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教学设计内容摘要:

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要注意结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 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例 4:《分数乘法》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一个简单的教学前测而做出的: ( 1)学生是厦门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 2)学生已经熟练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方法。 ( 3)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完全有能力用迁移法独立探究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例 5:初中生物《脊椎动物》 根据以往在此班上课的观察、了解,我认为:  在智力因素方面: 在这节课前,学生们已经了解了脊椎动物有五大类群。 该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在年级中属于中等,学习 能力较强,思维活跃,肯动脑筋,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 对于动物,尤其是脊椎动物方面,学生抱有较强的兴趣,前测题 71 3= 153 2=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应该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电脑应用能力较强。 例 6: 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第 14 课《自己去吧》 1.学生是 7- 8 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 “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的经历和体验,比如自己整理书包、系红领巾等; 4.学生已有一定的拼读能力,能借助汉语 拼音阅读拓展材料; 5.学生已经认识 “ 氵 ” 、 “ 口 ” 、 “ 心 ” 三个偏旁和 “ 自 ” 、“ 己 ” 、 “ 吧 ” 、 “ 那 ” 四个生字; 6.学生对于识字兴趣很高,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并且能自己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生字; 7.学生能根据提示仿、续或创编写故事,并乐于表达。 注意设计 “ 有 设计意义 的特征 ”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问题: ◆ 什么是教学策略。 ◆ 教学策略的分类。 ◆ 如何选择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 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中。 教学策略的分类: 与获得认知学习结果有关的方法策略有 :讲授法、启发式方法、先行组织者策略、演示法、谈话法 、讨论法 、操练法 、实验法 „„ ﹔ 与获得动作技能有关的方法策略有 : 示范 模仿法、操练 反馈法 „„ ﹔ 与情感态度有关的方法策略有 : 直接强化法、间接强化法 „„ ﹔ 与建构主义有关的方法策略有 :支架式 、抛锚式、随机通达 式、 问题解决式、研究式、协作式(讨论式、辩论式、竞争式、角色扮演式等多种不 同的策略) ⊙ 先行组织者策略 奥苏贝尔认为,能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策略,是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引导。 这类引导性材料便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对新学习内容起固定、吸收作用。 这种引导性材料就称为 “ 先行组织者 ”。 每一种方法策略都有各自的特点与适用场合﹐应当根据 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进行选择。 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标的要求,往往不是靠单一的方法策略所能完成,而是要通过多种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例如,一节理化课在开始阶段往往用先行组织者策略 ,接着运用演示软件突破重点难点,然后用操练法巩固当前所学知识,最后通过小组或全班讨论深化对当前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探究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等。 如: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模式。 例 7: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自己去吧》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 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通过质疑、上机自学、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的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采用抒发感受、编儿歌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设计特色: 教师不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在进行大量的识字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网络上大量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上机自学,小组质疑、协作学习、口语交流、分组汇报,完成课文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写作表达,促使小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飞速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例 8:初中《日历中的方程》 1.情景创设策略:通过猜日历中日期的游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 求知欲,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在日历中数字关系的问题,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和提高课堂参与度。 3.引 导探究 策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隐藏在日历中的数学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类比启发策略:在完成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与 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巩固提高学生运用方程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如果是其他专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课程,可能还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获得情况。 例 9:初中生物《脊椎动物》 指导教师一名; 网络教室; 北京市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学第四册; 与教材配套的挂图若干; “脊椎动物主题资源”:包括丰富的关于多个五大类脊椎动物的外形、心脏、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图片和 文字,关于我国珍稀动物的相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