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论文基于视知觉理论的网络课程界面设计研究内容摘要:

的趋势。 因此 一个人是否拥有学习能力,是否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 ⑵ ULearning 继承了 ELearning 个性化、协作化、终身化的优势,也延伸了这些 优势。 ULearning 的实现也需要基于一定的网络,而这种网络通常是无线的。 这样 学习者不再受制于固定的台式电脑和有线网络,大大 拓展 了学习空间。 在无线网络下,学习者能够 及时 从网上的资源库中获得到所需的学习资源并下载到移动学习工具中。 理想化的ULearning 学习环境中,感知系统会自动定位每一位学习者,当学习者接近某一个 实体目标的时候感知系统会无线地访问数据库,并将有关该 目标 的信息传递到学习者的掌上设备中。 ( 二 ) ULearning 的特点 ULearning 是对 ELearning 的 补充 与 延伸 ,但是说到底 ULearning 是为了弥补ELearning 的不足而诞生的,因此 其自身也发展了 许 多特点 或者说是特色。 这些特点或特色使 ULearning 从根本上 区别于 ELearning,体现了 ULearning 作为一种全新的 智能化 学习方式的先进性。 : ELearning 强调 一定的网络空间 中 , 基于在线 的 数据库, 以荧光屏为主要视觉中心 , 对信息的 智能化 处理, 是一种虚拟的学习环境 ; ULearning 将无线网络空间和物质空间 无缝 的结合, 随时随地 把 任何实际空间 变成学习空间 ,是一种实境 的 、开放的 、 多维交互的 数字 化 复合式 学习环境。 : ELearning 学习者需要通过网络来访问系统 中的数据库 ,搜索所需要扬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7 的资源 ,并且要对所得到的资源进行分析 、判断和筛选 ,通过探索、发现、展示知识 的方式进行 学习 ; ULearning 系统基于现实情景, 依靠无限庞大的数据库, 借助无线网络 ,由 感知系统 主动地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 、 在线或者不在线的 服务。 : ELearning 的学习资源来自于数字化的教科书、视频资料、图像资料等等 , 具有动态性、再创性、多样性的特点 ; ULearning 的学习资源是任何东西 ,只要学习者 想 要学习。 此外, ELearning 仅 能 记录下学习者 在线时候的学习行为, 凭借 学习者的登陆次数、活跃时间等来 判断 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而 ULearning 却能记录下学习者在现实世界中的所有 信息。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育工作者期望 ULearning 的出现能引导一场教育范式的改革,或者至少能带来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ULearning 所具备的巨大潜能主要源自于提高在适当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正确 的方式,获取学习内容和 学习 支持的合作学习环境的可能性。 进而, 使得虚拟环境和自然空间的无缝( seamless)结合。 三、 ULearning 环境 ( ULE) 泛在学习环境 ( Ubiquitous Learning Enviroment, ULE) , 即 ULearning 学习 开展 的环境 ,处于物理环境之中并与之相融合。 在 ULE 中 依靠沉静技术,使计算 和 信息传递不再是一种工作或者技能,而成为我们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 1]。 学习活动 通常 是在学习者没有意识到 的 情况下发生的。 这种实境学习和数位学习整合的全方位学习环境,结合新的教学策略 从而 产生强大的学习能量。 (一) ULE 的组成 ULE 有四部份组成,服务器模块、微处理器、无线技术和感知器 [ 2]。 服务器模块管理整个 ULE 中的资源,提供数据支持。 微处理器嵌入在物体或者设备之中,使用无线技术实现学习者和系统 之间 、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感知 器及时定位学习者的位置。 :该模块包含服务器、教学策略单元以及数据库。 服务器管理着整个 ULE 网络中的资源;教学策略单元 则 应用 交互和反馈等策略的来强化和帮助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对学习者简短问题的回答进行分析,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 反馈 更多 [ 1] 周雪 ,任友群 .《普适计算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环境》 〔 J〕 .现代教育技术, 2020( 4): 15- 18 [ 2] 《泛学习:新媒体时代的学习革命》 〔 EB/OL〕 . 扬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8 信息;数据库存储 “物体或者设备”的数据和 使用者的 信息 , 记录 所发生的交互。 :微处理器 嵌入在物体或者设备内 , 存储 和 该物体 或者设备相关 的所有信息。 当学习者接近时,感知器就会 探测 到他们的存在,并且将所拥有的信息传递到学习者的移动设备中去。 :以 蓝牙、红外和 WiFi( WirelessFidelity)为代表。 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 的无线电技术 , 能在 移动电话、 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 ,而且能耗很低。 红外通信是利用红外技术实现两点的近距离保密通信和信息转发, 成本低廉、连接方便、简单易用 、 结构紧凑。 通过红外接口,各类移动设备可以自由进行数据交换。 WiFi 的 无线保真技术与蓝牙技术一样,同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离无线技术。 但是 WiFi 在覆盖范围和通信速度上都超越了蓝牙技术。 :用于感知周围环境的任何变 化。 感知器放置在很靠近物体或者设备的地方, 及时 定位学习者并且能够识学习者的表现。 图 2:泛在学习环境 (二) ULE 中的学习工具 ULE 环境中学习者都必须持有一定的移动学习工具或者称为掌上设备,在学习过程扬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9 中运用移动学习工具可以访问系统服务器, 搜索信息 、 获得 资源 ,并将资源下载到学习工具中。 这种 “ 1 对 1” ( peer to peer)的学习技术有效地延长了学习时间, 增强了学习成效。 随着 ICT 的发展 ,泛在技术和 ULearning 的概念已经超越了笔记本电脑, PDA、Smart Phones 等更为便捷、更加小 巧的数字化内容的装载工具相继出现。 新媒体的信 息分享和 参与 增强了信息的容量和交互,搜索社区 化 帮助学习者快速从海量信息 中 获得有效内容。 图 3:学习工具 的演变 学习者持有的 处理 终端最终到底是什么样的,至今还争论不休。 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的功能虽然丰富但是价格也比较昂贵,因此廉价信息技术设备在教学中应用已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技术实验室的尼葛洛庞帝就提出了 100 美元笔记本电脑的概念,价格低廉的移动学习工具将在未来几年内成为移动学习的主流工具。 今天,全球有移动电话 15 亿部,手机作为一种价格低廉 、功能较多、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的移动设备已经相当普及。 新媒体技术使得信息 的 组织、发布、传输跨越了“数字鸿沟”,因此北大 的 崔光佐教授提出 了 基于手机短信的学习。 手机短信是目前普遍的通讯途径,技术也相对比较成熟,费用较低,用户数量也最多。 通过短信系统,可以及时提供各种服务信息, 而且 短信内容 可以是 文字 、图片、声音。 今年“ 两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