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精品水果枇杷种植基地项目建议书内容摘要:

万元 ,双 江村果园道路 12 公里 134 万元 ,丙花村果园道路 7公里 84 万元。 ( 2)水利建 30 立方米果园小水窖 220 口, 补助标准 6000 元 /口 ,投入资金 132 万元。 分别为 红泥村 64 口 万元 , 双江村 78口 万元 ,丙花村 78 个 万元。 ( 3) 太阳能杀虫灯 100 个 , 补助标准 万元 /台 ,投入资金60 万元 分别为 红泥村 34 台 万元 , 双江村 36台 万元 ,丙花村 30 台 18 万元。 培训、资料及其他 30 万元,其中:培训人数 10000 人,资金 20 万元, 其它费用 10 万元。 14 14 项 目 申 请 依 据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20202020 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 “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发展思路 以及 贵州“十二五”规划 ,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精品果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办发[2020]16 号) 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复的“四大”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及省直有关厅局行业专业规划;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2020年“四大”产业化扶贫考评办法;荔波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荔波县 10 万亩特色水果产业发展规划》为依据编制本规划 15 15 项 目 技 术 标 准 和 技 术 路 径 指 标 项目技术标准 精品水果枇杷 采取标准化建园,苗木存活率达到 95%,良种使用率达到 100%。 创建标准果园,必须符合有关标准, 达 规模化 、 标准化,贮藏保鲜处理商品化 、 销售品牌化 、 经营产业化, 在技术上 采取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生产技术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种苗、统 一技术、统一培训、统一贮运管理”,在施肥技术措施上采取以 高效复合肥、缓控释肥和 有机肥为主,做到各种营养元素合理达配,尽量减少化肥的施用。 在病虫草害防治措施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 结合果套 袋, 合理运用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等 进行防治。 技术路径: 一是抓投入,不断扩大规模,为了搞好基础建设,二是狠抓培训,素质不断提高,采取常年性与季节性培训, 16 16 骨干与普遍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开展电视讲座,启动农业专家咨询系统,免费发放科技资料等形式,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提高种植枇杷的技术水平,三是 应用了果树丰产栽培学、生态学原理,采用规范化技术,实行园地改造、生草及矮化栽培管理。 项 目 实 施 进 度 安 排 2020 年 1月 — 2020 年 12 月 2020 年 4月 新建果园道路 28 公里,里 ,投入 资金, ,分别红泥村果园道路 9公里 ,双江村果园道路 12公里 ,丙花村果园道路 7公里 2020 年 5 月 水利建 30 立方米果园小水窖 220 口。 分别为 红泥村 64 口 万元 , 双江村 78 口,丙花村 78 个。 2020年 8月 安装 太阳能杀虫灯 100个,分别为 红泥村 34台 , 双江村 36 台,丙花村 30 台 2020 年 34 月农民技术培训。 2020 年 45 月完成挖坑、施肥、定植。 2020 年 12 月申请验收 17 17 项 目 综 合 效 益 分 析 (一)经济效益 拟建优质高产 枇杷 生态果园 2020 基地建成后,第三年试花 结果,第四年平均亩产 80公斤,总产量 160000 公斤,总产值 16 万元(按 10 元 /公斤计算,下同);第五年平均亩产 120 公斤,总产量 240000 公斤,总产 240 万元; 到 2019 年进入盛果期后实现精品水果枇杷 产量 200 万公斤 以上,年产值在 4000 万 元以上, 扣除生产成本 1000 万元 左右 后,项目每年可产生纯收入 3000 万元(按投入产出比 1:4 计算),户均增收 2万元, 人均年增收 7000元以上。 可带动项目区 近 万余户农户脱贫致富。 (二)社会效益 通过项 目实施,一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立起增收主导产 18 18 业,实现助农增收;二是改变项目区内单一的传统农业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调整步伐,增加农产品产量和商品量,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得到增强;三是村园区公路、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使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为建设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产业技能培训,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五是 枇杷 产品的冷藏保鲜带动其它水果、蔬菜的冷藏保鲜包装、加工、运输、营销、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更快发展。 (三)生态效益 枇杷 为多年生常绿果树,项目建园成 林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 森林覆盖率 , 枇杷 根系发达,枝叶繁茂,春季繁花似锦,秋季硕果满枝 , 美化、绿化 了方村 ,调节 了 气候, 改善 了 土壤的理化性状, 防止水土流失, 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的保土、保水、保肥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条件,维护生态平衡。 (四)扶贫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贫困农民经济收入增加;使生产条件、生活条件、生态环境改善 , 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项目区群众掌握 12 门农业实用技术;市场竟争意识增强、科技文化等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项目实施十年后,仅该产业发展就使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速为 12%,该 乡 农村贫困户整 体实现脱贫。 19 19 项 目 建 议 综 合 结 论 项目申报单位综合结论: 枇杷种植已发展形成一个人人参与,户户种植的大气候,枇杷种植已成为全县经济林中的特色。 经济林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推进枇杷发展上新台阶。 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贫困农民经济收入增加;使生产条件、生活条件、生态环境改善,维护生态平衡。 项目是可行的。 20 20 市(州、地)专家组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省专家组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21 21 香格里拉县发展中药材种植项目建议书 一、 项目名称: 香格里拉县发展中药材种植 二、 项目承担单位: 香格里拉县农牧局 三、 项目背景 香格里拉县基本情况 香格里拉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共居,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的高赛山区农业贫困县。 位于东经 99176。 2139。 100176。 1939。 ,北纬 26176。 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