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内容摘要:

%左右。 目前这些项目运行正常,尚无坏账。 3.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所促进产权流转 2020年 10月 13日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成都市农村产权交易所,各区 (市 )县根据自身实际,在制定相应流转办法的基础上,积极搭建产权流转有形市场。 截至 2020 年未,产权实现流转 万宗,流转金额 亿元。 特别是通过交易所公开竟价,成都市兴城投资公司拍得蒲江县大兴镇等地的“综合整治”项目。 (二 )成都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规划目标 1.成都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背景 成都市 2020 年就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 2020年以来,成都市已实施土地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挂钩项目135 个,投入资金 亿元,整理土地面积 125 万亩,新增耕地 19 万亩,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和聚居点 351 个,改善了 万农民的居住条件。 2020 年,成都市成为国土部批准的全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城市。 2020 年 4 月,国土资源部批复成都市第一批挂钩试点项目 10 个,挂钩周转指标 7324 亩。 从 2020 年起,我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在总结全国农村土地整治实践工作经验,尤其是总结了天津市滨海新区与成都市这方面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已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被正式写入 2020 年中央 1 号文件和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2.成都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启动及规划目标 2020 年 11 月 8 日,在金堂县三溪镇举行了成都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启动仪式,这是继 2020 年四川省政府在金堂县启动“金土地工程”以来的又一举措。 成都市提出要用 5~6 年时间全部完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平均每年整理耕地 50万亩,整理农村居民点 5~ 6 万亩,新增耕地面积 (占补平衡指标 )4~ 5 万亩,节约农村建设用地 3~ 4 万亩,每年改善 6~8 万户农民的居住条件。 未来,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农地土地综合整治将成为主流形式。 三、成都市农村产权改革的成绩与不足 (一 )成都市农村产权改革取得的成绩 1.由一体向统筹,完成华丽流畅的跃升成都市委市政府理论联系实际,锐意进取,率先在全国开展“城乡一体化”社会经济实践,为获得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荣誉与重任奠定了坚实的制 度创新、政策创新的基础,形成了思想观念新、创新意识强、改革与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队伍。 特别是在前期提出“三个集中”的思路与建立的配套机制、办法,直接为农村产权改革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与实践经验。 在此基础上,制度的延续性,保证了制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为农村产权改革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与政策推动的动力机制。 2.抓时代机遇,迎地震灾害挑战,奠定城乡统筹的坚实经济基础 成都市委市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与世界范围的产业转移的机遇,对成都市科学定位,制订和用好招商引资政策,提高了城市的品质和核心竞争力 ,特别是用好用足了灾后重建的政策与资金,经济发展形势喜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三最”目标逐步实现,为农村产权改革提供了“城市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