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_论中小学生美术教育的价值内容摘要:

而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忽视了个体发展的需要。 :20 世纪,工具论广为流传。 美术教育被当作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工具和手段。 这实际上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观点,在当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一价值取向是对社会本位论的反驳,强调个体的发展。 这一时期,是以里德、罗恩菲尔德为代表的。 :受到以学科基本结构为框架来进行教育的影响,本质论代替工具论,成为美术河南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6 教育新的价值取向。 这一价值取向强调学科本身的价值,对于美术教育的发展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经历了数次的演变,但可惜的是,都没有全面地体现美术教育的价值,本质论 同样也遭到了质疑。 二 美术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影响 : 智力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理解的能力,比如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诸多方面的能力。 美术教学是发展学生智力、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现实认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美术教育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靠美术作品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其重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比较能力。 观察力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要素。 观察力是指学 生对客观事物的外形、三维空间、色彩等诸因素进行整体感知、辨认、表现、领会其判断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学生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严格训练,掌握其科学的观察方法。 美术通常就是引导学生从观察开始,随着学生对造型、线条、色彩等知识的不断了解 ,绘画表现水平也逐步得到提高。 想象力也是指学生在科学观察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整体感知 ,由甲到乙的思维过程,经过大脑再加工创造出一个新形象的能力。 而美术教育正是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在绘画过程中,适时的对学生加以启发、诱导,帮助其完成自己的想象,使他们的想象力在宽松、 愉悦的精神状态下发展和丰富起来的。 创造力就是让学生打破旧观念,创立新观念。 创造能力就是在想象能力基础上对原始素材进行简单加工和提炼,创立出新的、更美好的形象的能力。 美术教育就是通过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独特的想法,并加以指导,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来达到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创造力的目的。 比较能力是让学生整体把握画面与实物的一种对比方法,主要是训练学生在同一画面中找到与实物不一样的地方并加以完善的一个过程,不间断进行对比是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提高自己对美的鉴别力。 当然,美 术教育活动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其作用的四个方面是相互影响、互相渗透的。 观察是想象的基础,创造是想象的升华,没有观察就没有想象,没有想象就谈不上创造了,那这些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实现。 美术教育就是诱导学生观察自然、表现自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 : 人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有人的物质需要,还有人的精神需要,满足学生合理的精神需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人们在生活中需要艺术,河南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7 也因为有了艺术生活才变得美丽,美术教育是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重要手段,是陶冶学 生情操,实施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情感教育,重视学生的情商培养,是美术教育适应教育“以人为本”的要求,满足学生获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要求,服务于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重视情商培养,是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教育,是有利于学生素质“内在性”特征“内化”的教育。 人的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人的情感对人的认识过程有动力作用,美术教育的形象性、直观性最能适应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识需要,最能容易使学生获取情感体验,并使之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动力。 因此,美术教育如果脱离儿童心理需要也就是 缺乏情商的美术教育,富有情商的美术教育能帮助学生获得将先天的基础实现后天的成就的内因动力,能培养学生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关爱他人。 如一幅环保内容的绘画,能让一些学生产生某种激情和冲动,产生对保护环境的某种欲望和责任感。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富有情商的美术教育也是一种德育手段,它还能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先天的不足,去谋求自身最大可能的发展,“神笔马良”、“达芬奇画蛋”等在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行成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重视情商培养的美术教育,是体现学生的素质“发展性”特征的教育。 “人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