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项目建议书内容摘要:

这样,每年节省下来的钱可以发展其他产业 ,增加农民的收入,给农民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其次,在桑园坝行政村有大量的核桃、板栗、果树、蔬菜等种植,这些残枝残叶可以收集起来作为沼气的原料。 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节约了能源。 还有,还有一些废水废渣也是沼气池很好的原料,例如豆腐乳的废水废渣等等。 二、桑园坝行政村特殊有利的社会条件 ,推广沼气池作为这个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高度重视。 全国已经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只要我们做些简单的改进,便可以在桑园坝行政村安装,到时并有专业人 员指导。 ,园坝行政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正在稳步上升。 既然沼气池对于提高生活质量有那么多的好处,而所需要的投资并不太,是大多数农户承担得起的,那么他们这个方面的要求将会越来越迫切,他们会积极配合的。 三 桑园坝行政村的制约因素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推广还存在不少困难。 我们更要看到,通过全乡干部群众的努力,所有这些困难都是能够克服的。 1. 资金的困难。 虽然我们可以提供一部分资金,但仍然不够,当地农户和政府还要投资一部分 资金。 2. 温度对沼气发酵影响很大。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越快,沼气产量越高。 提高温度,可缩短有机物在池中的滞留时间,提高产气量。 农村家庭户用沼气池一般适应于 10~20 度的常温发酵区,温度高些效果更好。 桑园坝行政村的气温并不是每天如此,但这个问题可以在技术上解决。 对策与建议 为了切实做好近几年内在桑园坝行政村沼气池的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供有关领导和决策部门参考。 一 进一步提高认识 这项工作的主体是桑园坝行政村的农户,就必须把宏观上的大道理具体化为农民普遍能接受的小道理,就必须认准这项工作与农民切身利益的结合部,并把这个结合部作为我们进行思想工作的切入点。 使农民在认识到修建沼气池的生态效益的同时,突出其在使用上的经济性、适用性、方便性和舒适性,并在切入点内外进行有关科学技术知识的延伸。 二、加快生物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人们往往忽视了,垃圾也是可供人们利用的宝贵资源,所以我们必须让人们认识到我们可以变废为宝。 第三章 项目区概况 一、自然资源概况 境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地域辽阔,资源丰富。 有森林面积 万亩,栎、桦、 松、柏极为丰富;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羚牛、大熊猫、毛冠鹿、黑熊、红腹锦鸡、大鲵等,桑园省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已经省政府批准立项,正在加紧建设中。 俗称“山珍”的野生菌类资源乳菇、猴头菇极有开发价值。 有金、铜、铅、锌等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 全乡耕地面积 2124 亩,其中水田 493 亩,旱地 1631 亩,土特产主要有香菇、木耳、黄花、板栗、核桃以及野生天麻、杜仲、党参、西洋参、当归、玄参等。 二、水资源与开发 该地水源发达,太白河穿境而过,从小川子和范条峪流出的两条河流使本地的水系更为庞大,河水清澈见低 ,并有大量的鱼游来游去。 这些水可以直接用来作为生活用水,甘甜可口。 当地农民利用先天的水自然优势进行农田灌溉,水产养殖。 现在正在筹建一个水力发电站(正在兴建一些基础设施)。 三、社会经济状况 该地区经济状况很不平衡 ,也很不稳定,从总体上说种植香菇木耳是他们的主要收入,但是封山育林后,收入明显减少。 在范条峪村民利用当地的优势,种植木耳香菇可带来客观的经济收入,小川子利用山大和海拔高的优势采集野生中草药(猪苓)和发展西洋参,这些都是他们收入的渠道。 在桑园坝和徐家坝主要以种植作物产生经济效应。 外出打工的人均年收入为 1000 元左右,在家农户的人均年收入为 800 元左右。 当地农民刚能收支平衡或入不付出,几乎每家都有外债,社会经济状况不容乐观,急需改善。 四、教育文化 此地教育文化水平低下,好多村民是小学或初中文化水平,在新成长的一代中受高水 平教育的人数也很少。 此地上学困难,有 80%的小学儿童就要住校,教学设施和环境差,为提高教育文化水平带来了很大障碍。 造成失学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较底,学生消费是家庭的主要消费之一,但大部分儿童都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五、农业发展概况 该乡以第一产业为主, 由于经济和交通的制约因素,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没有兴起, 主要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农业比较落后,耕地以牛为主。 种植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土豆,油菜,黄豆,其中玉米的种植面积较大。 没有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农业害虫较少。 水稻产量约为 600 斤 /亩,玉米 800 斤 /亩,大豆产量不稳定,农户种植面积很小。 在 2020年左右开始发展黄姜种植,但黄姜的价格下跌很快,大多数的农户是亏本。 中药材方面有黄姜,天麻,猪苓,目耳,香菇,西洋参,退耕还林后,经济林主要有核桃,银杏,杜仲,板栗,但树种较小,不能创造经 济效益。 项目区农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留坝县桑园乡是一个一直种植业为主,林副业为辅,兼营养殖业的典型农业乡。 全乡总人口 2074 人,共有耕地面积 2124 亩,其中水田 493 亩,旱地 1631 亩,土特产主要有香菇、木耳、黄花、板栗、核桃以及野生天麻、杜仲、党参、西洋参、当归、玄参等。 能源供应方式主要以薪材为主。 全乡人均耕地仅一亩多,稀少的土地业已成为制约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另外制约我国大多数农村经济发展的交通问题在这个地方同样存在。 基于当地实际情况,我对提出在平地上种植无公害蔬菜,在坡地上种植核桃、板栗 、银杏等经济林木,在家中以沼气替代薪材,发展三位一体的新型生态农业,促进当地农业飞速发展。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结合国家关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关法律和方针政策 ,确定桑园自然保护区的总体目标是 :保护生物多样性 ,特别是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 ,保护范条峪水源涵养地 ,结合自然保护事业开展科研和监测活动 ,为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发展经济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 立足当地的自然环境寻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项目。 同时要遵循 wwf 的发展宗旨: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确保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 减少污染和浪费性消费的行动。 我们计划以桑园坝乡田坝村为试点,建立新型能源示范村。 以 wwf 的资金投入为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