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复元汤治疗气虚血瘀挟湿型cag的临床疗效毕业中医学士论文内容摘要:

乌贼骨、白芍、象贝母、元胡、牡蛎,有胆汁返流的加代赭石、刀豆子、降香治疗,总有效率达 85%。 辨病辩证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巧妙地将中医宏观辩证与微观辩证结合,弥补了中医宏观辩证的不足,对临床用药有重大指导意义。 自拟方及专方治疗 陈泽民等 [ 52 ]自治具有化 瘀通络、清热解毒作用的胃乐益冲剂(金刚藤、白花蛇舌草、僵蚕、壁虎 6:5:1: 比例组成 )。 经一个疗程(3个月)的治疗,治疗 35 例中,显效 20 例,有效 14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例,总有效率 %,病理有效率为 %。 初航 [5 3]等在益气化瘀法则的指导下,自制胃炎丸(党参、丹参、川楝子、黄芪、红花、没药、乌药、砂仁、吴茱萸、黄连),治疗本病 32 例,总有效率 %。 游龙等 [ 54 ]对 55 例用摩罗丹 (茵陈、鸡内金、百合等中药配制 )治疗症状好转的 CAG 患者,进行了病理疗效观察。 经治疗 41 例主症消失,食欲及体力增加,舌质舌苔 明显改善,14 例病情显著改善;胃镜及病理活检复查,2个疗程后(每个疗程3个月) 30 例患者转变为浅表性胃炎( CSG),4个疗程后其余患者全部转变为 CSG,8例肠上皮化生和1例异型增生均未消失。 李佃贵 [ 55] 根据绞股蓝具有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免疫调节作用及抗衰老的作用,制成绞股蓝冲剂治疗 151 例 CAG,结果胃镜检查疗效为显效 28 例,好转 58 例,无效 57 例,加重8例,总有效率为 %。 尹通等 [ 5 6]治疗本病时,利用自拟胃腑逐瘀汤(丹参、元胡、乳香、没药、三棱、莪术、三七粉、檀香、砂仁、枳实、白及粉、甘 草)随证加减, 20 天为1个疗程,服药3疗程,结果 48 例 CAG 病人中总有效率为 %,胃镜及病理检查显示本方对腺体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有抑制作用,能够促进炎症的修复愈合。 徐甘嘉等 [5 7]自拟丹莪汤(丹参、莪术、生山楂、蒲公英、太子参、炒薏苡仁、百合、党参、黄芪、白术、陈皮、茯苓、砂仁、焦神曲、炒麦芽、红花、生白芍、佛手、乌药、白花蛇舌草、甘草)加减治疗 168 例总有效率达到 94%。 认为方中丹参、莪术、生山楂,祛瘀通络止痛,能有效改善局部微循环。 张亚声等 [5 8 ]采用胃炎复方颗粒冲剂(太子参、炒白术、柴胡、黄芪、丹参、白花蛇舌草等),三个月为 1 个疗程,用药1-2个疗程,共治疗 28 例 HP 相关 CAG,显效 10 例,有效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 %;通过胃粘膜病理学检查发现,其中 22 例腺体萎缩明显改善, 18 例肠化减轻。 梁忠等 [ 59 ]应用自拟复胃汤(党参、黄芪、白术、陈皮、茯苓、砂仁、焦神曲、炒麦芽、红花、升麻、枳壳)并结合胃镜下胃粘膜变化进行方药加减,治疗 314 例 CAG,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临床症状上显效 84 例,有效 220 例,无效 10 例,总有效率 %。 张宽智等 [ 60 ]自拟参芪胃生汤(党参、黄芪、白术、桂枝、杭白芍、乌梅、香附、元胡、 昆布、焦山楂、半夏、生姜、大枣、枳壳)随症加减治疗 66 例,治愈 21 例,有效 37 例,无效 8 例,总有效率 %。 林纬芬等 [ 61 ]用参脂理胃散治疗 89 例 CAG,药用人参、五灵脂、元胡、草豆蔻、没药、白芨、木蝴蝶。 脾胃虚热型加石膏、知母、石斛、麦冬;肝胃气滞型加苦参、黄连、山慈姑、龙胆草。 结果治愈 43 例,好转 38 例,总有效率 91%。 李昊 [6 2]自拟养胃活血饮(太子参、白芍、麦冬、丹参、甘草、当归、檀香、麦芽、铁树叶、藤梨根、白花蛇舌草、刺猬皮、蒲黄)。 治疗 30例,治愈 2 例,显效 8 例,好转 18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 率 %。 明红 [ 63 ]用柴芍六君汤(柴胡、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白芍、半夏、枳壳、丹参、檀香、白花蛇舌草、川芎),治疗 108 例 CAG1,显效 60 例,有效 34 例,无效 14 例,总有效率 90%。 陆为民等 [6 4]用胃舒胶囊(党参、白术、枳壳、丹参、苡仁、莪术、仙鹤草 ,每粒含生药 ),治疗 45 例 CAG,与用胃宁冲剂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 91%和 73%( p)。 毛水泉 [ 65 ]用健脾和胃养阴活血汤治疗 CAG 取得显著疗效。 刘万里 [6 6]认为老年 CAG 发病多为脾胃虚弱,根本治疗大法是健脾助运,病 机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基本治疗原则是标本兼顾,运用益气活血清热治疗总有效率 81%。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 近年中西医结合治疗 CAG,取得一定进展报道很多。 线岳年等 [6 7 ] [6 8]将 CAG 分为脾胃虚弱、肝胃不和及气虚血瘀三型,各制协定方,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与五肽胃泌素作对照观察。 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组显效率 %,好转 %,五肽胃泌组显效 %,好转 %;治疗后 CAG 转为 CSG 者中西医结合组 %,五肽胃泌组 %,两组差异非常显著。 陈泰庆等 [ 69 ]将 140 例 CAG 病人分为脾胃虚寒、胃阴不足、肝胃不和、气虚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瘀四型并辩证论治,同时肌注胃炎冲剂Ⅰ号(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鱼腥草、败酱草等中药提取制成的针剂)加口服维生素 BB2 和维生素 C,若胆汁反流加胃复安,经 3 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为%,在病理组织上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中医药治疗 HP 的研究 中医药治疗 HP 相关 CAG 有很大潜力并有一定疗效。 现大量报道 HP 感染问题, HP 感染与慢性胃炎证型相关,认为实证、热证、虚实挟杂阳性率高 [7 0]。 无论单方,还是复方制剂在清除 HP 时均有明显疗效。 如宋西江等 [71]用大黄提醇片和呋喃唑酮治疗 HP 性胃炎 73 例 ,其清除率分别为 %和 7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但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 %和 75%,症状缓解平均天数为 天和 天,大黄优于呋喃唑酮 (p)。 幽胃康冲剂 [ 72] (由柴胡、白芍、黄连、吴萸、丹参、大黄、木香等13 味中药组成)7周 1 疗程,转阴率 达 %,有效率 %,总有效率 %。 清幽冲剂 [ 73] :黄芪 15g、白术 10g、白芍 15g、黄连 3g、黄芩 6g、干姜 5g、半夏 8g、枳壳 10g、蒲公英 15g、白花 蛇舌草 15g、白芨 10g,每日3次,每次 1 包(相当于中药1日1剂)6周1疗程,转阴率为 %。 5 实验研究 一般来说,其临床症状的改善较西药更好而且快,对病理学改变,如如急慢性炎症,胃粘膜萎缩及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疗效,而应用中医药治疗,已露出一些苗头。 中药治疗 CAG 由于中医疗效显著、使得对中医药治疗 CAG 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势在必行,而且是一个颇有价值的研究领域。 崔儒涛等 [7 4]对有甲硝胍造模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进行养胃冲剂的药 理 实验 观 察, 结 果表 明, 养 胃冲 剂可 使 胃粘 膜前 列 腺素 E2( PGE2)、生长素( SS)水平明显升高,可是胃动素( MOT)有所降低,说明养胃冲剂可通过调节胃肠道激素水平保护和修护胃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7 膜的作用。 张林图等 [7 5 ]将健康 Wistar 大鼠随即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消痞灵大、小剂量组,维霉素治疗组。 造模后消痞灵大、小剂量组,维霉素治疗组,分别按体重灌服消痞灵冲剂(太子参、炙百合、蒲公英、乌药等组成)和维霉素、正常组和模型组在 1720周均按体重灌服生理盐水。 结果显示造模后原光镜下所见的大白鼠粘膜胃萎缩变薄,腺体数量减少,有 HP 和不同程度的 ATP 基细胞异型与结构异型,经消痞 灵治疗后胃粘膜炎症明显减轻, HP和 ATP 减轻或消失,超微结构也明显改善,说明消痞灵可能对 CAG胃粘膜萎缩上皮起营养和改善的作用,对 HP 和 CAG 等癌前病变具有较好的阻断和逆转作用。 全山丛等 [ 76 ]报道养胃冲剂可以防止大鼠萎缩性胃炎模型引起的体重减轻,可降低胃粘膜 PH 值,增加胃粘膜血流量,加大胃粘膜电位差,降低组织学病变发生。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西医结合治疗 CAG 取得较大近展。 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辩证与辩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辩证相结合是治疗的主要内容,通过随证变法,三因制宜,以调整机体的整体反应性,促进疾 病向愈性发展;针对胃粘膜病变和其它治疗上的重要环节,重点解决炎症性病变,萎缩性病变,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等问题;针对 HP 等一类的外在致病因子和外在诱发因素进行驱邪治疗,因此在治疗 CAG 时取得很大近展。 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中医治疗 CAG 需要引入其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来判定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因此我们用中医药从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少佐疏肝清热化湿法治疗气虚血瘀挟湿型 CAG 来提高疗效减低癌变,减少副作用来弥补西药之不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8 临床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的治疗关键是如何使临床症状缓解,胃粘膜萎缩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改 善或逆转,亦是近几年来消化界大多数学者争相讨论的话题。 慢性胃炎 — 胃粘膜萎缩 — 肠化生— 异型增生 — 胃癌 ,这一病变模式过程已为国外学者所赞同。 胃炎到癌变的致病原因较多,大多数学者认为 HP 菌株感染是主要作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的主要组织学特征之一是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的多发部位在胃窦和胃小弯,这也是胃癌的多发部位。 CAG 的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关系非常密切。 所以CAG 的防治、控制肠化的发生是预防和降低胃癌的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CAG 治疗关键是如何使临床症状缓解 ,胃粘膜萎缩肠化及不典型增生改善或逆转,亦是近几 年来消化界大多数学者争相讨论的话题。 养胃复元汤是导师谢晶日教授总结多年经验研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方药,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现将临床观察治疗 CAG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标准 CAG 的分型: 1973 年 Strickland 等主要根据血清自身免疫学检查并根据病变部位将 CAG 分为 A、 B 两型, A 型病变发生在胃体不弥漫性萎缩,胃窦部粘膜一般正常,其发生机制与自身免疫有关,且胃酸分泌很少甚至缺乏,血清中胃泌素增高,壁细胞抗体阳性,可有血中内因子抗体; B 型胃炎其萎缩性病变主要以胃窦萎缩为 主,而胃体粘膜基本正常,其发生机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化学损伤(如胆汁返流,非皮质激素类消炎药 、吸烟及饮酒等有关),故血清胃泌素正常或降低,患者低酸,很少无酸,壁细胞抗体阴性,无血中内因子抗体。 在我国以 B 型多见。 西医诊断标准:全部 CAG 患者均经纤维胃镜及胃粘膜活检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9 诊,诊断依据 1990 年 8 月在悉尼国际胃肠病学大会的悉尼系统及 2020 年 5 月在井冈山举行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 [77]。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标准: (1)胃粘膜颜色变淡,呈淡红、灰黄,重者呈灰白或灰蓝色。 可为弥漫性,也可呈局限性斑块分布; (2)粘膜下血管显著。 萎缩初期可见粘膜内暗红色网状细小血管,严重者可见粘膜的蓝色树枝状较大静脉。 (3) 粘膜皱襞细小甚至消失。 (4) 当萎缩性胃炎伴有腺体颈部过度增生或肠上皮化生时,粘膜表面粗糙不平,呈颗粒状或结节状。 (5)萎缩粘膜脆性增加,易出血,并可有糜烂灶。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标准: (1)固有腺体萎缩,减少 1/3以内者为轻度,减少 1/32/3 者为中度,减少 2/3 以上者为重度。 (2)粘膜肌层增厚。 (3)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可有可无 )。 (4)淋巴滤泡形成(可有可无)。 (5)固有膜炎症(可有可无)。 中医气虚血瘀挟湿型辩证标准 :依据 1989 年 11月南昌会议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辩证和疗效标准》 [ 78]和 1986 年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专业委员会拟定的“中医虚证辩证参考标准”及1988 年 10 月血瘀证研究国际会议拟定的“血瘀证”参考标准 [ 79],再结合本病特点,证见 : 主症 :(1) 胃脘饱胀痞满,隐隐灼痛 (2) 似饥不欲食,似渴不欲饮 (3) 嘈杂 次证 : (1) 神疲乏力,嗳气、食少纳呆 (2)大便不畅 舌脉 : 舌质淡或淡紫、舌下脉络暗滞苔薄白腻、脉细弱或弦滑涩。 证型确定 : (1) 具备主证两相,舌脉基本符合即可确诊 (2) 具备主证一相,次证一项,舌脉基本符合即可确诊 HP 诊断:根据《第二届全国幽门螺杆菌专题学术研讨会纪要》[ 80]制定,治疗前 2 周未服抗 HP 药物,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胃窦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 胃体部粘膜组织培养,两者均阳性列为 HP 阳性,并根据试剂颜色深浅,以 、 +、 ++、 +++分无、轻、中、重感染等。 病例排出标准: (1)达不到上述中、西医诊断者; (2)年龄小于 18 周岁或大于 65 周岁以上者; (3)有严重心、肝、肾 等并发症,或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或精神病患者,或妊娠哺乳期妇女; (4)不合作者或未能完成疗程治疗者。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全部来自 2020 年 10 月 2003年 2 月门诊病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