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店煤矿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内容摘要:

① 双庙正断层( F1):矿区内由范庙西南经葛店、大魏庄、张万庄、梁庄西、蒋庄东向北延伸,横穿本区南北,区内走向长度为 10km。 以 20 勘探线为界分为南北 两段,南段走向为近南北向,倾向 90176。 ,倾角 60176。 ~ 74176。 ,落差 295~ 460m;北段走向为 NE15176。 ,倾向为 105176。 ,倾角 68176。 ,落差可增大到 500m。 该断层控制严密,控制依据有: 26 线的 Y217–1 孔和 Y217 孔煤层底板明显不连续,主、付暗斜井( 26 线附近)均穿过该断层; 2200 孔在孔深 处穿过,上盘为三5 煤底板,下盘为 L4 石灰岩顶,落差 250m; Y258 孔和 Y257–1 孔( 18 线)煤层底板不连续; Y268 孔在孔深 250m 处遇见该断层,上盘为六煤段,下盘为三 23 煤顶板,落差大于 200m; 1031 孔在 处遇见该断层,上盘为三煤段,下盘为奥陶系石灰岩; 10 线以北由地震控制,控制严密。 ② 王庄正断层( F21):为本区东部边界断层,东部与新庄煤矿毗邻,总体走向北东 16 度。 倾向北西,倾角 65~ 74176。 ,落差 140~ 450m,区内走向长约 6km,南向黄集井田延伸,斜交于黄集殷断层,断层的展布略有弯曲,控制严密。 2635孔穿过该断层, 18–1 与苗 3 孔, 1034 与 105 孔, 22~ 3 与 101 孔等二 2 煤底板标高明显不连续。 18–1 孔 C2t 灰岩受挤压岩芯较破碎。 ③ 葛店正断层( F4):为本矿的西部边界,自李楼村南,经李楼、张大庄东、程庄、张庄、刘药店、三清庙西向北延伸。 区内走向长度大于 10km。 该断层沿 河南省祥泰安全评价有限公司 第 14 页 /共 164 页 走向变化较大,以 24 勘探线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南段走向为近南北向,倾向为270176。 ,倾角 70176。 ,落差为 580m。 该断层控制程度较差,仅有 1022 孔和 9701 孔控制;北段走向为 NNE,倾向为 280~ 300176。 ,倾角为 70176。 ,落差大于 500m。 ④ SF1:位于葛店煤矿深部区,与断层 F41 相交,止于断层 F1。 断层走向 NE,倾角 60~ 70176。 落差为 55~ 100m。 该断层主要有三维地震 118 线控制。 ⑤ F43:位于本区的西部葛店断层之东侧,程庄村西,断层两端分别和葛店正 断层( F4)相交,为其分支,走向长度为。 断层走向为近 SN 向,倾向为 270176。 ,倾角为 70176。 该断层控制严密,由 16 轨道下山巷道穿见,落差为 150m。 ⑥ F16:位于葛店背斜西翼,葛店正断层的东侧,北部被 F41 断层所截。 该断层南起李楼,往北经东杨庄、周庄、葛庄交于 F4–1,走向长度为。 断层走向为 NE10176。 ,倾向为 280176。 ,倾角为 70176。 ,由南往北落差逐渐增大,为 0~ 90m。 该断层南段控制较差,中北部控制严密,主要依据有: Y200 孔于 见该断层,断失层位为山西组,二 2 煤到 K3 的距离减少 15m; 20 线到 24 线之间均由采煤工程控制; 20 补 3 孔于 330m见该断层,上盘为下石盒子组下部,下盘为二4 煤顶板,断失 K4,落差为 30m; 1803 孔于 处见该断层,断失地层层位为二 2 煤与标志层 K3 之间,落差 30m; 1404 孔于 处遇见该断层,断失层位为山西组,二 2 煤与标志层 K4 的间距明显减少,断层落差为 90m。 ⑦ F19:位于葛店背斜的东翼,双庙正断 层( F1)的西侧,在葛店北由 F1 分岔,往北经过大魏庄、张楼至陈大庄村东南。 走向长度为。 断层走向为NE15176。 ,倾向为 105176。 ,倾角为 65176。 ,落差两端小、中部大,为 65m。 该断层控制较严密:南端由 18 皮带巷控制; 1801 孔和 Y258 孔之间煤层底板不连续; 14 补1 孔与 Y268 孔之间煤层底板不连续; 24081 工作面对该断层有控制。 ⑧ F201:位于矿区的北翼中部,南起任庄东,往北经过陈大庄、高庄东止于71 孔附近,走向长度为。 断层走向为 NE17176。 ,倾向为 107176。 ,倾角为 65176。 ,落差中部大,为 75m,向两端逐渐尖灭。 该断层控制严密: Y299 孔和 Y298 孔之间煤层底板不连续; 8–1 孔于孔深 ,断层上盘为三煤段,下盘为二 2 煤底板,落差为 75m;该断层由地震工作控制。 ⑨ 葛店逆断层( FGD):在本区中部,基本位于双庙向斜的轴部,总体走向为北东 15~ 20176。 倾向北西、倾角 55176。 ,逆差 50~ 80m,断层中部被双庙正断层所切,中部大、向两端减小,走向长约 3km,略呈弧形展布。 22–4 孔见及,另外 河南省祥泰安全评价有限公司 第 15 页 /共 164 页 1831 与 1833 孔煤层底板标高不连续。 此断层主要有地震 1 1 1和20 线所控制。 ( 2) NNW 向和近 EW 向断层 这两组断层主要分布在矿区北部,表现为数量少和规模小,对煤层破坏程度较小。 二、地层 本矿井属于华北地层区鲁西分区徐州小区。 区内发育地层自老到新有: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石炭系上统本溪组和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及上统上石盒子组、新近系、第四系。 其中太原组、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为含煤地层,现分述如下: 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 O2m) 本组为含煤地层沉积基底,为灰 ~浅灰色厚层状石灰岩与白云质石灰岩,隐晶质结构,泥质成分含量较高,致密,裂隙发育,具缝合线,含少量头足 类化石。 平均厚度为。 石炭系( C) ① 上统本溪组( C2b) 自奥陶系顶界到标志层( K1)顶,据区域资料,本组厚 6~ ,上部为浅灰色含铝质泥岩,具鲕粒及黄体矿散晶,产植物化石,为本区主要标志层之一( K1);下部为暗紫红色铁质泥岩,含砂质,属古风化壳沉积。 与下伏奥陶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② 上统太原组( C2t)即一煤段 从本溪组顶至标志层( K3)顶,主要岩性为石灰岩、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和薄煤层等组成,局部夹有细粒砂岩和炭质泥岩。 共含石灰岩 12 层,夹薄煤 7 层,其中煤层多集中在本组 中下部,均不可采。 根据其岩性组合,本组可分为下部石灰岩段、中部砂泥岩段和上部石灰岩段。 本组厚 ,与下伏本溪组为整合接触。 本组底部石灰岩层位稳定,厚度大,含丰富的动物化石,是太原组的主要标志层( K2),平均为。 顶部为深灰色石灰岩,层位稳定,含动物化石,厚~ ,平均。 并为主要标志层之一( K3)。 二叠系( P) 河南省祥泰安全评价有限公司 第 16 页 /共 164 页 ① 山西组( P1sh)即二煤段 自标志层 K3 顶至标志层 K4 底,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中粒砂岩及煤层组成,局部含铝质泥岩和炭质泥岩; 含煤 4 层,其中本组中部的二 2 煤为本次主要研究对象。 根据沉积环境特征,将其分为三段。 下段下起山西组底部,上止大占砂岩顶,厚约 45m。 由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粉砂岩夹细粒砂岩组成,局部夹二 1 煤线;多含植物根部化石和炭质条带,含菱铁质结核和星散状黄铁矿;发育交错层理、波状层理、水平层理。 沉积环境分析认为,其应为海湾泻湖和潮坪、潮道沉积。 中段下起大占砂岩顶,上止香炭砂岩底,厚约 5~ 15m,由二 2 煤层、砂质泥岩、粉砂岩和中~细粒砂岩组成 , 二 2 煤层底板富含植物根部化石,可见发育良好的脉状层理;煤层顶板为泥 岩、砂质泥岩 , 局部为中 ~细粒石英砂岩。 二 2 煤层是在废弃的泻湖和潮坪、潮道沉积物上形成的泥炭沼泽相环境 , 煤层顶板则为上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 上段下起香炭砂岩底,上止铝土质泥岩底,厚约 35~ 45m。 为灰 ~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和中~细粒砂岩组成,局部含二 二 4 煤;顶部有一层含菱铁质鲕粒泥岩,可见紫色斑块(小紫泥岩)。 从沉积环境分析上讲,二 2 煤层堆积后,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流河道以及冲积扇等均对二 2 煤层产生过冲刷作用,故有局部砂体与二 2 煤层接触并使之变薄。 本组厚 ~ ,平均 ,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 ② 下石盒子组( P1x) 本组由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中~细粒砂岩和煤层组成,揭露最大厚度。 和下伏山西组呈整合接触。 根据其岩性及含煤组合特征可划分为三、四、五、六共 4 个煤段。 三煤段:岩性为浅灰~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含铝土质泥岩及煤层,含少量植物碎片化石,中夹砂岩薄层。 含煤 8 层,其中三 23 、三 22 煤,为全区大部可采煤层。 本段厚度 ~ ,平均。 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分为四个岩性段: :下起下石盒子组底部的铝质泥岩( K4),上止三 1 煤底板砂岩。 底部铝质泥岩( K4)为灰色~灰白色,厚层状,含菱铁质鲕粒,层位稳定,厚度 ~ ,平均。 上部为泥岩、砂质泥岩和细粒砂岩,薄层状交 河南省祥泰安全评价有限公司 第 17 页 /共 164 页 错层理局部见递变层理。 粒度较粗,分选性差,不含煤是其特点。 :下起三 1 煤底板砂岩底,上止三 22 煤层的顶界。 三 1 煤底板砂岩为灰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具泥岩、砂质泥岩、以及变质岩 岩屑;局部为粉砂岩;分选性好,多为棱角状。 中部为深灰色泥岩,局部含菱铁质鲕粒或黄铁矿鲕粒。 上部由泥岩、炭质泥岩、煤层等组成。 泥岩中多含植物根部化石,局部夹三1 煤煤线。 顶部为三 22 煤层。 :从三 22 煤层的顶界到三 4 煤层顶板砂岩,下部主要为黑灰色泥岩,含粉砂岩、菱铁质泥岩,局部为细粒砂岩。 上部由三 3 、三 4 煤层及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组成,产植物碎片化石。 :从三 4 煤顶板砂岩底止 K5 砂岩底界,下部为灰色细~中 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粒度较粗,偶含泥质包体。 上部为灰~深灰色泥岩、灰~灰白色砂岩夹薄层煤层组成。 含植物碎片化石。 四煤段:由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和细~中粒砂岩、炭质泥岩及煤层组成 , 局部为含绿色或紫色斑块铝质泥岩和砂质泥岩。 含煤一层 (四 1煤) ,极不稳定,局部相变为炭质泥岩。 底部的四煤底板砂岩( K5)为灰白~灰色中厚层状中~细粒砂岩,局部相变为粉砂岩,主要成分为石英、次为长石及岩屑,分选性和磨圆度均较差,具波状层理,硅质胶结,厚 ~ ,平均。 本段厚 ~ ,平均厚。 五煤段:主要由深灰、灰绿、浅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灰色粉砂岩、细粒砂岩、中粒砂岩组成,具铝质泥岩,泥岩或砂质泥岩局部为紫红色或灰紫色。 底部五煤底板砂岩( K6)为浅灰色中厚~厚层状中、粗粒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及岩屑,分选及磨圆性均较差,具交错及波状层理,硅质胶结,厚 ~,平均。 本段厚 ~ ,平均。 六煤段:由灰色、灰绿色含紫红色斑块泥岩及砂质泥岩,浅灰色铝质泥岩、粉砂岩、中~细粒砂岩组成。 中、细粒砂岩主要成分为石英 、长石及岩屑,具交错及波状层理。 本段厚 ~ ,平均。 ③ 上石盒子组( P2s) 矿井内仅局部保留七、八煤段,揭露最大厚度为。 七煤段:岩性为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灰色中粒砂岩。 底部田家沟砂 河南省祥泰安全评价有限公司 第 18 页 /共 164 页 岩( K7)为灰绿色~浅灰色厚层状粗粒石英砂岩,含灰黑色泥质包体,具燧石岩屑,为上石盒子组和下石盒子组的分界标志,本段平均厚。 与下伏下石盒子组呈整合接触。 八煤段:底部为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局部为含砾粗砂岩。 主为石英、次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硅质胶结。 厚 ~ ,平均 ,为本区良好标志层( K8)。 中部以细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含少量植物化石碎片。 上部由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 本段厚 ~ ,平均 ,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新近系 (N) 以粘土、砂质粘土为主,为弱固结到半固结状,中夹砂层,含绿色团块及少量钙质结核,底部有底砾石层。 本系厚 ~ ,平均。 与下伏基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第四系 (Q) 由土黄色、灰黄色粘土、砂质粘土、粉砂、细砂等组成,不固结~弱固结。 夹中砂,上部含 钙质结核与细砾石,较松散,透水性强,底部为砂层。 本系厚~ ,平均。 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三、井田内含煤地层 本矿井主要可采煤层分布在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煤段)及下石盒子组(三煤段)地层中,其中山西组含煤四层,自下而上分别为 : 二 1 煤、二 2 煤、二 3煤、二 4 煤,煤层总厚度为。 山西组地层含煤系数为 %。 二 2 煤在全区厚度稳定,在矿区中部出现了较大面积的不可采薄煤带。 煤层结构简单,只在矿区中部 22 勘探线有钻孔见煤层具夹矸外,其余钻孔所见煤层结构单一。 下石盒子组地 层中含煤五层,自下而上分别为三 1 煤、三 22 煤、三 23 煤、三 24 煤、三 5 煤,煤层总厚度为。 下石盒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