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世纪城五期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竖向承重利用下部模板支撑架,并在布料杆支腿及中心位置各增加一根碗扣支撑,且将布料杆部位的横杆步高加密到 600mm。 其它部位混凝土浇筑 ( 1)楼梯混凝土应分步振捣密实,踏步面要求搓抹平整。 ( 2)装饰垛表面、女儿墙顶部等收头边角部位,要先后分三次搓抹平整,保证棱角方正,表面无裂缝。 ( 3)后浇带混凝土待结构封顶 1 个月后安排浇筑或根据沉降观测结果,由设计确定浇筑时间,采用提高一个强度等级的膨胀混凝土浇筑,要求后浇带两侧表面过渡平整。 施工缝留置及施工要求 施工缝的留设 ( 1)楼梯施工 缝留置在平台跨中 1/3 范围内及梯段上三步位置。 ( 2)楼层及墙体 、柱子 竖向施工缝 均 留置 板顶 处。 ( 3) A 地下室框架柱施工缝留设在梁底。 施工要求 ( 1)标准层墙体混凝土浇筑高度为板底上 20mm 处,柱混凝土浇筑至梁底上20mm 处。 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提前浇水充分湿润。 ( 2)墙、柱头水平施工缝在拆模后应进行弹线切割,切割位置于梁底、板底上 5mm 处,要保证施工缝水平顺直。 ( 3)楼梯间施工缝留置在平台梯段 3 步处。 ( 4)竖向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剔除松动混凝土,露出石 子,清理干净,并沿垂直方向弹线切割,保证施工缝密实顺直。 ( 5)施工缝采用竹脚板支挡,缝隙处粘贴海绵条,粘贴方法详模板施工方案。 ( 6)地下室外墙水平施工缝处设 钢板止水带 ,止水 带 应设置在墙体截面中心位置,该施工缝处不得过早提前浇水,浇筑混凝土前半个小时内可进行适量浇水。 ( 7)基础底板 后浇带 、地下外墙后浇带及地下室外墙竖向施工缝处设 3300 钢板止水带,止水带要安装牢固,要保证止水带外露出混凝土面尺寸为150mm。 ( 8)为了使后浇带内积水顺利抽出来,在每条后浇带上留设 2 个 300 300 400 集水坑(垫层 施工时应留设好)。 ( 9)后浇带内竖向模板,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一天后即可拆除,并剔除浮浆和松散石子,水平后浇带加竹胶板盖严,两侧抹 50 高挡水台,防止杂物进入后浇带内。 ( 10)基槽土方回填前,应将后浇带清理干净,剔除松散混凝土至密实处,并沿边切割整齐,用 1200mm 宽 120mm 厚砖墙封挡严密。 ( 11)施工缝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 前,不得进行剔凿作业。 混凝土拆模 拆模强度应满足如下强度要求: ( 1)墙、柱、梁侧模以不粘模、不缺棱掉角为准。 ( 2)板底及梁底模: 跨度在 2 米及 2 米以下的板的模板, 混凝土拆模需要强度为设计值的 50%,一般须经过 7~8 昼夜后才可拆除;跨度在 2~8 米及跨度在8 米以下的梁底模和板需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一般需 16~23 个昼夜后方可拆模,跨度在 8 米以上的承重结构底模及悬臂梁和板需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一般需 28~30 个昼夜后方可拆除。 但还应满足常温不少于三层连续支撑。 混凝土的养护 ( 1)楼面采取浇水养 护。 ( 2)墙体混凝土用喷雾器向混凝土表面喷洒。 ( 3)柱子采用围麻袋片或塑料布进行养护。 ( 4)本工程结构混凝土养护 14d。 ( 5)后浇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为 28d。 ( 6)设专人负责养护, 2 人一班,进行连续循环浇水,使混凝土表面湿润。 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方案及 测温控制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考虑到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在混凝土配合比及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如下问题: ( 1)选用 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粗砂, 5~ 40mm 碎石。 ( 2)外加剂采用 YQH 防水剂,在混凝土中掺入水泥重量 2%,初凝时间控制在 10~ 12h。 ( 3)掺入 I 级粉煤灰,以替代部分水泥用量,推迟混凝土强度的增长,采用 R60= 35N/m m2代替 R28= 35N/m m2,从而减少水泥水化热的不利影响。 ( 4)施工期间,要根据天气及材料等实际情况, 及时调整配比,并且应避免在雨天施工。 ( 5)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保证骨料级配良好。 控制石子、砂子的含泥量不超过 1%和 3%,且不得含有其他杂质。 ( 6)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 、温度控制 为控制好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不超过 25℃,施工中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必要时用湿润麻袋遮盖泵管。 ,避免内、外温差过大和干缩而产生裂缝,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保温养护时间 根据测温控制,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基本相同时,可缓缓撤掉保温养护层。 保湿养护不得少于 14d。 保湿保温养护措施:混凝土表面采用 1 层湿麻袋+ 1 层塑料薄膜;筏板内集水坑和电梯基坑采用灌满水保温(坑内侧模板不拆除)。 同时还要进行混凝土热工计算。 、浇筑方案 (一)本工程地下室底板、筏板砼施工因筏板尺寸不大,为防止冷缝出现,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施工时由东往西采取斜面分层、依次推进、整体浇筑的方法,使每次叠合层面的浇筑间隔时间不得大于 8h,小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混凝土浇筑 方法为斜面分层布料方法施工,即“一个坡度、分层浇筑、秩序渐进”。 在各自范内,围地泵采取“一”字形行走路线,地泵浇筑速度 40m3/h。 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为 8~ 10h。 凝土采用机械振捣棒振捣。 振捣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上下抽动,均匀振捣,插点要均匀排列,插点采用并列式和交错式均可;插点间距为 300~ 400mm,插入到下层尚未初凝的混凝土中约 50~ 100mm,振捣时应依次进行,不要跳跃式振捣,以防发生漏振。 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 30s,使混凝土表面水分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 止。 为使混凝土振捣密实,每台混凝土泵出料口配备 4 台振捣棒( 3 台工作, 1 台备用),分三道布置。 第一道布置在出料点,使混凝土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第二道布置在坡脚处,确保混凝土下部密实;第三道布置在斜面中部,在斜面上各点要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距离和插入深度。 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水泥浆较厚,且泌水现象严重,应仔细处理。 对于表面泌水,当每层混凝土浇筑接近尾声时,应人为将水引向低洼边部(处)缩为小潭,然后用小水泵将水抽至附近排水井。 在混凝土浇筑后 4~ 8h 内,将部分浮浆清掉,初步用长刮尺刮平,洒少许的干净细碎石 ,然后用木抹子搓平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