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造纸污水处理工程调试方案内容摘要:

的落实,工程可以开始调试的状况、调试期的安排。 进入清水试车前后,或批准了调试开工报告初期,(一周内)调试人员或其小组成员利用化验、分析、计 量等手段详细调查分析来水的水质、水量变化规律,并做出详细的总结技术资料。 (含针对每一个设计单元的 公司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 101102) 电话:( 010) 60504723, 60504720 E— mail: 传真:( 010) 60505525 13 功能分析)。 当与设计条件出入很大时,应拟出初步解决方案意见书,立即与设计组人员共同商议,做出必要的调整,确保实现目标。 高效厌氧反应器的启动 厌氧反应器的启动是指对一个新建的厌氧系统以未经驯化的非颗粒污泥(例如污水厂污泥消化池的消化污泥)接种,使反应器达到设计负荷和有机物去除效率的过程,通常这一过程伴随着颗粒化的完成,因此也称之为污泥的颗粒化。 颗粒污泥最重要的特征是它具有较高的沉降速度和高的比产甲烷活性,颜 色以黑色或深浅不同的黑灰色居多,具有相对光泽的球形或椭球形外观,表面边界清晰,直径多在。 污泥颗粒化大约需要 4— 6个月。 种泥来源为同类废水或成分相近废水处理系统或城市污水处理厂内排除的剩余污泥,经污泥处理系统脱水,含水率 85%。 最好是污泥池消化污泥。 厌氧泥池共设三格,单格尺寸为 188(m) ,水力停留时间为 ,有效容积约为 10000 m3,反应器 中混合液污泥浓度以 20g/L计算,则污泥总的投加量为 1400吨。 在投加过程中可以多一点,按 20—30 g/L投加,则投加量为 1400吨 — 2100吨。 种泥投加方法:将厌氧池内注满三分之二的清水,污泥去除杂物后加在综合工房一内的厌氧泥池,加水稀释后用泵注入厌氧池。 污泥驯化是使厌氧菌种由休眠状态逐渐恢复活性,逐渐适应废水性质,并进行选择、驯化和增殖的过程。 厌氧反应器以 ( )的容积负荷开始进液,本调试在此阶段采用增大进液量的方法进行污泥驯化。 当反应器产气大于 公司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 101102) 电话:( 010) 60504723, 60504720 E— mail: 传真:( 010) 60505525 14 ( ), COD去除率 70%以上,且 VFA在连续多日均小于 6mmol/L并呈下降趋势,即 可进入负荷提升阶段。 开始要有 3— 5天的升温过度阶段,进水为间歇进水,进水量为 1680 吨 /天。 检测各项指标达到要求后,可以开始连续进水。 以出水 VFA浓度及 PH值来确定负荷的增加,它是调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参数。 VFA过高表明甲烷菌活力还不够高或环境因素使甲烷菌活力下降,导致 VFA 利用不充分。 当环境因素例如 pH、温度正常时,则表明反应器负荷相对于菌种活力偏高。 若出水 VFA 高于 12mmol/L,则应当停止进液,直到 VFA 降到 6mmol/L 后,继续以原浓度、原负荷进液;若出水VFA低于 6mmol/L,说明反应器运行状态良好,可按原负荷继续运行。 一般而言,增加负荷可以通过增大进液量或者增大浓度(降低进液稀释比)的方法进行。 本次调试拟采用增大进液量的方法,初期以每次增加20%(即提高到 ())为宜。 进水量为大约 85吨 /小时。 负荷的增加会使出水 VFA 略有上升,产气量也可能减少,若出水 VFA 高于8mmol/L但低于 15mmol/L,则维持 ()的负荷进液,注意观察反应器内 pH值的变化防 止“酸化”;若 VFA增加到 15mmol/L以上,则停止进液或把负荷 降至原来水平即 (),同时测定厌氧反应器取样口内水样的 pH值,保证不低于 ,万一 pH值下降至 ,有必要加入碱调节,待 VFA达到 3mmol/L多日后 以 ()进液。 负荷提升的步骤可能重复 810 次,直到负荷达到 ()以上时,产气量明显增加,此时出水 VFA一旦低于 6mmol/L即可增加负荷,每次增加 30%,直至提升到 3kgCOD/()负荷 .负荷提升阶段重点考察( 1)跑泥状态。 ( 2)产气变化。 ( 3)出水 VFA、 PH变化。 与 此同时要防止误操作,温度控制不力的情况发生。 这一阶段随着絮状泥的洗出,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降低到最小值,颗粒污泥由于良好的沉降性能保留在反应器内, 公司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 101102) 电话:( 010) 60504723, 60504720 E— mail: 传真:( 010) 60505525 15 并且活性逐渐增强, COD的去除率明显增加。 负荷也逐步达到设计水平。 设计负荷为 kgCOD/()。 此阶段要求严格记录实际发生的每一个细小变化、进水质水量、反应器温度、气温、当班人员观察次数及结果、分析取样时间与结果。 要敏感地意识到趋势变化并做出预测。 如果向不利方向变化应采取果断措施,包括纠正负荷、升温、降负荷等。 厌氧反应 器的运行是高负荷下的生物化学过程,由厌氧微生物的生命过程完成,因此反应器的运行必须满足微生物对环境条件的需求,尽量接近最佳生长条件,同时避免大的波动。 实际运行中,进出液的 COD浓度、进液流量、进出水及反应器内的 pH值、产气量、出水 VFA浓度、反应器内的温度都是日常被监测的指标,确保反应器正常运行。 水温 一般控制在 30~ 40℃,最佳处理温度在 35~ 40℃。 PH值 控制在 ~ ,最佳范围 ~~ N、 P等营养物质,由于造纸废水中这些元素在水中的 浓度过低,为保证厌氧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向废水中投加氮、磷营养盐,投加比例为 BOD: N: P=200: 5: 1。 应严格控制进水 SO32,由于 SO32离子可能会形成对甲烷菌的严重抑制,届时可不定期的监测 SO32浓度。 公司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 101102) 电话:( 010) 60504723, 60504720 E— mail: 传真:( 010) 60505525 16 调试监测指标 项目 仪器或方法 频率 进出水监测参数 COD 重铬酸钾法 4 次 /天 BOD 稀释接种法 1 次 /2 周 VFA 碳酸氢盐碱度和 VFA联合滴定法 4 次 /天 PH PH计 4 次 /天 温度 温度计 在线 TSS 浓度 重量法 1 次 /3 天 抑制物浓度( SO32) 哈纳 HI93751 不定期 流量 流量计 4 次 /天 污泥监测参数 反应器污泥浓度 重量法 2 次 /周 污泥形状大小沉降比 目测 1 次 /周 MLVSS/MLSS 重量法 1 次 /2 周 活性污泥池调试 高浓度废水经高效厌氧器处理后,虽能去除 COD 总量较大,但出水COD的绝对值仍较高,如果中段废水充足,厌氧出水暂不进入活性污泥池,以免造成对好氧的冲击。 厌氧与好氧首先各自独立运行。 活性污泥池内的污泥成熟后,厌氧出水再以小比例逐步加入,活性污泥池进入第二 次驯化。 如果没有中段废水,就把厌氧出水按小比例进入活性污泥池。 公司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 101102) 电话:( 010) 60504723, 60504720 E— mail: 传真:( 010) 60505525 17 种泥来源为同类废水或成分相近废水处理系统或城市污水处理厂内排除的剩余污泥,经污泥处理系统脱水,含水率 85%。 以活性污泥池混合液中污泥浓度 3g/L计,则污泥总的数量至少为 435吨。 新建比原有活性污泥池少一点。 但可以都多投一点。 活性污泥池种泥投加方法:将池内注满三分之二的清水(大约 3— 4米),将污泥投入二沉池,以压力清水进行稀释,经污泥回流泵加入活性污泥内。 一般而言,好氧活性污泥的培养方法有如下几 种: 异步培养法:先培养后驯化。 同步培养法:培养和驯化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 接种培训法:利用其他污水厂剩余污泥进行适当培养。 本次调试拟采用接种培训法。 种泥投加后,将污水引入活性污泥池进行充分曝气,经 1~2天后, 活性污泥 池内就会出现模糊不清的絮凝体。 为了补充营养和排除对微生物增长有害的代谢产物, 活性污泥 池要及时换水,即将污水再次引入 活性污泥 池,顶替原有的一部分培养液。 待二沉池液位达到一定值时,打开吸泥阀门,并开动污泥回流设备,使活性污泥池和二沉池接通循环。 在调试的第一阶段, 活性污泥 池采用间歇换水,每天换 水 1~ 2次,新建与原有每池每次各进水 4675吨。 将污水引入池内充分曝气并开动污泥回流,然后重复上述操作,一直持续到混合液 30分钟沉降比达到 10~30%为止。 到污泥培养的第二阶段, 活性污泥 池开始连续进水,当进水 COD去除率达到 70%以上时,提高污泥负荷的 20~ 30%。 每次提高负荷大约需要 3~ 4天,连续几次,直至达到 活性污泥 池的设计污泥负荷,此时系统的生化处理阶段就达到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