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__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内容摘要: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 因此,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 物理教学中的概念、规律、原理、定律、方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多重思维,抽象概括得出的。 离开了实验,物理 教 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实验不仅是探求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变化规律的研究活动,也是检验物理学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而且是物理教学的重要 手段,更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9]。 实验教学主要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内小实验几类,在物理教学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创造性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实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开阔眼界 在物理学习中, 学生 需要学会 自主 学习,会 构建物理概念和规律, 然而要获得此能力 必须具有相应足够丰富的感性认识,才能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 日常生活中的 感性认识上升为 物理学的 理性认识。 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够接触了一些物理现象, 积累了不少有关物理的感性认识, 但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 仅靠直接观察与生活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生活中直接观察到的往往是各种现象交织在一起,内在的本质特征常常被外显的非本质特征所掩盖了 ,以及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限,不能很好的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正确地认识事物及现象。 另外,自然界中的许多物理现象,并非随时都能观察到,往往受到时间、 6 环境、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制约。 更何况有些现象,在自然界和平时日常生活中也难以观察到。 而物理实验恰能弥补日常观察的不足,可以运用仪器、设备提供精心选择的、简化的和纯化的素材使物理现象反复再现,从而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研究,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 具体的认识, 获得更多有关物理的感性认识,同时开阔眼界。 实验 创设 教学 情景,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兴趣是最好 的 老师”,兴趣是产生动机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对象发生了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热爱物理,提高学习物理效率。 而 实验是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感性认识重要来源, 因为 物理实验具有直观、真实、形象和生动的特点, 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直觉兴趣。 例如,“水中燃烧的蜡烛”、“纸锅烧开水”、“煮金鱼”等实验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结果,可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唤起他们的 好奇心,所以,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很自然地会产生自己操作的欲望。 教师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学生的操作兴趣,多让学生动手,学生的兴趣会进一步提高,产生探究因果关系,得出解释物理现象的结论,发展为因果认识兴趣。 使学生的直接兴趣转化为探求科学知识的持久兴趣和饱满热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实验 通过 对物理教学 创设具体教学情境 ,强化教学过程生动活泼,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促进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对深奥复杂的物理现象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引 发 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同时 实验又能提供 学生 多种探究和学习 的方法,提高教 学效率。 ( 1) 例如:讲解“ 大气压强 ”时,若不安排实验,按照课本顺序平铺直叙也能把课文讲完,这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若安排以 下 实验 ,创设教学情景, 则可以学生 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覆杯实验。 一小片 纸片和 一个饮料瓶,一小水槽水。 先简单地把纸片放到瓶口,然后倒立放置,让学生观察,纸片掉落;把饮料瓶灌满水,倒置水会流出; 7 然后让学生猜想把饮料瓶灌满水 , 盖上 纸片,倒置会出现什么情况,猜想之后做覆杯实验。 实验结果会与很多学生的猜想不一致,激起他们的好奇心,进而解释原因,学生会很集中注意力,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大气压的存在。 ( 2) 例如:讲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时,其实其实际内容就一句话 ——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若不安排实验,按照课本顺序刻板地描述几个相关实验,总结一下结论就没了,学生根本就不会产生很强的好奇心和兴趣,深刻地记住结论,甚至会依照自己的理解记成相反的结论。 若课前安排一个这样的实验,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用 两吸管吹水雾 实验。 大半杯水,两根不太长的吸管。 讲新课前说 给同学们玩个小魔术,首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接着讲解实验的做法,可以让学生自愿上去做。 实验成功之后让学生 进行 思考 、 讨论, 解释原因, 激起兴趣, 可以 通过 查阅资料很容易地得出结论,掌握本节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由生命科学的研究可知,不同的信息对人体大脑中不同的部位产生刺激作用,如文字信息传向左半脑,引起抽象思维,形成概念,完成数字计算和演绎;而实验 观察所产生的形象信息和图景信息将传向右关脑,引起形象思维,形成 图景。 因而,实验教学的加强,可使教学活动中的文字信息和图形信息交替传递到大脑的左半部和右半部,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部分在左、右半脑交替出现并互相补充,思维品质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也就相应地提高。 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能力 随着科学 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竞争趋于激烈,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愈发显得重要。 欲使我们的学生在将来的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实验教学和实验制作活动的开展,能起到这一作用 [10]。 首先 ,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 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实验教学组织形式, 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民主性, 积极创设 轻松愉快的 物理教学情境, 8 激发学生好奇心,进行积极思考; 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 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 , 从独特的角 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其次, 虽然人的活动的动源是需要,学生的学习同样如此。 但是人的活动的产生、持续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和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 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获得的。 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 创新 能力。 实验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 , 做实验的过程就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 学生的观察 能力 、 动手操作能力 、 实验能力 、 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等, 这些能力的培养 都可以通过实验获得。 实验培养 观察能力 观察是应用各种感觉器官对实验现象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实验为学生提供了特定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有了 形象的对象, 直观 的观察 ,可以看到研究对象从出现、发展、到消失的全部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才有可能成功,因此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培养观察能力对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实验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都需要学生仔细观察仪器装置的构造、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现象发生和变化过程等。 例如,实验中每使用一件新仪器,学生要学会观察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学会校零;观察时要心中明确每一步骤的观察任务,对稍纵即逝的观察现象要捕捉及时,必要时还要反复实验强化观察印象。 9 .2 实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物理是一门逻辑能力很强的学科, 理论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 很强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但缺乏 操作性。 因为物理也是一门实验学科,需要很强动手能力。 而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动手能力的环境,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之理论与操作有机结合。 通过实验,让学生独立操作,反复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技巧 [11]。 教学中应注意,教师的演示操作要规范、正确、熟练、快慢适当,便于学生观察和模仿;对基本仪器的工作原理、装配、调整、操作办法、注意事项、数据的正确获得和处理等,教师要重点示范操作,并随时了解学生在观察实验时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控。 在实验中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动手操作和足够的动手操作机会,抓好实验过程中 的分工协作,确保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参与,避免个别学生霸占实验,其余学生看实验的现象,促进全体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 、逻辑推理能力和归纳总计能力 实验教学 若只 停留在 看看 、 想想水平,距离教学的 目标 要求甚远,只有 恰当地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才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例如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首先利用手中的粉笔平跑出去,让学生观察其运动轨迹,接下来作假设重力突然消失,粉笔的运动轨迹又会是什么样。 可以从受力方向与速度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