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县天文科普城天文科普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 JGJ113— 202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20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JGJ1442020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50033— 2020 42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 范》 JGJ6691( 1991 版)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1132020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1022020 总平面布置图是在广泛征求建设单位意见,充分考虑场地和周围道路及外围建筑 环境 特点以及 当地 规划 部门意见 , 公用工程靠近符合中心, 以投资最省、满足建设规模条件下 的 基本功能 为宗旨,根据 项目的 发展设想和经过多次修改确定的,具体情况见附图。 本项目 征用 的 土地 是由四块土地组成 ,共计 26435 平方米 , 其中科技馆服务设施场区 13246平方米,科技馆场区 11639平方米,北部两个山顶的天文台场地分别为 1000平方米和 550平方米。 场区的 入口 均 设 在 去国家天文台 的道路 (宽 6米的柏油路) 上。 根据 各场区 使用 功能 要求,将 场区 划分为 场前 区 、功能建筑服务 区 部分。 为满足 使用 需要 , 在 场 区设有 广场、绿化景观和 停车 场地 ; 科技馆场区的功能建筑建有科技馆和科普教室,科技馆服务设施场区 建有 综合服务楼、公用工程用房。 本规划着重从土地的充分利用及创造 优良 环境氛围出发,将 场区道路 沿建筑物 和围墙 周边布置 ,形成了环形消防和车流通道, 同时也保证了 展览 区 域 和服务设施场区内 人行的安全与开阔的活动空间。 太阳天文台场区和 60CM 望远镜 天文台 及 观 43 测平台场区,自成体系,有自己的院落。 自山下 道路 通过盘山登山步道 进入观测台, 登山步道 宽 ,长 900米。 总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 (1)概述 科技馆 为 地下 一 层, 地上 三 层 建筑,总 建筑面积 6800 平方米,其中 地下建筑面积 1900 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 4900平方米。 主要功能 满足 天文展厅、航天展厅、兴隆观测站展厅 、以及观展者互动功能需要 , 满足 展示天文知识、航天成果及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科研成果, 展出古代天文仪器及航天器模型用房需要。 ( 2)建筑功能 各层主要 建筑 功能如下: 地 下 一层 建筑面积 1900 平方米,主要为设备用房、 储藏室。 设备用房包括 集中空调 机 房、 变配电室 、排风机房 ,地下库 房 战 时 可兼做人防工程,为人员掩蔽所 地上一 层 建筑面积 1900 平方米,主要为 航天展厅 , 展出古代 和现代 天文仪器及航天器模型、 展示宇宙与航天等知识内容、 航天互动 场地 、 消防控制室 和一些辅助设施 等 用房 ; 44 二层建筑面积 1500 平方米,主要为 天文知识展厅 ( 展示天文奇观、天文基础知识、天文应用科学知识、世界天文发展史 )、 天文科普互动 场地 和 一些辅助设施等用房。 三层 建筑面积 1500 平方米,主要为 兴隆观测站展厅、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科研成果展厅 和一些辅助设施等用房; ( 3) 建筑造型 科技馆 在造型上,采用简洁的现代风格造型理念, 建筑布局上为 长 方形, 充分考虑建筑物的节能和朝向, 尽量减少外部阳光对室内观展的影响, 形成极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 外墙以 玻璃幕 饰面 和 铝塑板 装饰 为主, 以 体现了 科技馆建筑的简洁和典雅风格。 ( 4) 建筑层数、高度及层高 科技馆 为地下一层、 地上 三 层 建筑 , 地下一层层高 ,首层 层 高 7 米, 二、三 层 层高 米,建筑 高度 19 米。 ( 5) 垂直交通 科技馆内 设 两 部 扶梯、一个无障碍电梯和三 个 步行楼梯 ,两 个步行楼梯 可 通往地下室。 ( 6) 无障碍设计 本 工程 无障碍 设施 包括建筑入口处设无障碍坡道,楼内设无障碍电梯, 馆内设 无障碍卫生间等。 ( 7) 防水设计 本工程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 选 45 用合成高分子卷材一道及混凝土自防水措施,屋面采用排水系统,卫生间、水泵房 、开水间 等需要有水操作的房间地面均作防水处理。 ( 8) 建筑消防 科技馆 耐火等级为一级。 室外设有消火栓和环形消防通道,楼内设有消火栓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科 技馆 内设 两部扶梯、一个无障碍电梯和三个步行楼梯 ,楼梯 设 防烟楼梯间 ,疏散宽度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 防火分区以防火墙、防火卷帘和防火门划分, 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 1000 平方米。 各楼层均按严重危险级场所配置灭火器,灭火器选用手提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型号为 MF/ABC5,落地箱装。 ( 9)人防工程 本项目 在地下室设有 储藏间 并兼做 人防工程 , 人防等级为六级, 人防工程面积 1500 平方米。 ( 10) 建筑构造 地下室 外墙 为钢筋混凝土墙,地上外墙部分为 250厚加气混凝土 砌块砌筑 ,外贴 60 厚聚苯板,内墙地下为 250 厚 小型混凝土砌块,地上为 200 厚加气混凝土砌块,风道壁采用 100 厚 GRC板。 ( 11)门窗玻璃 外门窗气密性等级为 六 级,外窗均选用满足抗风压要求的 46 断桥铝合金窗中空玻璃,内门为木门,落地玻璃门均采用安全玻璃。 科普天文台 包括 60CM 望远镜天文台 和 观测平台 建筑 、 太阳天文台 建筑。 建筑平面分别为 直径 米圆形建筑( 2 层)、18米圆形建筑( 2 层) ,建筑高度 11米,一层层高。 耐火等级为一级。 天文台观测室 屋顶 成半球形,在球面和一层竖向墙壁的接合部以及 设在 球面顶的天窗 处 ,均安 装了机械旋转系统, 屋顶和天窗 可随意 转到要观测的方向,使望远镜指向天空中的任何目标。 屋顶球面为钢结构,厚度 20厘米,里面和外面均由铝合金板铆接而成。 60CM 望远镜天文台和 观测平台可用于观测月亮、行星、彗星、恒星、星云、星团等形态和天文现象。 太阳天文台 专门用于观测和展示太 阳大气中光球层、色球层的物理特征及活动现象,观测和展示太阳光谱, 有助于全面深刻地认识太阳。 综合服务楼为地上三层建筑, 耐火等级为二级, 建筑面积3690 平方米,每层层高分别为 米、 米、 米 ,建筑高 度。 一层为会议室,餐厅、 电信机房和监控机房 、管理用房 和部分客房 等,建筑面积 1450 平方米,二层、三层均为客房等,面积均为 1120 平方米。 47 科普教室 为地上 单 层建筑 , 耐火等级为二级。 屋顶为网架结构 ,建筑面积 496平方米,层高为。 主要满足天文多媒体展示需要。 登山步道 长 900 米,宽度。 路面结构 为石板路面 ,为 15 cm 青石 +15cm 二灰土( 3: 7), 路两侧 设置防护栏杆 ,护栏为 仿木 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 其他 辅助 设施工程 其他 辅助 设施工程 除门卫为砌体结构外 , 均 为单层 框架结构 , 砌体结构墙体材料为粉煤灰砖,框架结构 墙体材料为 加气混凝土砌块。 内外装修为一般 粉刷,地面为 地砖地面,门窗为塑钢。 具体情况详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和建、构筑物一览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类别 单位 数值 备注 项目用地面积 平方米(亩) 26435(折合 亩 ) 总建筑面积 m2 12290 地上建筑面积 m2 10390 地下建筑面积 m2 1900 建筑物占地面积 m2 5800 绿化面积 m2 8980 48 建筑密度 % 22 容积率 绿化率 % 34 建、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建筑面积 (m2) 结构型式 备注 1 科技馆 6800 框架结构 屋顶为网架结构 2 科普教室 496 框架结构 屋顶为网架结构 3 科普天文台 1040 60CM望远镜天文台和观测平台 532 框架结构 屋顶为 球面钢结构 太阳天文台 508 框架结构 屋顶 为 球面钢结构 4 综合服务楼 3690 框架结构 5 水泵房 42 框架结构 6 变电室 72 框架结构 7 锅炉房 120 框架结 构 8 门卫 30 砌体结构 9 消防水池 (m3) 400, 260 钢筋混凝土 地下 2座 49 10 登山步道 2250 青石板 设计依据和规范 ( 1)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 GB/T501052020) ( 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 GB 500682020) ( 3)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 GB 502232020) (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2020年版) ( GB 500112020) (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 2020年版) ( GB 500092020) (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GB 500072020) ( 7)《 砌体结构设计 规范》 ( GB 500032020) ( 8)《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791) ( 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GB 500102020) ( 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1082020) 基本风压: 基本雪压: 建筑物安全等级为 : 二级 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 :天文台和科技馆为 乙类 ,其他建筑为丙类 , 地震分组为第 一 组。 本项目抗震 设防烈度为 7度 , 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410。 (1)第①层 杂填土 该层 在场地内普遍存在,但埋深均> ,在冻涨范围内,须全部挖除。 (2)第 ② 层 卵石 本层含 少量或部分漂石,充填或间夹砾沙透镜体,呈稍密中密状。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 320kpa。 拟建场地 内外无新老断层线通过 , 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无明显地质灾害迹象,地质 历史 环境稳定 ,处于建筑抗震有利地段, 场地地层结构简单, 无液 化土。 总之,地质条件较好,适宜项目建设。 结构型式: 本项目中 除门卫 为 砌体结构外,均为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 科技馆、科普教室的屋顶为网架结构,天文台的球面顶为钢结构,里外贴面为铝合金板; 框架结构基础型式为钢筋混凝土梁式条形基础,砌体结构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 GB500842020, 2020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GB50016—2020) 411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 计规范》 ( GB501402020)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 GB500152020) 2020版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 GB500142020) 《室 外给水设计规范》 ( GB500132020) 给水工程 本工程水源为 自备井 , 本项目拟在服务设施场区打 1 眼井,井深 100米,出水量约 50立方米 /时。 用水量标准及用水量: 日常办公 部分 用水定额 30升 /人 .天,使用小时数 8小时,Kh=,人数 20 人。 居住 人员 用水定额 120 升 /人 .天,使用小时数 24小时,Kh=,人数 200 人。 游客用 水定额 3 升 /人 .天,使用小时数 8小时, Kh=, 最高日 人数 600 人。 绿化 用水量标准 为 升 /平方米 • 日,绿化面积 8980平方米。 水量计算见下表。 用水量计算表 用水项目 用水人数 绿化面积 用水标准 使用 时间 时变化 系数 最高日 用水量 最大时 用水量 日常办公人员 20人 30升 /人 .日 8h 居住人员 200人 120升 /人 .日 24h 24m3/d m3/h 游客 600人 3升 /人 .日 8h 412 绿化用水 8980m2 次 1次 /日 m3/d m3/h 不可预见水量 以上各项 10% 合 计 消火栓 用水量 : ( 1)科普展区, 室外消火栓为 25升 /秒,火灾延续时间 2h, 用水量 180m3;室内消火栓用水量 15升 /秒,火灾延续时间 2h,用水量 108m3;喷淋为 25 升 /秒,火灾延续时间 1h, 用水量 90m3; 一次消防用 水量 378 m3。 ( 2)服务设施场区, 室外消火栓为 20 升 /秒,火灾延续时间 2h, 用水量144m3;室内消火栓用水量 15升 /秒,火灾延续时间 2h,用水量 1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