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建设方案(黑龙江)内容摘要:
的教学互动。 10 ( 2) 了解学生需求,改革教学方法 通过班级信息员、班会,定期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与个人感受,向任课教师进行反馈,任课教师展开专题教研活动,交流经验。 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鼓励教师根 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新鲜感。 针对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应试惯性较强的特点,设置形式较多的测验环节,利用测验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关注。 ( 3) 针对学生特点,改革评价方式 注重平时的过程考核,降低期末考试占分比例,提高学习过程评价分值,督促学生重视平时学习中教师布置的作业及任务。 期末考试部分采用笔试,有利于学生重视考试并对重要知识进行记忆。 采用全 面考核评价模式,形成一套重在激励创新、促进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 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将考核指标细分为笔试成绩、提出问题的数量与质量、问题解决情况、案例设 计与分析、实验操作、课堂表现、查找整理资料的质量等部分。 注重考核主题的多元化。 (三) 基于工作过程的 课程体系 建设 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学校与行业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企业专家、优秀毕业生代表、专业教师共同分析电气化铁道技术人员在企业中的典型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确定本职业岗位的行动领域,系统化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电气 化铁道技术专业课 程 体系开发见表 3。 11 工作任务分析 行动领域归纳 学习领域分析 学习领域组成 掌握拉线测量方法 进行回流线绑扎 钢绞线回头制作 调整接触线高度 能够安装避雷器 坠砣高度调整 熟悉隔离开关调整 了解拉出值调整 熟练软横跨安装 掌握腕臂预配 拉线预制 回流线绑扎 钢绞线回头制作 接触线高度调整 安装避雷器 调整坠砣高度 调整隔离开关 调整定位拉出值 安装软横跨 腕臂预配 工作 岗位 接 触 网 工 岗 位 熟悉进行 10kV 电缆绝缘测试方法 掌握绘制 10kV 变台系统图并选择元器件技能 能够指挥 10kV 配电所受电、送电工作 操作断路器动作 能够安装避雷器 坠砣高度调整 熟悉隔离开关调整 了解拉出值调整 配置补偿电容容量 控制断路器开关 安装避雷器 调整坠砣高度 调整隔离开关 调整定位拉出值 补偿电容配置 10kV 电缆绝缘测试 绘 制 10kV变台系统图并选择元器件 指挥 10kV配电所受电、送电 变 配 电 工 岗 位 电 力 线 路 工 岗 位 掌握继电保护方法 设计工厂供电网络 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维护技能 熟悉电系统运行维护工作 掌握相关职业技能 电子电路 微机接口技术及应用 电机与电力拖动 高电压技术 继电保护 电力电子技术 单片机技术及应用 电力线路工技能训练 学会供配电技能 熟 悉 牵引 变 电所、供电系统运行维护工作 掌握相关职业技能 自动控制技术 电机与电力拖动 高电压技术 继电保护 电力电子技术 微机远动技术 牵 引变电所 变配电工技能训练 熟悉接触网、供电系统运行维护工作 掌握相关职业技能 微机远动技术 可编程控制器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 铁道供电规程与规则 接触网 接触网工技能训练 表 3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示意表 核心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重点建设《接触网》、《牵引变电所》、《接触网 工技能鉴定训练》、《变配电室值班电工技能鉴定训练》、《电力线路工技能鉴定训练》五门优质核心课程。 两年内将《接触网》、《牵引变电所》、《接触网工技能鉴定训练》三门课程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将《接触网》建设成为省级标准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12 教材开发与建设 与企业专家、兼职教师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利用两年时间,完成课程体系中所有专业课程的校内讲义编写,优化五门核心课程的工学结合教材,并与国内知名出版社合作出版。 核心课程、教材建设规划见表 4。 表 4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规划表 立足应用,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 1)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建教学标准库 与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地铁集 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公司 等企业从事铁道供电技术专家,共建共享立体化教学标准库,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教学标准库,实现校企共管共享。 ( 2)建设教学资源库,与区域院校师生、社会技术人员共享 ① 教学课件库 建立核心课程教学课件资源库,相关核心课程制作课程教学课课程 名称 工学结合主要措施 课程规划 备 注 接触网 与企业联合开发,并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构建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共同确定教学内容。 与企业进行研讨, 确定课程方向,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立健全实践课程考核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的比例;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根据行业的发展,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编写特色化教材; 建立与完善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形成实训教学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 ;建立综合模拟教学平台; 配合实训基地建设,开发出配套的实习标准和实训指导手册。 学校教师担任教材主编,企业专家参与教材 编写工作,联合开发课程标准。 牵引 变电所 与企业共同完成课程教学。 教师与企业充分结合,建设一定的互换轮岗机制,培养真正的双师型队伍。 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项目,进行技术服务。 接触网工技能鉴定 训练 根据接触网工技术人员的职业标准与企业联合重构课程体系和内容,并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共同确定实施技能训练培养的教学任务。 校企专家和教师共同完成教材编写及课件的开发;校企共同开发生产项目和实习项目。 变配电室值班电工技能鉴定训练 根据变配电室值班电工技术人员的职业标准与企业联合重构课程体系和内容, 并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共同确定实施技能训练培养的教学任务。 配合实训基地建设,开发出配套的实习标准和实训指导手册 ,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项目,进行技术服务。 电力线路工技能鉴定训练 根据电力线路工技术人员的职业标准与企业联合重构课程体系和内容,并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共同确定实施技能训练培养的教学任务。 配合实训基地建设,开发出配套的实习标准和实训指导手册 ,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项目进行技术服务。 13 件,丰富教学资源,便于教师完成复杂内容的教学。 ② 习题库建设 建立核心课程习题库,习题覆盖课程的所有重要知识点和技能点,并附有答案或者解答提示,实现学生 学习、答疑和自测。 ③ 教学录像库建设 建立核心课程的教学录像库,重点涵盖现场生产实际的工作流程。 ④ 设计项目库建设 建立专业项目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案例库,为开展项目教学提供方便。 利用两年时间建立不少于 50个典型设计案例,既可以提供给在校学生做学习参考,也可提供给老师作为教学素材,又可为同行业工程技术人员提供设计样本。 (四)实践教学改革及教学条件建设 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 1) 建立并完善 校内外实习 实训基地管理 制度,实现实习 实训基地建设标准 化 , 管理规范 化 ,运行 制度化。 ( 2)制定并完善实训标准和操作细则,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编制实验手册和任务书,编写实训指导书。 ( 3)继续 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进一步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把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学院与企业共同管理,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管理和过程监控。 企业和学院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制定考核方法和标准,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中厂、厂中校等) 选择一批管理科学规范、技术装备先进的企业, 在现有的 4 个紧密合作型校企合作基地基础上,力争在 2 年内再 建成 6 个 相对稳定的紧密合作型校 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包括教学实训和顶岗实习的实践训练条件,使紧密合作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量达到 10个,保证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岗位。 建立校企 “ 互兼互聘,双向交流 ” 制度。 聘请 企业的工程师、技师、高级技师 为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和 职业 素质教育,使学生尽快熟悉岗位 工作 14 要求,缩短学生工作适应期。 学校与合作企业合资在企业内建立教学基地,既满足顶岗实习学生的教学活动需要,又可为企业的职工技术培训提供场所,开展培训等活动,实现校企相关设备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料的共享,使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持续健 康发展。 新建铁道综合演练场(电气化铁道部分) 本着合作共赢的方针,吸纳企业资金,按照校企共建、校企共管、校企共用的原则,按照真实的工作场景,真实的设备、真实的作业流程,合作新建铁道综合演练场(电气化铁道部分)。 该项目建成后可以完成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架设、安装、调试、检修作业训练,既可以满足学院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需要,又可以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服务。 新建牵引变电实训室 与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供电段、齐齐哈尔供电段合作, 结合 当前铁路牵引供配电系统的实际应用和发展 ,建设牵引变电实训室。 该实训室可进行牵引变电所一次、二次接线实训、综合实训及二次接线设计测试;进行牵引变电所断路器与隔离开关的倒闸作业;进行高压设备检测试验及真空断路器操作机构拆装训练,建设目标为省内领先。 新建电力线路实训室 购进电力线路工技能训练设备,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情境要求构建实训室布局,建成融实践训练、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电力线路实训基地。 新建电气控制实训室 建成后可提供模拟生产工位,满足学生在校内实习实训需求。 遵循行业标准与企业规范,以企业的标准要求学生,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团队意识、安 全意识等综合职业素质。 (五)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 现有专 职 教师 20 名,兼职教师 15 名。 其中副教授 6 名,讲师 8 名,助教 4 名,高级工程师 2 名,工程师 4 名,工人技师 2 名。 初步 形成了以校企 双 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专兼结合, 15 双师素质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有计划地与企业合作,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职教师,定期安排专任教师深入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开展技术服务,聘请在企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做为专业带头人,通过以上多种方式,建设一支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很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高水平 专业教学团队。 通过两年建设,培养 1 名、引进 1 名专业带头人;引进 5 名技术骨干担任专任教师,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 80%以上;实施专任教师两年内企业挂职不少于半年;新聘 10名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讲授专业课学时比例达 50%以上。 建成专任教师 25 名、兼职教师 25名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突破现有体制,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从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建设入手,专兼合并、动态组合,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为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持。 通过建设,打造 一支以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为主,整体素质高、教 学能力强,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 教学团队。 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与引进 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对象的情况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立足岗位培养。 在现有 骨干教师中 选拔 1 名副高级以上职称、 具有 企业工作经历 、 熟悉行业发展动态的教师进行培养 ,同时再聘请 1 名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要熟悉企业的运作模式,并以此进行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传授先进的教学方法,带动本专业的建设、发展; 负责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带动骨干教师进行课程开发 ;负责聘请行业企业专家 参与 校本教材的 建设 与 开发 ; 主要负责校内外 实习 实训基地规划和建 设 , 带动骨干教师开展实训项目开发 ,进行 技术服务,解决行业技术难题,带动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专业带头人培养措施见表 5。 16 表 5 专业带头人培养措施表 被培养人 培养项目 培养内容 培训地点 时间 /次数 原有带头人和引进的 带头人 境外培训 学习高职办学模式 学习高职职业课程体系开发 学习国外先进职教经验 带课程开发课题考察国外职业教育 德国、加拿大等 两年内,出国培训不少于 2 人次,每次不少于10 天 原有带头人和引进的 带头人 国内交流 国内培训 学习高职办学模式 学习先进职教经验 学习高 职职业课程体系开发 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 深圳、天津师资培训基地,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 每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全国研讨会,到兄弟院校交流 10 天以上,参加1 次教育部师资培训 原有带头人和引进的 带头人 项目开发 参与企业开发新产品 参与铁路电气化科研项目 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新技术推广 合作企业 每人每年至少参与一项企业技术攻关课题 原有 带头人 企业 实践锻炼 学习先进铁道电气化技术 参加生产实践提高技能 联系合作办学 参与企业员工培训 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 中铁建 电气化局集团公司 原有专业带头人每年到企业实践锻炼不少于 1个月 骨干教师的培养与引进 在现有 双师素质 教师中选拔 5 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且在 企业 有现场 经历的教师进行培养 ,同时引进 2 名骨干人员作为专任教师。 到省内相关 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培训,主要进 行 教学方式、方法等培训;到企业 参加 实践锻炼 ,提高实践技能,拓展实训项目。 了解企业科学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在 本 专业 的专业建设 、课程 开发 、实训基地建设和技术服务等方面成为骨干, 并在教科研、特色教材的编写等方面起主要作用。 骨干教师培养措施见表 6。电气化铁道供电专业建设方案(黑龙江)
相关推荐
需求。 考虑到目前我国配电变压器生产厂家的情况和实现 电力设备逐步向无油化过渡的目标,可选用干式变压器。 表 S950/10变压器参数表 型号 电压组合 连接组标号 空载损耗 负载损耗 空载电流 阻抗电压 高压 高压分接范围 低压 S950/10 10177。 5% 10。 6 Y,yn0 7 7 4 所用电接线方式确定 所用电的接线方式,在主接线设计中
存储器内。 PLC 硬件结构图如图 1 所示。 图 1 PLC 硬件结构图 1. 中央控制处理单元 (CPU) 可编程控制器中常用的 CPU 主要采用通用微处理器、单片机和双极型位片式微处理器三种类型。 通用微处理器有 8080、 808 8028 80386 等;单片机有 803 8096 等;位片式微处理器的 AM2900、 AM2903 等。 FX2 可编程控制器使用的微处理器是 16
过调节触发装置 GT 的控制电压 Uc来移动触发脉冲的相位,以改变整流电压 Ud,从而实现平滑调速。 用触发脉冲的相位控制整流电压的平均值是晶闸管整流器的主要特点,而且该系统具有调速范围广、精度高、动态性能好、效率高、易控制等优点,因此,在工业上得到普遍应用。 但是晶闸管还存在以下问题: 1)晶闸管的单向导电性 给系统的可逆运行带来一些困难; 2) 晶闸管的过载能力小,要限制过电流和反向过电压
脚均上电。 当选档杆在 R1 档 位置时, a 点位置和第二个小磁片对齐, a 点对应管脚上电, b 点对应管脚为 0V。 当选档杆在 45 档位置时, b 点和第一个小磁片对齐, b 点对应管脚上电, a 点对应管脚为 0V。 a 点和 b 点分别对应单片机管 脚 和 ,由此可得选档位置逻辑表,如下表所示: R1 档 23 档 45 档 引脚 5V 5V 0V 引脚 0V 5V 5V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