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研究内容摘要:

大发展,一个新的 “行当 ”已经慢慢成型,业内人士预计,市场份额可能会超过 500 亿元。 A股上市公司 2020 年报披露潮即将来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CSR)也将伴随而至,今年已是第三年推行强制披露。 从 2020 年开始,证监会要求上交所三类共 260 余家上市公司必须随年报一起披露其社会责任报告;要求深交所深证 100指数成分股,共计 100家上市公司必须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两市共计 360 余家。 2020 年沿用了这一规范。 2020 年 12 月 31 日,深交所、 上交所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上交所范围仍保持为金融板块 +( A+海外) +标准治理板块;深交所仍保持为 “深圳 100 指数 ”成分股。 同时,鼓励其他有条件的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近年来,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 公司数量正在逐步增加,内容和质量也有所提高, 但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仍 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年或有 600 多份报告公布 从 2020 年国家电网作为首家内资企业公示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以后,近几年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呈 “井喷式 ”发展。 2020 年 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企 业社会责任报告共 471 份,远远超过了 2020 年发布的371 份。 “虽然每年被指定的企业名单可能不一样,但被点名的企业, 99%都会发的。 可能也有交差的想法,但在事物发展的普及阶段,有总比没有强。 ”润灵环球责任评级创始人张浩而说。 2020 年开始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商道纵横研究员安嘉理说,当时看到国外数据库里数量众多的报告, “很羡慕,同期中国只能看到几十份报告。 ”近几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逐年增加, “预测接下来发布的报告会超过 600 份。 ” 润灵环球责任评级创始于 2020年,张浩而说她不敢想像如果 2020年 12月中国证监会、上交所及深交所没有强制披露通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第三方市场将会如何。 对于数量上的增加,瑞森德企业社会责任机构总经理段德峰认为,有来自政府的压力,也有市场的压力,同时中国企业越来越关注社会责任。 张浩而表示,自愿披露的企业数大增也让报告数量猛增, “这是中国企业逐渐重视社会责任沟通、搭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平台的最好写照。 ”其中, 2020 年度创业板有 6 家上市公司( 吉峰农机 、 探路者 、 乐普医疗 、 同花顺 、 北陆药业 、 莱美药业 )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值得提倡和推广。 此外,也有一些非上市公司与专业机构接触, 这让在乐施会等专业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段德峰看到了方向以及第三方市场的容量。 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则认为,数量上多只是表面热闹,网上能够找到的很少,能够看到全文的就更少了。 来自温州的一家制造企业则认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社会责任是好事,作为一家关注度不是那么高的上市公司,总觉得写报告这件事缺少组织。 报告印象 “华而不实 ” 事实上,从国内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出现的那一天开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一直被认为是 “华而不实 ”。 九成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只字不提负面消息,已成为公认的事实。 研究企业发展报告多年,黎友焕认为很多国内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就像一本 „广告书 ‟,一般都是参照国外的年度报告框架,把企业的年度工作中有利的部分塞进去,没有 „不足 ‟。 无论是央企还是民企,从公开的报告来看,好像推销和广告。 甚至大部分企业发布报告之后,只是开个会,弄几个新闻报道,不全文公开,更不敢挂网。 2020 年 11 月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发布了 2020 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蓝皮书总报告评价了国企 100 强、民企 100 强和外企 100 强共 300家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现状和社会责任 信息披露水平,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整体仍处于旁观阶段;责任实践领先于责任管理,市场责任指数好于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电力供应业处于领先阶段,大半行业处于旁观阶段;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数领先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欧美日在华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数好于韩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在华企业。 张浩而认为,整体来看国企的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要优于民营企业,但外企在中国的社会责任报告很多是 “总部报告的简略版,很多地方可以看出是直接翻译过来的。 ”所以,很多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做得很漂亮,但是与中国有关的地方不多,所以某种意义来说,还不如一些内资民营企业的报告做得好。 七成报告不规范 在张浩而研究、评级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七成报告不规范。 不规范体现在什么地方。 在润灵环球 MCT 标准下,低于 40 分的都属于数据方面存在问题,很多报告内容缺失严重、呈现形式枯燥、技术手段落后等。 例如, 雅戈尔 2020 年社会责任报告全文共 3 页,未对利益相关方责任进行必要陈述与回应,内容严重缺失,信息披露程度严重不足。 张浩而认为,作为社会知名的服装制造企业,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对其投入了较多责任关注,包括:产品质量与产品安全信息、售后服务与沟通渠道、消费者权益保障等;同时,制造型企业存在较大的供应链责任风险;而作为上市公司,股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