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达与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毕业论文内容摘要:
斥人有所作为,而是反对人类不顾自然规律,任意妄为。 老子认为 ―: 知常曰明 , 不知常 , 妄作 , 凶。 ‖⑭尊重自然界的规律,按照规律行事,就能成事。 相反,违反自然规律 , ―涸泽而渔 ‖必将遭到来自自然界的报复。 在人类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掌握的规律越来越多。 但知常妄作、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时有发生。 过度捕杀,导致鱼类越来越少,有些甚至濒临灭绝;过度放牧导 10 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肆意开采自然资源,导致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 同时,人类在违反了自然规律,破坏了自然环境之后也得到了自然不同程度的惩罚。 那么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学会适可而止。 立即停止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对生态环境环的破坏。 其次,自然无为。 道家认为,按照自然界的本性 发展是最好的,顺应自然本性,尊重自然规律,不横加干涉,才能实现和谐平衡的发展。 最后,对于已经遭到严重破坏而很难恢复的自然环境 , 老子提出 ―辅万物之自然 ‖, 即根据自然规律有所作为。 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让自然界在人类的帮助下尽快恢复其原有的平衡状态。 知止知足,克制欲望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的矛盾是引发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至关重要的原因。 为了满足无限的物质利益追求,人类乱砍乱伐、乱排乱放、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 害。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要求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 增强可持发展能力 ‖。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如何使有限的资源满足人类无限的需求呢 ? 这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 道家提倡知止知足、少私寡欲,提倡节俭,告诫人类少点欲望。 只有人类的欲望少了,才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老子的 ―知足 ‖、 ―知止 ‖的思想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近年来,奢侈浪费之风盛行,人类为了经济的发展,不惜以生态破坏为代价。 如今,人类看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社 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 , 既要满足人的基本物质需要 , 又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 提倡过简朴的生活,减少内心的欲望,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4 结论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持续进步,但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重。 要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首先要提高人们的生态自觉意识。 这就需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树立万物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其次,要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无为而为。 不人为破坏自然规律,打破自然界的平衡、和谐状态。 第三 ,要认识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不能一味索取,要做到知止知足、少私寡欲,不奢侈浪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道家的生态智慧正好可以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参考文献】: [1] 陈鼓应 .《庄子今注今译》 [M].中华书局 .1983. [2] 老子 . 道德经[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3] 陈世昌 .林雪燕 .《老子》的生态智慧与可持续发展 [J].集美大学学报 .2020 年 12 月 .第四卷第四期 . 11 [4] 邓素霞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J].社会科学论坛 . .第 35 页 . [5] 参见 Frijof With Remarkable and 36 页。 [6] 张磊 .老子的生态智慧及其当代意义 [J].哈尔滨市党校学报 .2020 年 5 月第三期 . [7] 耿加进 .张琴 .老子生态伦理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启示 [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8] 王建军 .《老子》生态智慧解读 [J].道教研究 .2020 年第二期 . Revelation Taoist Ecological Wisdom for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 Zhang Sha Intructor: XiaoJianping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ained that everything is equal and the people as a whole in Taoism。 Man should follow the laws of nature and doing nothing。 know the check content and have less private desire, such as the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ethics thought and modern to the above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the equality of man and nature and man should ply with the laws of nature and learn to be satisfied .These ideas have important practice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 Taoism。 Ecological wisdom。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12 企业的生命周期演变及可持续成长研究 经济学专业 学生:刘晓星 指导教师:邓长飞 摘 要 : 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中以企业的利润、效率、行为、职能等为出发点的居多 , 对企业的生命周期演变及其可持续成长的研究重视不够。 本文试图系统分析企业生命周期的演变规律 ,企业变革以及实现企业的“蜕变”过程 , 不能最终获得企业可持续成长。 战略重组是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前提。 组织转型是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基石。 文化创新是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的保证。 关键词 : 企业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企业家生命周期;可持续成长;企业变革 1 引 言 在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进程中,各种战略管理学派百舸争流,各抒己见。 然而,他们对企业战略经营的思考,更多的是以企业的利润、效率、行为、职能等为出发点,而对企业从成立到衰亡的生命历程及其成长的研究则重视不够。 但事实明,企业犹如生物体,从企业诞生的那天起,就必须面对生老病死的生命演变过程,经受环境的考验和和磨练,遵循生死有命,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据有关资料, 70 年代跻身于《财富》的全球 500 强到 1982 年已经有 1/3 销声匿迹。 然而,企业毕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同生物体又有所区别,企业可以根据内外环境的 变化进行相应的变革,从而避免衰退和死亡。 实践中也有许多世界著名的长寿公司,如 IBM、 GE、惠普、强生、宝洁、索尼、沃尔玛等,它们至少生存了 50 年以上。 这些长寿企业正是通过及时有效的变革,适应了环境的变化,成为本行业的翘楚,也应验了适者生存的规则。 因此,企业如何实现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性的成长,也就成为战略管理必须进一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入手,提出了三个生命周期理论,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理论综合实际案例,分析研究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决策特征,对企业如何进行可持续成长提出对策。 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及可持续成长理论概述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1] 企业生命周期是指企业从创办开始,到其消亡为止所经历的自然时间,包括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4 个阶段。 初创期:当企业创办人将雄心勃勃的创业计划付诸实践后,企业便进入创业期。 在创业 时期企业将面临机遇并不断成长,同时也会困难重重、充满挑战。 销售增长缓慢;企业负担 13 较大,通常没有利润甚至亏损。 成长期:成长期是企业成长最快的阶段,规模效益开始出现,市场开拓能力也迅速加强,销售量增长快,市场份额扩大,产品品牌和企业的名声已为世人所知晓, 企业开始有较多的利润。 [3] 成熟期:企业进入成熟期意味着进入盛年期和稳定期,这是企业生命周期中最理想的黄金时期。 在这一时期,企业的灵活性 (Flexibility)和可控性 (Control)达到平衡,既不过于幼稚也不老态龙钟,同时具备年轻和成熟、纪律和创新的双重优势。 此时的企业通常有稳定的市场份额,产销两旺,组织良好,制度健全,企业文化业已形成,新的业务在企业中萌生,开始为新生命周期启动提供机会。 衰退期:当企业度过成熟期,将向两个方向演化:或进入新一轮的上升通道,或跌入不可逆转的下降通道。 通常大部分企业在 成熟后期即出现衰退症状。 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简称 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 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 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 [2] 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即介绍期 (或引入期 )、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企业家的生命周期理论 人有生命周期 , 产品有生命周期 ,企业家也面临着一个起步成长 , 从成长到成熟 , 从成熟到 衰退的过程。 这个过程称作“企业家生命周期”。 企业可持续成长 企业可持续成长是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 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内涵及特征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要由传统的追求经济增长向追求经济发展转变;二是企业发展模式要由“牧童式”向“宇宙飞船式(轨道式)”转变;三是企业利用资源、能源要 由耗费型向节约型转变;四是企业对污染控制要由末端控制向全程控制转变;五是企业竞争优势要由四要素(质量、价格、服务、时效)竞争模式向五要素(质 14 量、价格、服务、时效、环保)竞争模式转变;六是企业管理体系要由追求单一 ISO9000体系向同时追求 ISO14000 体系转变。 [3]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在五个方面:第一,目标的战略性。 第二,发展的持续性。 第三,企业的创新性。 第四,环境的应变性。 第五,竞争的优势性。 [4] 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意义 企业可持续成长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企业可持续 成长是企业取得长远经济效益的保证。 企业可持续发展可以促使企业整体寿命延长。 企业可持续成长对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5] 3 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制约因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培育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核心竞争力是能够给企业带来持续赢利的能力,核心竞争力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或复制,它是经由许多不同部门或个人相互作用而产生,是企业通过自身学习逐渐积累起来的。 “使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转变为长期胜势的关键,是在提高和增强这些能力方面比对手投入更多的能力和才智。 ” [6] 产品缺乏 技术创新 创新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本条件。 企业的软肋就是产品和技术创新动力不足。 有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的中小型企业每年用于产品、技术创新的费用占公司年销售额的比重大致在 2%3%,微软公司的研发占其销售收入的比重高达 20%,而我国中小企业的研发费用仅占其销售收入的 %。 投入不足导致了企业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的要求,在创新的大潮中被淘汰。 这些在创业之初所选择的进入行业往往是简单加工工业或服务业,这些行业的基本特点是劳动或资源密集型,产品结构普遍存在着“三多三少”的问题。 有些企业甚至仅凭 一个产品打天下,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能力非常差。 [7] 企业文化的缺乏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精神与传统的统称。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可谓无所不在 , 影响着职工的素质、管理的方式和水平、技术的水平和运用、产品的开发、市场的开拓等方面。 然而 , 目前部分企业的企业文化却显得不合时宜 , 表现在企业对环保等公益事业不感兴趣 , 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误导消费者的假冒行为泛滥等。 [3] 企业家的两大战略困境 战略冒进困境 战略冒进困境是企业进入成长初期最容易掉进去的困境。 15 战略冒进主要表现在多元化战略及盲 目扩张上,多元化战略既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必然选择,同时也存在与文化战略带来的风险隐患。 创业期的企业是“孩子”,成长期的企业是“苗子”, 成熟期的企业是“奶牛”衰退期的企业是“瘦狗”。 企业处在成长期的首要任务是集中资源把主业“做大”,而不是分散精力去“做多”。 成长期不是以盈利为核心目标的时期,成长期是一边投资一边回收,以做大现金流、扩大市场占有率为核心目标的时期。 [8] 战略保守困境 介于成熟期与衰退期之间的保守困境中也陷入了不少的企业。 陷入保守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文化问题。 在我们东方文化圈中,人们 比较倾向将企业看成孩子,但西方文化中较倾向看成商品,特别是犹太民族。 世界上最能赚钱的民族之一的犹太人对企业的感觉很好,犹太人把企业办到一定阶段习惯于用两种方式“处理” 企业:一种方式是把企业看成商品,在最赚钱的时候 (一般处于成熟期 ) 出手卖掉,自己再去办一个新公司;另一。论李达与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毕业论文
相关推荐
83。 12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对酒店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秉着“顾客都是对的”这一座右铭,为顾客提供完美的 服务是酒店唯一的使命,成功的酒店要以顾客为导向,时刻关注顾客的需求,让顾客满意,为顾客制造惊喜。 服务是酒店亘古不变的主题,酒店的服务千变万化、多姿多彩、万变不离其宗的是顾客需求。 酒店从顾客需求出发,不断实现与引导顾客期望
致 谢 本论文是在 老师 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 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 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 在此
3)由于集团各个下属或控股企业效益的差别导致整个集团“存”“贷”两高,银行财务费用支出居高不下;( 4)集团无法全面监管和掌控基层单位的担保、抵押等经济 6 行为,基层单位的经营风险无法及时规避。 为克服上述弊端,许多企业集团开始采取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资金集中管理成了企业集团发展的必然选择。 对企业集团来说,资金集中管理是指通过设立资金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等形式
播,在内容上产生很大的差异,可靠的消息往往不多,外界充斥着谣言和猜测,而公众对危机信息的了解愿望是迫切的。 此时企业如果不能迅速查明真相,或是正常的传播渠道不畅,没有人出来发布信息就会造成危机传播中的信息真空,公众就会用想象来填满所有的疑问,必定生出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 很快信息真空就会被捕风捉影、颠倒黑白的流 言所占据。 社会组织若能在处理过程中迅速发布消息,强化各项解决危机的措施
压计 环境条件:温度 21℃ ;相对湿度 60% 1 2 3 4 5 6 7 8 9 10 y 1)()( 21 nyyyS ni ii 结 论 符合 备 注 测量结果扩展不确定度 : U k=2 试验人员 注:已建计 量标准至少每年进行一次重复性试验,测得的重复性应满足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 不确定度要求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血压 计标准装置 的稳定性考核记录 考核时间 测量值
阶跃输入 11 ( ) 1H z z 1()H z z 因而11)(11)(1)(1 )()(1)( 11 zzGzzzGzH zHzGzD ( 2)对斜坡函数输入 121 ( ) (1 )H z z 或 12( ) 2H z z z 11 从而有 22121)1( 12)(1)1(2)(1)( z zzG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