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内道路硬化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设计规定外 ,还应根据气温情况及混凝土强度情况确定:非承重侧面模板,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 且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伤时方可拆除。 拆模时间的确定主要是由混凝土强度决定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按浇筑后的时间决定拆模时间,经试验后将强度时间折算成天数(或小时),以便决定各部位混凝土的拆模时间。 拆除后的模板马上分类清理并按规划存放,以备再次使用。 六、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检查模板制作是否满足设计建筑物的结构外形尺寸要求,并详细记录模板制作偏差。 检查模板安装的测量放样、校正及临时固定设施,并详细记录 安装偏差。 检查模板拆除的时间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规定。 七、 混凝土模板安拆注意事项及安装 允许偏差 模板安装及拆除时应轻起轻放,不得碰撞已经完成的墩墙、板梁等,以防模板变形或损坏结构。 模板安装时不得随意开孔洞;穿墙螺栓通过模板时,在板缝中加设木条穿过。 拆下的钢模板要及时清除粘结的灰浆,如发现脱焊、肋边变形、配件损坏,应及时修理,并及时涂刷防锈剂;拆下的零星配件用箱或袋收集,按规格分类堆放。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 偏差项目 混凝土结构的部位 外露表面( mm) 隐蔽内面( mm) 模板平整 度 相邻两模板错台 局部不平(用 2m 直尺检查) 2 5 5 10 板面缝隙 2 2 结构物边线与 设计边线 外模板 0 - 10 15 内模板 + 10 0 结构物水平截面内部尺寸 177。 20 承重模板标高 + 5 0 预留孔洞 中心线位置 5 截面内部尺寸 + 10 0 第四节 混凝土路面 砼搅拌 为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混凝土如需要可掺加适量的外加剂,施工时严格按照配比进行。 混凝土配料必须使用由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批的配合比配料单进行,严禁擅自更改。 控制混凝土入仓温度不大于 25℃,浇筑温度不大于 28℃。 砼由布置在现场的砼拌和站进行拌和,采用滚筒搅拌机进行拌和,机械上料。 拌制砼时,材料配合偏差不得超过下列规定的数值: ( 1)水泥和外掺混合材料按重量计,允许偏差﹤ 1%;骨料按重量计,允许偏差为﹤2%。 ( 2)砼搅拌应均匀、颜色一致,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机起,到砼由筒中开始卸料为止,其连续搅拌的最短时间不应少于 120s。 砼运输 采用机动翻斗车送料入仓。 混凝土运输及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最大自由下落高度控制在 2 米以内。 砼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砼的二次搬运,砼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其均质性。 如在 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作废料处理。 混凝土浇筑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在现场使用混凝土搅拌机拌和,浇筑时采用平板式振动器、振动梁进行振捣密实。 浇筑过程中测量人员要随时检测尺寸和高程,确保准确无误,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抹面,用铁抹子赶平压光,二遍成活,确保砼面平整光滑。 砼的养护 砼在浇筑完毕后的 12 小时内,应加以覆盖和洒水,当气温低于 5℃时,应覆盖保温,不得向砼洒水,可先覆盖一层塑料膜,再加盖保温层;炎热天气砼表面宜先覆盖草袋,并加强洒水养护。 砼的养护时间根据水泥品种、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不应小于 14 天。 砼试块制作按规范要求进行,试块制作后在养护池进行养护,并及时送试验室进行强度试压。 混凝土质量检查 为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对下列项目应及时检测: 混凝土拌合时间:每班检两次,坍落度每班检查四次。 抗压试件:每次混凝土浇筑均预留一组试件。 混凝土外观及实测检查: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图纸,其平面尺寸允许误差177。 3mm,板厚177。 2mm,对角线177。 5mm,无蜂窝、麻面,混凝土边角无损伤。 第五节 涵管施工方案 一、施工步骤: 先按设计位置放样; 人工挖土;深度、宽度按设计; 安装钢筋砼、涵管,并用 M10 砂浆勾缝; 回填夯实土。 二、涵管施工要点 涵管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 → 测量放样 → 土方开挖 → 验槽 → 涵管安装 → 灌水试验 → 回填土方 → 交工验收 土方开挖 管槽开挖采用人工开挖,深度、宽度按设计。 开挖时根据各条排水沟的走向,从排水沟的下游向上游挖进。 施工中注意边坡稳定,及时用潜水泵排除基槽积水,严禁基槽长期泡水。 在挖至设计标高时,应及时安排人员进行清除余土,排干沟槽积水,不得使基底暴露过久。 若基底土壤已受扰动或超挖,用碎石砂夯实填平。 基槽外一米以内不得堆土,同时堆土不得超过 米高。 涵管施工 ① 运输与装卸:涵管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应采取防碰撞措施,避免管节损坏或产生裂纹。 涵管装卸工作必须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吊具进行;除非取得监理工程师的书面许可,不允许用滚板或斜板卸管。 存放场地的位置和装卸的操作方法必须经监理工程师认可。 ② 施工要求 基础开挖应符合图纸要求。 当在原有灌溉水流的沟渠修筑时挖临时过水通道保护好灌溉水流。 基槽开挖后,应紧接着进行涵管敷设及基槽回填等作业。 如果出现不可避免的耽误,无论是何原因,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基槽的外露面不致破坏。 基 底应压实到设计要求密实度,其压实度应在 90%以上,按重型击实法试验测定。 当 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要求时,可采用砂砾石或灰土换填 50cm厚。 管涵基底应按图纸所示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结合土质及路基填土高度设置预留拱度。 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成品质量: 管节端面应平整并与其轴线垂直;斜交管涵进出水口管节的外端面,应接斜交角度进行处理。 管壁内外侧表面应平直圆滑,如果缺陷小于下列规定时,应修补完善后方可使用;如果缺陷大于下列规定时,不予验收,并应报监理工程师处理。 每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