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花键拉刀设计说明书内容摘要:

齿上交错地磨出分屑槽。 设计分屑槽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7 ① 分屑槽的深度必须大于齿升量,即 haf,否则不起分屑作用。 ② 为了使分屑槽上两侧的切削刃也有足够的后角,槽底后角应大于拉刀 刀齿后角,取为α 0+2176。 ③ 分屑槽的数目 nk应保证切削宽度 不太大,便于卷曲成为较紧的切屑, 有利于容纳在容屑槽内。 当拉刀直径 d050mm 时: nk=∏ d0/(~ ) d01/2=28 便于测量拉刀直径,分屑槽数目一般取偶数。 ④ 在拉刀最后 1 个~ 2 个精切齿上,由于齿升量很小,切屑较少,可以 不作分屑槽,以保证加工表面质量。 ⑤ 加工铸铁等脆性材料时,由于切屑呈崩碎状态,不需磨出分屑槽。 分屑槽位置:应前后齿错开。 根据表 417,每个刀齿的分屑槽数 nk=b/510(取小值) 当 b=8 时, s=, bc=, nc=。 拉刀前导部、后导部、柄部的结构尺寸 图 3 矩形花键拉刀前导部的尺寸: l3=L=20,l1一般取 10mm、 15mm、 20mm,D3=前一根拉刀校准直径减 ,公差为 ,a=5mm~ 10mm,d3=已加工内花键的名义底径减 ,其公差按最大选取, b1=刃部键宽减 ,偏差取 f7。 拉刀后导部的尺寸: l4=(~ )L; D4等于校准齿直径减 ,偏差为; b4=刃部键宽或减去。 8 5) 校准部 前角γ o校 =5o,后角α o校 =1o,齿距 t 校 =( ) t=,取 t 校 =6mm 根据表 423 查得齿数 Z 校 =45个,取 Z 校 =4 个 最后一个精切齿及校准齿直径应按下式确定: D 校 =Dmax177。 δ,其中δ为孔的变形量。 拉刀校准部长度 l 校 =t 校 179。 Z 校 =6179。 4=24mm 6) 柄部 根据表 425 查矩形花键拉刀柄部尺寸为: 图 4 D1=, D' =29h13mm, D2=35mm, l1=, l' =, l'' =18h13mm,c=8mm σ b=35kg/mm2时刀茗强度允许拉力为 23100kg。 7) 颈部及过度锥 拉刀颈部长度按下式计算: l2≥ m+B+Al3' mm L3=10mm, l3' =5mm L1'公式: L1' =l1+l2+l3' +l3,其中 l3'为拉刀进入卡头部分的长度, l3为前导部长度。 8) 前导部、后导部和尾部 前导部主要起导向和定心作用,故应和予制孔形状相同。 根据表 431及 432: 前导部: 9 图 5 说明: D3等于前把拉刀最后刀齿的直径,偏差为表 432。 d3等于加工的花键孔最小内径减 ,只准许负偏差。 b3等于前一把拉刀花键齿宽减。 l3=( ) l a=510mm 后导部: 图 7 说明: d4等于拉刀花键齿最大外径减 ,偏差取。 b4等于或小于 切削辞键宽。 当拉削孔内有空刀槽时,后导部长度按下式计算: l 后 =l+c+( 510) mm,式中:l 为空刀槽宽度, c为前端拉削长度。 尾部在拉刀工作时支撑在拉床托架上,防止拉刀尾部下垂,对于小而轻的拉刀可不做尾部。 9)拉刀总长度 10 L=L1' +l 切 +l 校 +l 后 +l 尾 ,拉刀直径为 52mm,据表 520,花键拉刀允许的最大总长度 Lmax=1600mm。 10)拉刀强度校检 ① 拉削力计算 拉削力的计算公式为: Fc=Fc∑ bDZeKγ Kα Kδ Kw( kg), 式中: Fc’ 为切削刃单位长度上的切削力( N/mm2),见表 513;∑ bD为总切削宽度;查表得: Fc=177 ( N/mm2) 根据表 434, Fmax=P'178。 n178。 b178。 Ze( kg), 式中: P' — 单位长度切削刃上的拉削力( kg/mm),根据表 435 查得 P' =( kg/mm) Ze— 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