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气动机械手设计内容摘要:
V形面、曲面等几种;手指分为外夹式及内撑式;手指指数有两指式、三指式、多指式等。 吸附式手部由吸盘构成,分为电磁盘式和负压吸盘式两类。 对于重量轻、尺寸小的薄片零件、耗材,一般使用负压式吸附盘。 具有导磁性零件,一般采用电磁式吸盘,电磁式吸盘的吸力由电磁铁产生。 ( 2)腕部模块 手部通过腕部模块是与手臂相连,被抓取物件通过腕部模块来调整工件的方位和角度。 ( 3)手臂模块 手臂模块是用来支承手腕、手部、被抓物件。 其作用是控制手部模块抓取物料,按程序将其运送到指定位置。 通常由运动部件与驱动源组合实现手臂运动,如下所示 : 两回转运动的组合两直线运动的组合组合。 直线运动与回转运动的复合运动、上下摆动运动。 回转运动:如水平回转降、横移运动。 直线运动:如伸缩、升基本运动 ( 4)立柱模块 由立柱与手臂连接件 完成手臂的转动和升降运动 ,一般情况下立柱为固定不动的结构,根据设计需要,也可设计为在基座上进行水平移动,称为移动式立柱。 ( 5)机座 机械手所有部件、驱动装置全部安装于机座上,起到对整个机械手结构的固定作用。 ( 6)行走机构 机械手工作环境较大,行程较远的情况下,通过在基座上安装滑轮,使基座能够带动机械手整体进行行走和移动,扩大了机械手的使用半径。 对机械手 运动位置 进行检测反馈 , 将运动的 位置 信息 反馈 到 控制系统, 与控制系统给出的指令相对比,偏出的进行调整,保障最终位置精度要求。 哈尔滨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12 机械手分类 在工业自动化中广泛应用的机械手种类繁多 ,在此按 使用范围 不同 、驱动方式 不同 和控制系统 不同 进行分类 说明。 用途 不同 分 类 ( 1) 专用机械手。 程序 固定 ,不能进行 无独立控制。 一般用于特定动作指令,其 动作少、工作对象单一 ,在单件大批量 生产 中广泛应用。 如 注塑机专业机械手等 ,如图 22 所示。 图 22 注塑机专用机械手 ( 2) 通用机械手。 程序可进行 独立控制、动作多样。 其动作程序 在规格性能范围内 可 随时调整 , 针对不同需要 应用于 不同场合,驱动系统 、控制系统相对 独立。 其动作指令可设 ,工作对象 复杂,在单件小批量生产中广泛应用 ,如图 23为通用圆形机械手。 一般按机械手控制方式不同分为简易式机械手和伺服式机械手,一般伺服式机械手采用数控技术控制其运动 [27] 图 23 通用圆形机械手 驱动方式 不同 分 类 哈尔滨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13 ( 1) 液压 驱动 机械手。 机械手执行机构 是以液压驱动运动的。 其特点是 : 抓重 较高 、 反应 灵敏、 传动 稳定。 但 要求严格 密封装置 的密封性 , 液压 油泄漏 会产生 对机械手 及 周围 环境 十分巨大 的影响, 且 成本高。 ( 2) 气压 驱动 机械手。 机械手执行机构是以压缩空气驱动运动的。 其特点是以空气为介质,成本低廉、取用方便,使用安全性高,适 用于易燃易爆等场合。 绿色环保,空气使用后可直接排放,不会造成二次污染,配件价格低廉,结构简单,使用更换成本较低。 维护修理简单,劳动者不需通过高端培训即可熟练掌握。 气缸具有模块性,方便对现有机器进行改装。 能够储存能量,以便应急使用。 自身具备过载保护。 能持续进行工作,过载工作时能自动减压(泄气)而停止工作,充气加压后可继续工作,不会对机构产生影响。 运动速度较高。 ( 3) 机械 驱动 机械手。 机械手执行机构 由机械传动机构 (如 连杆、 凸轮等 )驱动 运动 的。 其特点: 附属于主机 之 上, 由工作机 械 进行动力 传递。 运动准 、动作大 、 结构 大 、 程序 固定。 通常 用于 设备 工作主机的上 料 、下料 工作。 ( 4) 电力 驱动 机械手。 机械手执行机构 使用 感应电 机、 步进电机 或 直线电机 直接驱动运动的。 其 特点 :无需 转换机构 、 简易结构、 行程 较 长 、 维护简单。 控制方式 不同分类 ( 1) 点位控制。 运动 轨迹为两点间的 直线运 动, 通过确定几个点位置来控制整个运动轨迹 控制点数 越 多,电气控制系统 越 复杂。 但由于该方法控制简单,目前被广泛使用于 专用 机械手 和通用机械手 中。 ( 2) 轨迹控制。 运动轨迹不受点位制约,可以在空间范围内进行任意曲线运动,控制器控制整个运动过程,运动过程平稳且准确,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繁琐,此类机械手主要采用计算机辅助控制,应用范围广泛。 机械手机构设计及选材原则 机构 设计原则 在机械零件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同时考虑到零件的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 产品的质量和成本会受到工艺要求的影响。 一般应 满足 以下要求: ( 1) 在设计时应完全 保证 零件尺寸标准化和互换性。 便于后期的维修更换。 哈尔滨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14 ( 2) 零件 尺寸基准选择 要合理规范 , 尺寸 标注 之前 应 首先 考虑,同时注意 设计基准 和 工艺基准 要重合 、 设计基准 同 定位基准尽量 保证 重合。 ( 3) 在满足 零件 设计要求 的基础上 , 同时 考虑到零件 制造、加工、装配的 整 体 工艺 路线。 ( 4) 零件尺寸精度 按照零件功能的要求进行设定,设定过低影响产品质量,设计过高会增加成本。 部件 选材原则 机械手的设计再考虑到零件结构设计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到其材料工艺的选择。 选材要考虑到其零件的使用性、制造过程及成本等几个方面,应满足以下要求: ( 1) 使用性 在 机器零件 的设计上 , 通过分析零件工作条件和失效形式,对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是使用性能的一个重点。 ( 2) 工艺性 通过 工艺性能 分析,对加工形式进行分析设定。 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选择更易加工的材料能够大大降低加工难度。 这项指标也会 对经济型产生影响。 ( 3) 经济性 选 材 应 保证 其 整体 成本最低。 零件寿命、重量、 研究费、 加工费、维修费都会涉及总体成本 , 材料价格 的高低 是选材 重要 的经济性指标。 确保 零件的使用 、 工艺性能 基础 之 上 , 降低 材料 价格 , 压缩 成本以 增加 经济效益 更大化 , 提高 市场上 产品 竞争力, 是 工程设计 中一贯坚持的 重要原则。 本章小结 本章针对现阶段机械手 现阶段 发展情况,从组成 、 分类 及设计与选材原则三 个方面对机械手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 确定 机械手 由 执行 部分 、驱动 部分 、控制 部分 、检测 部分 四部分组成;按照用途、驱动方式、控制方式的不同进行了分类 ;对机械手 机构 设计 原则、机械手部件的 选材原则进行了分析, 为机械手整体结构 的确定 提供了参考依据。 哈尔滨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15 第 3章 华中 CK6132 数控车床用机械手结构设计分析 华中 CK6132 数控车床用机械手结构设计 机械手工作环境及 设计要求 本课题参照华中 CK6132 数控车床为载体进行机械手结构设计,如图 31所示。 表 31为 CK6132 数控车床技术参数。 图 31 CK6132 机床(华中) 哈尔滨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16 表 31 数控车床技术参数 序号 项目 技术参数 备注 1 床身最大回转直径 ¢ 320mm 2 托板最大直径 ¢ 160mm 3 最 大工件长度 750/1000mm 4 主轴转速范围 100300rpm 5 主轴通孔直径 ¢ 38mm 6 主轴内孔锥度 MT5 7 主轴外端椎体锥度 D4 8 刀架刀位数 4 9 车刀刀杆最大尺寸 18 18mm 10 电机最小设定单位 步进 /伺服 Z 向 X 向 11 刀杆快移速度 步进 /伺服 Z 向 3m/12 尾座套筒内孔锥度 MT3 13 主电机功率 14 车床外形尺寸 1800/2050 950 1680mm 15 车床毛重 800/900kg 通过分析数控车床自身特点,结合零件抓取时对机械手的技术要求,CK6132 数控车床用机械手应满足表 32的设计参数,并满足装夹时机械手与卡盘的队中精度要求,同时考虑到机械手的经济性能。 哈尔滨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17 表 32 设计参数表 设计方案 分析 根据以上要求,共设计两种机械手安装方案: 1. 将机械手机构的基座安装在数控车床身后,采用地面支撑的形式, 在 基座上安装机械手支架,支架连接悬空机械手手臂, 如图 32; 图 32 方案一原理图 哈尔滨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18 方案一 通过气动系统控制机械手 运动 ,机械手爪可 进行 旋转 运动和水平 移动 ,通过传感器定位 , 最大程度 保 证对中精度。 2. 基座采用 门架支撑 结构 , 机械手 放置在数控机床上空,如图 33; 1工件装卸台 2车床床身 3车床卡盘 4手爪 5机械手直臂 6机械手横臂 7固定支架 图 33 方案二原理图 方案二通过气动系统控制机械手;机械手爪应可以在 xy 平面移动,并可以实现夹持动作;拟采用传感器进行 数控车床的工件 定位, 以 保证其对中精度。 从 图 33中可以看出, Yc 位置在机械手装配调整后不再变动, 通过保证起、终点的定位精度和位置精度,来保证定位和重复定位精度,即为静态定位精度。 其间运动若干个点的距离和位置控制 Zs定位精度,与静态定位精度不同,一般为动态定位精度。 采用伺服电机虽然在精度上能满足要求,但往往导致 提高经济 成本。 方案一与方案二相比较 具有以下特点 : 1. 方案一 占据空间小 ,方案二占据空间较大 ; 哈尔滨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19 2. 方案一、方案二 经济成本基本相同 ; 3. 方案二精度可靠,实用性较高。 综合三方面 实际 情况 综合考虑 , 最终确定 方案二为设计方案。 基于这样的分析和实际要求,再考虑气动执行元件的特点和当前的技术性能,可以 获得这样的认识: 气缸对于运行过程中的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能够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定位精度。 可以通过气动技术作为控制方式,相比较伺服电机控制将有效降低成本。 再深 一步 分析,几个问题 仍然存在: 1. 定位精度要求能够通过 机械式气缸实现,但 在 距离 较长 、跨度 较大的情况 下 使用 尚无先例, 尚需研究和验证 Z 方向的 精度 及其 机械结构。 2. 定位精度 原理上 已经得以满足, 实际 使用过程中 , Yf 调整应该在 装配初期就已完成 ,对中精度 的保证 , 通过 调整 Yc即机 械手的行程距离来 完成 ,调整 行程的精确是 相对困难的 ;机械手支架具有一定高度,在安装后 需 要 重新精确调整 行程十分困难。 以上两个问题是阻碍 气动技术在 自动装卸机械手中运用 的 主要 技术难题,如果 能够 得到圆满的 解决,就可以 考虑在机械手上 采用气动控制方式 ,完成 对工件进行自动 装卸。 按照上面的分析, 解决该技术难题 考虑用以下 3 个技术方案 : 1. 保证卡盘 的 对中距离 Yc精度 通过微调装置进行精度调整。 在手爪部位安装精密微调装置,操作者可自地面进行对微调装置的调整。 此方案重点在于微调装置设计简单、安装方便、使用便捷,还要控制成本。 2. 保证 装夹深度 Zs 的技术方案 本方案中机械手需要保证多点重复定位,通过 机械式无杆气 缸与控制器结合使用, 以保证水平装夹定位精度。 3.保证水平移动距离水平 Zt 的技术方案 为了防止由于气缸变形而导致对精度的影响,采用在机床上空设置门架的方式来固定安装水平气缸,保证其工作范围。 如 图 34 所示, 为气动装卸机械手整体结构示意图。 哈尔滨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20 图 34 气动装卸机械手总体结构示意图 机械手模块化设计及功能分析 机械手模块化设计 理念 随着现今快节奏、多样化的新要求,传统的制造方式和设计思想已 难以适应。 模块化设计理念随之诞生。 模块化理念是通过 设计使机构中相独立的部分成为独立功能单元。 针对不同的需求,通过不同单元的组合,来形成最终的整体方案。 体现了发展模块化气动机械手和实用性 [28]。 一个优秀的机构设计应该能够保持机构中每项功能 及部件 的独立性。 在设计 中 尽可能使机构中 形成每个基本功能 及部件 互相独立。 在的模块化设计 的早期理念 中 , 主要是根据 两个特哈尔滨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21 征来定义模块化产品设计 的,一是保证功能结构具有一定相似性和物理结构具有一定相似性;二是保证部件间具有相互协调、相互衔接的递进关系。 1. 模块划分 的一般 原则 对机构进行模块化的独立设计,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划分 [29]: ( 1) 增多组合方案,提高适用范。数控车床气动机械手设计
相关推荐
、工具。 施工流程 施工按以下步骤完成 现场勘测:根据图纸现场熟悉了解施工环境; 安装前工作:根据到货时间安排设备接货包含空调室内、外主机及配件等货物及拆除包装; 就位工作:设备按照图纸摆放地点安装就位; 冷媒管道连接:将预敷设的冷媒管道与对应的空调室内、外主机相连接; 给、排水管敷设:进水管材料选用 DN20 铝塑管安装,排水管选用 DN 50PVCU 型水管安装。 敷设电缆
杂物。 脚手架的拆除应在统一指挥下,按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顺序及下列安全作业的要求进行: ( 1)脚手架的拆除应从一端走向另一端、自上而下逐层地进行。 ( 2)同一层的构配件和加固件应按先上后下、先外后里的顺序进行。 ( 3)在拆除过程中,脚手架的自由悬臂高度不得超过两步,当必须超过两步时,应加设临时拉结。 ( 4)工人必须站在临时设置的脚手板上进行拆卸作业,并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
点穴按摩 用生物能打通你的经络(洗经络) 刮痧导引排毒 排你的全身毒素(洗毒) 经络按摩痛症调理 使你经络通畅(洗痛) 艾灸督脉经络调理 提 升你的阳气(洗髓) 砭石刮痧 刮去你湿淤(洗痧) 五行梅花罐 拔去你的寒气(洗寒) 子午流注开穴法 刺激你的穴位、激发你的活力(洗穴) 二十四节气艾灸 补足你的阳气(洗气) 药膳食疗 温补肾阳(洗肾) 饮食养生 营养免疫疗法 选对你的食物(洗食) 有机饮食
一切空间图形都可以简化抽象为点、线、面、体,这充分显示出数学和谐美的规范,这种美感既是精细的,又是深邃的。 和谐的实例中最负盛名的是被开普勒称为欧氏几何学两颗明珠之一的黄金分割。 它成为人们普遍喜爱美的比例,并为之广泛使用。 艺术家利用它塑造了令人赞叹的艺术珍品。 科学家利用它创造了丰硕的科技成果。 这圣神的比例值也被抬高了身价,而被称为黄金数了,成了宇宙的美神。
[7]则从叙述方式或明显程度这两个方面,将数学思想方法呈现方式分为四类,“第一类,实话实说,标明名称;第二类,‘埋伏线’很长、须前后连贯方能领会其义,也须前后照应整体实施的思想方法;第三类,带提示性的、或启发式或综合性的表述;第四类,采取隐晦的暗示的说法,看似没有却用意尽在其中”。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 理论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步入信息化时代,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术日趋成熟的今天,在多媒体 教学、网络教学的口号日渐响亮的今天,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改革是必要的。 3. “整合 ”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 1) 2020 年 6 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