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内容摘要:
的核心,企业申请表、进口清单、出口清单是业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其中财务管理为业务管理提供依据,而查询统计子系统使得业务系统更加明了,便于经理层对公司业务进行实时监控,其他几个子系统都为业务子系统进行服务。 系统软件架构 在三层 C/S结构的系统框架下,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系统而言,都可以抽象的划分为三个逻辑层次,即:表示层,业务层和数据层。 表示层 指的是在应用程序中,直接展示给用户的部分,因此有时也被称为是客户界面层。 通过表示逻辑层,可以实现用户和后台业务层之间的对话,提供接口。 并且,表示层还用于收集数据和显示处理完毕后的数据。 14 业务层 也就是应用逻辑层或者应用服务器,即常说的中间层。 业务逻辑层相当于应用程序的本体,它包含了与核心业务规则相关的逻辑,也就是将具体的业务处理逻辑地编入程序中,是联系表示层和数据层的“桥梁”。 它可以响应用户发送的请求,执行某种业务规则,业务层是一个应用程序中最重要的部分。 数据层 数据逻辑层用于实现所有典型的数据处理活动,包括数据的获取、修改、更新以及数据库内部的触发器、存储过程等相关活动,从而将数据服务和应用程序的其它组件分开。 图 35 典型的三层分布式系统的构架结构 从图 35中可以看到,三层逻辑层可以分别实现于不同的开发平台,并且所有的用户同时共享中间应用逻辑层。 在客户端只需要安装客户端应用程序,用于负责和用户进行数据交互以及与应用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 业务层,即应用服务器中间层负责接收从客户端传递来的请求,进行业务处理,根据业务逻辑转化成为相应的数据库请求,并且通过数据库引擎传递给数据库,然后将数据库处理的结果返回到客户界面。 作为第三层的数据层,则主要是响应应用逻辑层发送过来的请求,对数据按要求进行处理,并且将处理的结果返回到应用逻辑 层。 所谓的三层结构,是指在逻辑上的抽象划分,而不是在实际的布局上一定要分三个物理位置来分布部署表示层、中间业务层和数据层。 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业务层和数据层部署到一台服务器上,或者把表示层和业务层部署到一台服务器,或者部署到更多的计算机上。 但是,在实际的业务中,一般都是把三层结构的系统分别部署到不同的机器上,以充分发挥分布式三层结构系统的优点。 三层分布式 C/S结构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下面各个方面: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与二层 C/S结构系统中,客户端直接与数据库服务器打交道的情况不同,在三层 C/S结构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服务器发生数据交互,而是访问应用程序服务器的中间层,由应用程序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进行通信,同时在中间层控制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 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客户端对数据库进行非法的操作,无形中对数据库又增加了一层保护,提高了数据安全程度。 15 业务处理集中。 由于在三层结构系统中,所有的通用业务处理都集中在业务逻辑层,而不是由每一个客户端表示层来分别处理,因而可以保证所有的用户都执行一致的业务逻辑,而不会产生对同一业务,出现不同用户处理方法不一致的现象,同 时还可以避免由于每个客户端分别复制、处理数据而带来的数据冗余。 系统维护和升级比较简单。 在三层的结构下,表示层只是一个尽可能简单的操作界面,负责给用户提供交互界面和显示数据。 而真正的业务逻辑,则都集中编写在中间层中,统一部署在应用程序服务器中。 实际使用时,由各个客户端分别调用中间层,然后再由中间层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 这样,当业务逻辑发生变动的时候,无需重新编写客户端的程序,只要重新修改包含业务逻辑的中间层,然后重新进行发布,就可以实现系统的更新。 客户端不需要进行任何的变动,甚至都不会注意到后台的变化。 这 样,就解决了二层结构中系统不能随时更新升级的问题,优化了系统的可扩充性,使系统更加富有弹性,适用于多变的实际情况。 系统的可移植性强。 由于在实际业务中的核心逻辑都是封装在中间层的,而客户端只是通过通用的通信协议,访问预先规定的接口,来实现对中间层的访问。 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很方便的把中间业务层从一个物理位置移植到另一个物理位置。 而在客户端几乎不需要做任何的修改,只要使客户端访问新的中间层地址,就可以实现和以前一模一样的操作。 提高了系统效率并且降低了硬件配置要求。 由于数据分布在不同的机器上,同时将 较重的处理负荷分配给中间业务层,因此可以很大程度上减低客户端的负荷,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降低对系统硬件配置的要求。 在三层的结构体系下,由于中间层的介入,数据的传递过程也相应的发生了调整。 在这种情况下,是由客户端的数据集 ClientDataset 来发出请求命令,将此命令传递给中间层,中间层接受这一请求命令,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向数据库发出请求命令,数据库进行响应,进行数据更新。 在三层结构下,数据的传输过程如图 36 所示。 16 图 36 三层结构下数据通道示意图 在整个系统结构中,居于核心的是 Web服务器,通 过强大的系统集成方法可以在应用软件中将关系数据库 SQL Server、事务处理系统和其它应用系统进行紧密集成,还可以提供对文件系统的访问。 数据服务层负责连接到数据库,构建类型化结果集,然后将该结果集从对象的方法中返回。 数据服务层由一组数据访问组件 WebData 构成。 这组数据访问方法实际上充当了分离的 DatSet 对象的一个包装器。 WebData 的每个实例都表示了到数据源的一个连接,并向客户端能够返回一个包含一个或多个 DataTable 对象的 DataSet。 建立这个组件后,接着就向组件增加一组方法。 第一个 方法名为 QueryDataSet,它返回填充了数据的类型化数据集的引用。 第二个方法名为 Up_De_InsertData,它把类型化数据集作为一个参数接收,并将数据集中的变化提交到后台的数据库中。 Web服务在外贸系统中 的应用 Web技术概述 Web 服务 是近两年提出的一种新的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是一种基于对象 /组件模型的分布计算技17 术,其中定义了一组标准协议,用于接口定义、方法调用、基于 Inter 的构件注册以及各种应用的实现。 Web服务建立在 HTTP、 XML和 SOAP等开发标准协议基础之上,用于接口 定义、方法调用、基于 Inter的构件注册以及各种应用的实现。 Web 服务以消息的形式提供服务,它使用基于 XML 标准的消息作为数据交互的基本方法,这使得 Web 服务完全实现了与编程语言、系统平台和对象模型的无关性。 Web 服务可以使用任何编程语言和对象模型在任何平台上实现,并且任意的应用程序都可以使用 Web 服务。 只要描述 Web 服务功能的接口、消息序列和通信协议不变, Web 服务和客户端应用程序的改变不会影响对方。 Web 服务需要在异构的网络环境中使用,而在这个环境中又存在多种不同的操作系统、对象模型和编程语言,所 以 Web 服务应具有以下特征: 松散耦合, Web 客户仅使用自描述的、基于文本的消息与 Web 服务通信。 便捷的通信,所有连接到 Inter 上的系统和设备度可以与 Web 服务通信。 协议的通用性, Web 服 务 利用标准的 Inter 协议(如 HTTP, SMTP 等),解决的是而向 Web 的分布式计算;而 CORBA、 DCOM、 RMI 使用私有的协议,只能解决企业内部的对等实体间的分布式计算。 完全的平台、语言独立性, Web 服务 进行了更高程度的抽象,只要遵守 Web 服务的接口即可进行服务的请求与调用。 而 CORBA、 DCOM、 RMI 等模型要求在对等体系结构间才能进行通信。 如 CORBA 需要每个连接点都使用 ORB( Object Request Broker,对象请求代理), DCOM 需要每个连接点都使用 Windows平台, RMI 需要每个连接点都使用 Java,否则双方是不能通信的。 通用的数据格式,通过使用被广泛支持的、标准的 XML 协议来进行数据交换,使得所有支持这一标准的系统都可以理解 Web 服务的消息。 WSDL(Web Service Description Language)定义了一套基于 XML 的语法,将 Web 服务描述为能够进行消息交换的服务访问点的集合。 WSDL 的定义为: WSDL 完全基于 XML,它把网络服务描述为一组在包含面向文档或面向过程信息上执行操作的端点。 当用户获取了 Web 服务的 WSDL 文档后,就能从中得知 Web 服务所处的位置、 Web 服务包含的方法以及每个方法的参数和返回值的类型等信息,用户根据这些信息就可以调用方法了。 在 WSDL 里面支持四种访问入口调用的模式: 单请求 (OneWay):服务接收一条消息。 通知 (Notification):服务发送一条消息。 请求 /响应 (Requestresponse):服务接收一条消息并发送一条相关的响应消息。 要求响应 (SolicitResponse):服务发送一条消息并接收一条相关的响应消息。 Web 服务的体系结构是一种动态的集成方案,所有的服务都可以通过 UDDI 标准动态地被发现、绑定和使用,容易适应系统的变动,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伸缩性,完全屏蔽了不同软件平台的差异实现了不同平台、应用在分布式环境下的信息分布存储与共享,实现了企业异构应用环境下高度可集成性。 所设计的外贸管理系统是基于 Web 服务的系统,它可以让每层集中在一个特定的角色上。 通常包 括一个数据层,一个应用服务器层 — 企业规则组件,以及使用这些组件的客户端程序,采用这种分层的开发方法可得到一个更便于扩展的外贸企业应用,同时也提高了组件的重用性,使应用程序更加容易创建18 和维护,客户端人机界面部分的程序开发工作得以简化并且系统的安全性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使用户可以基于 Web 的应用程序跨越 Inter 访问数据。 服务层实现 根据系统的功能划分,中间层应包括部署在 Web 服务器上 Web 组件和安装在远程处理服务端上的远程访问对象组件。 下面以合同全程监控的 Web服务组件和远程对象组件的实现来说明中间层 的实现过程。 合同监控系统 Web 服务组件的实现 首先创建一个名为 WebData 的 Web 连接,它包括一些方法,如: ConnectDataBase数据库的连接 CreateContractData合同监控数据生成 QueryContractData合同监控数据查询 合同监控系统 Web 服务 WebData 的实现算法代码如下 : //导入系统类,定义变量 Public Class WebData WebMethod() Public Function ConnectDataBase(ByVal myConnection As String) As Boolean//数据库的连接 =myConnection Try Catch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异常处理 Return False End Try If =True Then //向应用程序返回连接成功标识 Else Return False End If End Function WebMethod() Public Function CreateContractData()//合同监控数据生成 //变量定义 If Not(参 数 Is Nothing) Then 19 For i=0 To 1 //取参数值,并分别传递给对象实例 Next End If //执行数据生成过程 If 执行成功 Then //执行正常处理,返回结果。外贸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相关推荐
果不能在钟楼广场进行开展,我们调查地点选在三号楼自习室,其他皆不变。 第二章 调研结果分析 基本信息分析 此次调研选择样本总体为 40 份 调查问卷,随即在宿舍、教学楼、广场选择调查。 调查对象中大一占 25%,大二占 %,大三占 %,结果显示大一、大二、大三均有对象参与到调研,其中以大三居多,大一、大二参与学生数基本持平。 《大学生手机购买行为的调查报告》 3 图 1— 调研人数年级分布情况
感器 CT150VBB6 流量传感器 6 电缆线、使用手册 12 平板电脑 GALAXY Tab S T805C( 4G) 平板电脑主机 1 充电器、数据线、说明书 13 笔记本电脑 Y430pATISE(U) 笔记本主机 1 充电器、光盘、使用说明书 二、可行性论证 — 5— 1.采购理由(从采购仪器设备的主要功能、技术参数出发,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本单位教学
看消费者更倾向于哪些。 可以跟进数据的准确性,再来预估该项目的可行性比较好。 (三)选址方案: 方案介绍: 选址数据来源:上海租房网、旺旺商铺 方案一: 就近商铺 详 情:位于安顺路 219 号的店铺,面积 80 平米的两开间,租金 30000 元 /月, 3 年合同期,周边高档成熟小区,办公楼云聚,可经营礼品百货,服饰,美甲,超市(餐饮除外),年租金 36 万,随时可签合同。 方案二:
准前后臂方向后,由塔机上指挥人员指挥吊车慢慢下降至安装销轴孔,对位装入销轴,用短把大锤将销轴打到位并装好保险销。 操作室吊装 用钢 丝 绳 一对吊挂操作室顶四个吊点,调平后起吊到安装位置,安装人员扶稳后,塔上指挥人员指挥汽车吊微动就位。 安装完全部联接销轴及螺栓。 操作室装好后,电工即可进行主电缆联接,回转电路通电试车。 平衡臂吊装 用两根等长钢 丝 绳与后臂四个吊点联接,检查吊点是否对中,钢
6 三、爆破参数的确定 由于采用控制爆破技术,考虑到本次爆破周边环境比较复杂,对控制爆破危害的要求比较高,采用加强松动爆破方式,故炸药单耗暂取 ~。 其他参数选择如下: 爆 破参数 名称 图标 数据 备注 炮孔直径 D 90mm 炮孔倾角 ά 78186。 依据地形确定 钻孔超深 Ht 一般在 底盘抵抗线 Wd (2834)D 炮孔间距 a 2m 一般取 炮孔排拒 b 可取 b=Wd 炮孔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