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涤纶纤维行业调查报告内容摘要:

业供应商议价能力 根据前面涤纶纤维原材料的分析可以得出,现阶段 PTA及 PTE的产能增长迅速,并将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而 MEG则依然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国内MEG产能的扩张将使得我国对进口依赖程度有所降低,但供不应求的局面仍将持续。 而色母粒的市场竞非常激烈,而对于那些高品质的色母粒议价能力较弱,综合来看,现阶段涤纶纤维行业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弱,但未来将有所提高。 供应商对涤纶纤维行业的议价能力分析 指标 表现 结论 企业数量 PTA 及 MEG 产能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大型的石化企业,垄断性较强,进入门槛较高。 一般色母粒的集中度不高 ,高端色对涤纶纤维行业议价能 母粒的主要集中在外国几家知名企业手中。 力较强 产品独特性 90%的 PTA 产品用于生产涤纶纤维, MEG 产品也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 PTA 及 MEG 产品没有所谓的独特性。 色母粒的用途也主要用于有色涤纶纤维的生产 对涤纶纤维行业议价能力降低 原材料所占比重 PTA、 MEG、 PET、色母粒 采购成本在涤纶纤维原材料成本中的占比较大,在 88%左右。 对涤纶纤维行业议价能力较强 (四)行业购买者议价能力 整体而言,我国涤纶纤维行业对下游纺织行业的议价能力较强,主要表现如下。 我国涤纶纤维行业对下游行业的议价能力分析 指标 表现 结论 用户数量 我国纺织企业数量众多,远远高于涤纶纤维企业数量,且纺织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竞争激烈。 用户数量多、市场大,涤纶纤维行业对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强。 购买数量 涤纶纤维在我国纺织服装面料中价格低廉,应用最广泛,近年来涤纶纤维产量在化学纤维产量中的占比在 80%以上。 涤纶纤维行业对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强。 转换成本 目前涤纶纤维相比其他合成纤维及天然纤维,具有强度高、弹性大、耐热、耐光、耐腐蚀等特点,棉型涤纶纤维还可以替代棉花作为棉布面料的替代原材料。 简而言之,其他纤维对涤纶纤维的替代性威胁较小,替换成本较大。 涤纶 纤维行业对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强。 同质化程度 由于我国涤纶纤维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研发与营销能力弱,在常规涤纶纤维领域同质化程度较高。 在差异化、高性能涤纶纤维领域同质化程度较低。 产品同质化严重,使得涤纶纤维行业对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弱。 但差异化、高性能纤维对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强。 (五)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 2020 年至今,国内棉花价格高位运行,且国内外棉价差较大,使得棉花逐渐成为纺织服装行业的 奢侈品 ,其对涤纶纤维产品替代性大幅下降。 预计2020 年,国内棉价有所下降,国际国内棉价差有所缩小,对涤纶替代性威胁有所恢复。 而 转基因 有色棉的种植也会对行业形成一定的威胁。 六、 上游产业信息 有色 涤纶纤维 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石化产品中的 色母粒 和 PET,约占产品成本的 88%。 PTA的生产地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和西欧地区,其中:亚洲地区的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 81%左右,北美和西欧的生产能力远远低于亚洲。 随着国内对 PTA的需求不断增加,大量民营聚酯产能的投建加剧了对 PTA的需求,同时也推动了我国 PTA产能不断增长,国内 PTA供需矛盾有所缓解,2020 年我国 PTA的产能达到 2020 万吨左右。 2020 年以来,有长乐、盛虹、明辉、翔盛、东营汇金、金纶、双兔新材、鑫东华、荣盛、新民、桐昆、正凯、华润 包装 、广 东泰宝等 400 多万吨聚酯能力投产。 此外 2020 年计划投产的装置仍有 200 余万吨。 新产能集中上马必然将增加市场供应压力,由于需求低迷,老装置处于低负荷运行,再减负的话将大幅提升生产成本,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而产能的迅速扩张也预示着我国PTA即将走入全面过剩状态。 虽然各 PTA项目纷纷延期投产,但产能过剩已成为不争事实。 对涤纶纤维行业的议价能力将有所下降。 20202020 年我国 PET 产业链各环节供给量呈供大于求趋势(单位:万吨) 色母粒行业竞争比较激烈,在高端产品领域,来自国际大品牌以及国内大型上市公司的竞争优势十分明显,而中低端领域,存在大量中小型作坊式企业,这样的企业规范度低、技术含量较低,生产能力薄弱,市场竞争力较弱。 亚洲地区的其他国家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