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预警中心项目建议书内容摘要:
足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需求。 气象灾害预警中心项目建议书 — 16— 第四章 建筑方案 第一节 规 划方案 一、设计原则 (一)严格控制建设面积,与国家楼堂馆所建设等标准规范等保持一致,严格执行《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充分考虑 某某旗 气象局开展气象业务的需求。 (二)坚持统一规范、分步实施、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按照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气象机构综合改革的要求,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既考虑当前发展要求,也能满足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发展需求。 二、规划设计方案 (一)规划方案 智能大门 气象灾害预警中心楼主出入口安装一套电动伸缩门。 值班人员通过控制器发出指令,使电动门按预定轨道快速完成伸、缩运动,以达到控制 大门封闭与放行的目的。 电动伸缩门设备参数如下: 高度: 总长度: 8m 移动速度: 1518m/min 电源电压 :220V 功率:< 气象灾害预警中心项目建议书 — 17— 频率: 50HZ 材质:不锈钢,厚度大于 轨道模式为单轨,材质为轻轨。 铁艺围栏 铁艺围栏高度 2m,分为立柱和栏片。 立柱采用挖坑、浇筑混泥土基础方式进行安装,挖坑深度为 50cm,混泥土基础基座为 35cm 35cm 35cm,桃形立柱由 钢板压制而成,浸塑确保 30 年不生锈。 立柱规格长度为 240cm,约重 15kg。 栏片规格横条长 200cm高 180cm,重量 45kg/张,竖杠直径¢ 5mm。 (二)建筑特征与面积控制 建筑物特征 表 41 建筑物特征表 项目 数量或特征 建筑面积 层数 3 楼高 结构 框架 耐火等级 二级 抗震设防类别 丙类 抗震设防烈度 8 度 使用年限 50 年 面积控制 本项目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各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严格执行《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基层气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气发气象灾害预警中心项目建议书 — 18— 〔 2020〕 16 号):新建县级气象机构业务用房建筑面积控制在15002600㎡。 本项目建设面 积为 ㎡,满足要求。 表 42 业务用房控制面积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m2) 《基层气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要求面积( m2) 备注 合计 (建筑面积 ) (建筑面积 15002600) 观测业务根据开展的项目核定,未统计入建设面积中;用于地方业务服务需要的建设内容,按地方政府的 要求 核定。 台站周转用房建设未统计入建设面积中。 一、业务用房 13502230 17 项用于地方业务服务需要的建设内容,按地方政府的要求核定。 1 综合气象业务平台 200250 包括气象台、综合气象观测值班室、天气预报会商室、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平台和夜间值班用房。 用于地方需要的,按地方政府的要求核定 2 为农服务、应急值班室 90 60100 3 决策服务值班室 50 3050 包括夜间值班用房 4 突发公共事件、防汛防火指挥信息发布平台 150 50150 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应急会商等。 用于地方需要的,按地方政府的要求核定 5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室 100 80100 6 影视业务室 120 0120 包括演播厅、影像编辑室 、化妆间等 7 防雷服务室 100 60100 包括防雷审核、行政许可审批等 8 科技阅览室 40 40 9 科普展厅 150 100150 用于地方需要的,不受上限标准限制,按地方政府的要求核定 气象灾害预警中心项目建议书 — 19— 10 气象资料室 80 80 包括气象资料、基建、防雷施工图纸等保存 11 信息网络机房 60 4060 包括业务服务系统支持计算机局域网,与市级互联的广域网系统用房,部门间信息共享系统用面积 12 气象装备维护维修平台 100 50100 主要建设自动气象站的维护维修 13 气象装备库 房 150 100150 包括气象装备维护用车,高炮、火箭炮和作业指挥车用房。 14 发电机房 30 30 供保障业务系统用电,包括配电室、 UPS 房 15 地面气象观测站值班室 300 0300 包括农气、辐射、酸雨、雷达定位、地基卫星定位水汽监测等观测 16 农业气象试验室 160 0200 用于生态观测业务 17 农业气象试验业务平台 100 0150 仅有农业气象试验站时考虑 18 大气成分观测室 100 0100 仅有大气成分观测业务时建设 二、配套用房 290 100610 1 取暖设施用房 30 30 用于供暖地区集中供暖 2 食堂 100 60100 3 职工周转房 160 240480 考虑单身职工和异地交流干部,未计入总体面积。 台站编制数按 1218人计,周转房按编制数的30%计为 46 套,每套使用面积不超过 40m2 第二节 建筑方案 一、编制依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20 气象灾害预警中心项目建议书 — 20—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2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20 《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3202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92020(2020年版 )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2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2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20 二、结构方案 (一)结构设计基本参数 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 50年;抗震设防类别丙类。 自然条件、风雪荷载:基本风压 W=㎡;基本雪压S=㎡;场地标准冻层。 抗震设防参数:抗震设防烈度 8 度;设计 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二)结构和基础 主体结构采用框架结构,选用柱下独立基础。 (三) 建筑主体设计 墙体 外墙采用 300 厚陶粒砌块填充墙,内墙采用 200 厚陶粒砌块填充墙。 外墙均加 80厚挤塑聚苯板 (密度≥ 30Kg/m)外保温。 楼面工程 气象灾害预警中心项目建议书 — 21—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用 15厚 1:3水泥砂浆打底。 屋面工程 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上做 20 厚 1: 水泥砂浆找平层, 厚聚氨酯防水层隔气层, 120 厚聚苯板保温, 30 厚 1:8 水泥陶粒向出水口找 3%坡度, 20 厚 1: 水泥砂浆找平层。 屋面防水等级为Ⅲ级,采用 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四)主要抗震措施 建筑设计采用均匀对称的长方形形体。 选择可靠的持力,由此保证建筑物的抗倾覆能力。 采用规范规定的抗震措施进行设计,进一步提高结构的变形能力和耗能性能。 对主要的薄弱部位重点进行加强。 (五)装修 外装修:采用涂料,注重色彩搭配。 内装修: 地面:机房地面采用防静电地砖。 其他地面采用防滑耐磨地面,采用防滑地板砖。 内墙面:综合业务平台墙面刷乳胶漆,其它房间装修采用混合砂浆抹灰、刷内墙涂料。 顶棚:卫生间采用 PVC吊 顶 ,其余房间采用混合砂浆抹灰、刷高级内墙涂料。 门窗:外窗采用单框双玻塑钢框料中空玻璃,要求低反光高透光,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71062020)规定的六级玻璃的可见光投射比。 玻璃幕墙的气象灾害预警中心项目建议书 — 22— 玻璃要求同外门窗,雨篷顶面玻璃为白色透明夹胶玻璃,玻璃门斗入口玻璃要求中空钢化玻璃。 木门刷油漆。 门窗立位置外门立樘居墙中,检修门为丙级防火门。 建筑物出入口玻璃门、窗、玻璃门厅,玻璃幕墙等采用安全玻璃。 台阶与坡道:入口平台设计为左右坡道、正面为台阶,台阶与坡道采用混凝土砌筑材料并采用防滑贴面材料。 气象灾害预警中心项目建议书 — 23— 第五章 配套工 程 第一节 给排水工程 一、编制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20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20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2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2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2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20 《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 GB501402020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95 二、给水系统 (一)水源 本项目用水主要是职工工作及生活用水,水源接自市政水源,水质符合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20)。 由 某某旗 来水公司新民路 给水管道引至本项目的水泵房。 市政管道直径 DN400,供水压力。 接管点埋深为。 (二) 用水量估算 某某旗 现有员工 14 人计算;日流动办事人数与职工数的比值按5:1,为 70 人。 总计 84 人。 气象灾害预警中心项目建议书 — 24— 参照《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20)规定,取定各用水场所或用水项目的用水定额指标。 经过计算,最高日用水量为 m3/d,最大时用水量为 m3/h。 全年新鲜水用量约为。 ( 2)给水系统 本项 目建筑高度 米,由水泵房进水管供水,不需要二次加压。 室外给水采用生活和消防独立给水系统,生活用水供水由市政道路引来一条 PE50 给水管。 室外给水管埋地敷设,埋深为地面下 米,给水引入管上装止回阀、减压装置和计量装置。 建筑物室内给水管网枝状布置,给水立管明装,水平支管吊顶内暗装管材采用 PPR 管,热熔连接。 消火栓立管明装。 卫生间内管道在穿墙、穿搂板时应加设钢套管,套管内径应比所穿管子外径大 10mm,套管下端与楼板底齐 ,上端应高出楼板面 20~30mm 管间空隙用油麻填实,并用沥青灌平。 三、排水系统 (一 )排水量 按给水量的 90%计算排水量,本项目最高日生活污水排水量、最大时污水排水量。 (二)排水系统 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污水排至化粪池进行沉淀,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室外排水管材采用混凝土排水管,排水主管 DN200埋地敷设。 雨水系统,结合项目所在地的地形条件排放,设置其坡度为 8‰,顺自气象灾害预警中心项目建议书 — 25— 然坡度进入城市雨水管网。 室内排水管采用 UPVC 内螺旋消音管,污水管立管明装,承插式胶粘剂粘接。 出屋面部分用铸铁管。 屋面雨水部分采用重力流外排式 四、消防系统 (一)消防用水量计 算 室外消火栓: 30L/s,火灾时间 2h,一次灭火水量为 216m179。 室内消火栓: 40L/s,火灾时间 2h,一次灭火水量为 288m179。 (二)消防系统设置 市政水压为 MPa,故室外消火栓系统采用低压制,在红线内给水环管上接出 2 套室外地下式消火栓,供城市消防车吸水,向着火建筑物加压供水灭火。 本工程室内消防软管卷盘处均设有一具的手提式磷酸铵盐灭火器,型号: MFABC3。 第二节 采暖与通风工程 一、编制依据 《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20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20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 2020 《城市热力管网设计规范》 气象灾害预警中心项目建议书 — 26— 表 51 室外计算参数 冬季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 ) 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室外平均风速( m/s) 标准冻土深度( cm) 143 表 52 室内计算参数 名称 冬季采暖 温度(℃) 业务室等 18 卫生间、走道 16 二、采暖方案设置 (一)热源及热媒 某某县 热力公司 新民路 供暖管道已铺设,管网主管经 DN300,热力管网热媒参数为供水温度 130℃,回水温度 90℃。 项 目采暖用的低温热水由热力公司管辖的热力站供热,无需新建热力站。 由 DN150采暖管道为大楼供暖,供回水温度 85/50℃。 (二)采暖系统形式 本项目采暖系统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各房间的功能,在建筑物的同一空间内采用下供下回同程式水平串联散热器采暖系统,在建筑物的相邻不同空间内采用下供下回同程式双管散热器采暖系统,实现分室控制室温的要求。 室外采暖总管管径 DN150,室内管道为半通行地沟敷设,室外管道为直埋敷设,由集中供热管网接入楼内。 气象灾害预警中心项目建议书 — 27— (三)热负荷计算 本项目采暖面积为 ㎡,热负荷指标设计值为 55W/㎡,计算值为 40W/㎡。 设计热负荷为 ,计算热负荷为。 (四)采暖。气象灾害预警中心项目建议书
相关推荐
县学院路荣城 13099645566 园林景观设计 7491 8 计事务所 世家 S1 幢 202 号(学院路29 号二楼) 动画多媒体制作建筑方案 29 586855945 荣昌县仁和文化用品经营部 海棠大道海棠四支路 80 号 15320522822 销售:文化用品、文具 5241 30 586863953 荣昌县飞鹰文化用品经营部 荣昌县昌元街道广场路(县委礼堂门面)
自由读课文,注意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感受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浓浓的爱 结合学生回答出示: 我写 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1)指名读;齐读;默读,用一个字来概括巴金爷爷写作的真正动力是什么。 2)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 过渡:巴金爷爷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无限的爱,对自己的同胞有着无限的爱,对家乡的孩子们更有着无限的爱
早地为装饰工程提供方便条件。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我公司将专门成立以项目经理、项目总 工程师为首的质量分创优领导小组,按 ISO9001 质量体系要求和贯标程序,对本工程进行目标控制,使工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之中。 安全是职工的生命,我公司将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达标领导小组,确保工程全过程安全无重大事故目标的实施。 计划采用电动整体爬架、悬挑式外架和双排落地金属外架对各主楼进行全封闭施工
行设计,并采用分压电路进行电压输入,放大电路进行放大输出。 完成电路设计、器件挑选、电路焊接及系统的整体测试调试。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通过上网查询完成 US9111015s 传感器的电路设计。 挑选电路所需器件。 完成电路的焊接工作并调试电路。 系统设计 采用电阻分压和 LM358 进行电路放大,通过气压传感器 us9111015s将气压信号送入后端差分放大电路
国家鼓励发展行业项目。 商品混凝土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和产业政策的支持,根据国家发改委 2020 年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搅拌站的建设生产是非限制类、淘汰类项目,属于允许类项自; 2020车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 拌混凝土的通知》〔商改发〔 2020: 1341号〕中规定北京等 124个城市 从 2020年 12 月
TS 作为跨世纪的经济增长点和交通系统建设必然选择的重要性已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十二五 ”规划更是突出了物联 网智能交通的地位。 目前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北京、广州走在我国前列。 北京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果。 咸阳师范学院 2020 届毕业论文 (设计 ) 3 论文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主要是以公交系统和道路情况为例,采用 Java 语言与 Eclip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