弃自己的权利选择离开,向对方让步等。 还有一些儿童会选择将情绪埋在自己心里或通过情绪发泄来应对冲突。 笔者 2020 年在幼儿园教师中进行 的幼儿冲突解决方法调查证实,幼儿常用的解决冲突的方法由多到少排序是:告诉老师 /请求帮助、自己协商、退让 /回避 /哭、赔礼道歉、谦让、讲道理、不相让 /还击、其他小朋友帮助解决等。 诚然,早期儿童应对冲突和解决冲突的策略尚处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学习积累经验。 大量研究证实,个体经验对于儿童解决冲突策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看,个体经验可引起认知冲突和解决认知冲突,促进认知的发展。 幼儿正是在一次次处理冲突的实践过程中,学会了交流、沟通和表达,学会了妥协、等待和自我控制,学会了思考、合作和遵守规则 ,掌握了解决冲突的策略和技巧。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解决冲突和应对冲突的策略也随之增加。 新乡学院 专 科毕业论文(设计) 6 四、幼儿园教师解决幼儿冲突时的角色扮演 受幼儿园教师观念、性格特征、工作经验,儿童年龄、能力、性格气质特征,以及冲突发生的强度、时间、地点等多种因素影响,幼儿园教师在解决幼儿冲突时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 笔者通过调查访谈 92 名来自北京、日照、锦州、重庆四城市的在职幼儿园教师发现,幼儿园教师在解决幼儿冲突的过程中通常扮演四种类型的角色,即控制者、指导者、教育者和维护者。 控制者是指幼儿园教师直接介入幼儿解决冲突的过程,充当“警 察”和“法官”,帮助幼儿调解冲突。 其通常做法是询问冲突起因,判断谁是谁非,指出各自的问题,告诉冲突双方应该怎么做。 指导者是指幼儿园教师间接介入幼儿解决冲突的过程,引导和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他们常作为旁观者关注事态的发展,当冲突升级或幼儿无法解决冲突时,给幼儿一些解决冲突的建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