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城镇体系规划综合报告内容摘要:

县、福贡县、贡山县),规划总面积 14703 平方公里。 三、 规划理念 (一)科学发展观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城镇体系规划( 2020- 2025) ★ 综合报告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十一五 ”规划 《纲要》 强调: “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 对于现阶段我国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能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来解决。 怒江州的水电开发、产业布局 、城镇体系等发展目标应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通过统筹兼顾实现州域内各城镇及整体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我们以改变增长方式的五个方面作为基本要求,即:  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从单纯追求速度、数量转变为速度、数量、效率、质量并重的增长方式;  由资源消耗型发展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转变,处理好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关系;  由外需拉动型发展向内需拉动型发展转变,处理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关系;  由倾斜型发展战略向均衡型发展战略转变,即处理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一、二、三产业间协调发展的关系;  由效率优先的分配模式向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模式转变。 因此,怒江州城镇体系规划要从怒江环境承载力的客观限制,从怒江州城镇体系的战略产业分工,从怒江州城镇体系在云南各城镇群中的地位,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研究怒江州的区域功能定位、城市化及城镇发展战略、城镇体系空间网络组织、城镇体系等级规模、职能结构等内容。 (二)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和谐 (协调 )发展 区域有大有小,从一个镇、县、省到一个国家,乃至全球。 小区域组成大区域。 区域是由地表岩石、矿产、土壤、水、生物和大气 等自然系统与农业、工业、交通、建筑业、商业、旅游业、金融保险业、环保环境业、劳动服务业、医疗卫生、科技文教、管理机构和人口等经济社会系统以及介于自然和经济社会之间的排放废物组成的综合体。 其中,自然诸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动能和运动方向的有机整体 —— 自然生态系统;同样,经济社会诸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动能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城镇体系规划( 2020- 2025) ★ 综合报告 4 和运动方向的有机整体 —— 经济社会生态系统。 二个生态系统之间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更大的有机整体 —— 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自然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之间也是相互作用和联系的。 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和谐 (协调 )发展有三层含义: 和谐 (协调 )发展。 自然、经济社会系统相互和谐 (协调 )地发展。 其内部的子系统之间、诸元素之间都相互和谐 (协调 )。 这样就能消除人口拥挤、资源枯竭、供应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避免出现各种问题。 趋优发展。 自然 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结构、内部关系趋优,越来越好;发展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趋优,越来越高。 这包含了以往所说的良性循环。 (3)可持续发展。 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和谐 (协调 )发展,既包括了可持续发展,又高于、优于可持续发展,是永恒的、越来越好的、最优的发展,是发展的最高目标。 2l 世纪的今天,人类经济社会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应该走向这种高级的发展。 2020 年 8 月,国家发改委主持召开了《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审查会,会议通过了在怒江中下游建两个水库(松塔、马吉)进行 13 级水电梯级开发的方案,总装机 21320MW,年发电量 亿千瓦时。 方案中怒江州境内有马吉、鹿马登、福贡。 碧江、亚碧罗、泸水、六库、石头寨 8 个梯级。 怒江境内 8 个梯级修建后,水库淹没与移民对怒江州的城镇空 间布局、发展规模有重大影响。 因此,以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和谐 (协调 )发展为规划理念,不仅是怒江水电开发形势所需,也是怒江州城镇体系发展客观要求,更是怒江未来发展各级城镇的依据。 四、 规划思路、重点与技术路线 (一)规划思路 依据大战略 怒江州发展的背景大战略包括三方面。 一是国家西部大开发,二是在国家战略背景下云南的战略,三是怒江州构建“三基地、一品牌”( 国家级水电基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城镇体系规划( 2020- 2025) ★ 综合报告 5 有色金属基地、多元民族文化基地和生态多样性基地,怒江的峡谷)的战略。 立足大区域 怒江州的发展,在产业、交通、资源等方面和 大区域直接相关。 本次州域城镇体系规划,必须把怒江州域放在区域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研究,重视怒江州发展与周边州市、国家的关系。 完善大交通 怒江州州域城镇发展落后的局面,交通薄弱是关键性原因,城镇间联络不畅,产业和资源、市场间联系不畅,使得怒江州城镇体系“不成体系”,为实现“三基地、一品牌”战略,州域交通条件必须要有飞跃性改善,公路、铁路、航空结合的大交通体系是怒江州城镇体系健康发展最为重要的支撑。 利用大资源 怒江州域经济的发展,目前主要依靠的是旅游及兰坪的矿藏等资源,未来怒江州的发展资 源仍然是主要依托,但除了矿藏外,还应开发利用水能、林果等资源,并且要充分利用缅甸的农林、矿藏资源,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强与发达地区的联系,利用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谋求本地区的跨越发展。 (二)规划重点 怒江州的区域功能定位; 怒江水电开发对城镇发展、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城市化及城镇发展战略; 城镇体系空间网络组织; 城镇体系等级规模、职能结构; 基础设施协调;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城镇体系规划( 2020- 2025) ★ 综合报告 6 (三)规划技术路线 本规划技术路线如图所示: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城镇体系规划( 2020- 2025) ★ 综合报告 7 第二章 怒江州州 情分析 一、 区位与行政区划 (一) 地理位置 怒江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纵谷地带的怒江、澜沧江、独龙江峡谷。 地理坐标为东经 98176。 39′ ~99176。 39′,北纬 25176。 33′ ~28176。 23′之间。 北与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接壤,东面是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德钦县、维西县、丽江县和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剑川县、云龙县、南面是保山市的隆阳区、腾冲县,西与缅甸毗邻。 东西横距 153 千米,南北纵距 千米,总面积 14703平方千米,国境线总长 千米,占中缅边境线的 20%。 州域中心六库位于怒江州域的最南位置。 六库是怒江州州域的中心地。 根据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特勒( )的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包括中心地、中心地市场区、中心地的空间结构等内容。 中心地的主要职能是供应货物和服务,即市场、交通和行政管理。 中心地形成的主导因素也是市场、交通和行政管理。 克里斯特勒根据以上三个主导因素,将中心地空间分布模式划分为三种。 市场主导、市场最优的原则与模式 —— 在市场主导下, K= 3,平均一个中心地要供应、服务 2 个次级中心地和 3 个次级区域。 交通主导、交通最优的原则与模式 —— 在交通主导下, K=4,平均一个中心地 要供应、服务 3 个次级中心地和 4 个次级区域。 行政主导、行政最优的原则和模式 —— 在行政管理主导下。 K=7,即平均一个中心地要管辖、服务、供应 6 个次级中心地和 7 个次级区域。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城镇体系规划( 2020- 2025) ★ 综合报告 8 图 2- 1均衡状态下的中心地模式 克里斯特勒认为,集镇 (低级中心地 )应均匀分布在整个区域 (国家 )。 市场、交通和行政共同对中心地的形成和配置起作用。 然而,在开放、便于通行的地区(如平原 ),在经济发达、商业活跃的地区,市场起主导作用,易形成或配置市场最优模式;在与外隔绝的地区 (如山间盆地 ),在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区,行政起主导作用,易形成或配置行政最优模式;新开发的地区或年轻的国家.交通线对移民来说起着先锋作用,交通起主导作用,易形成或配置交通最优模式。 分析区域经济系统的结构可以看出,行政主导形成的或按行政最优原则布局的中心地系统是封闭的,市场经济不活跃;交通和市场主导形成的或按交通和市场最优原则布局的中心地系统是开放的,经济活跃、发达。 因此, K 值从大到小,经济逐步繁荣、发达,是社会经济系统空间结构发展、进化的标志。 关于城镇与区域的关系:克里斯特勒认为,社会经济活动向区域的中心点 —— 中心地集聚;中 心地是区域的核心,是一个特定区域的统帅;城镇依赖于区域产品的集散,并向周围区域提供货物和服务;一个城镇要有一定区域及其相应的一定数量人口维持。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怒江州的中心地六库是按行政主导形成的或按行政最优原则布局的中心地,其系统是封闭的,市场经济不活跃。 (二)行政区划 截至 2020 年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辖 2 个县、 2 个自治县 , 州人民政府驻泸水县六库镇。 全州有 9 个建制 镇、 17 个 乡、 3 个 民族乡, 10 个 居委会、 258 个 村委会。 各县行政区划如下: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城镇体系规划( 2020- 2025) ★ 综合报告 9 泸水县 : 六库镇、鲁掌镇、片马镇、上江乡、老窝白族乡、大兴地乡、称 杆乡、古登乡、洛本卓白族乡 ,共 3 个镇、 6 个乡(其中 2 个民族乡) , 4 个居委会、 71 个村委会。 2020 年 1 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县政府驻地从鲁掌镇迁移到六库镇。 福贡县 : 上帕镇、匹河怒族乡、子里甲乡、架科底乡、鹿马登乡、石月亮乡、马吉乡 ,共 1 个镇、 6 个乡(其中 1 个民族乡) , 有 57 个村委会。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 茨开镇、丙中洛乡、捧打乡、普拉底乡、独龙江乡 , 共 1 个镇、 4 个乡 , 1 居委会、 27 村委会。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 : 金顶镇、拉井镇、营盘镇、通甸镇、河西乡 、中排乡、石登乡、兔峨乡 , 共 4 个镇、 4 个乡 , 有 5 个居委会、 102 个村委会。 二、 自然环境与资源特征 (一) 地形、地貌和地质特征 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怒江州境内自东向西为云岭、澜沧江、碧罗雪山、怒江、高黎贡山、独龙江、担当力卡山等四山三江横断排列,山地面积占 97%以上,地势北高南低,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 自西向东有北南走向的褶皱山系和 3 条由北向南大江深切谷相间排列,贯穿全境,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山峡谷之一。 怒江峡谷长 316 千米,平均深 2020 米,汛期呈 U 型,旱期呈 V 型。 除兰坪的通甸、金顶有较为开阔的山间槽地和“ 三江”河各边的一些冲积扇、冲积堆、冲击裙以外,多为高山陡坡之地。 据省测绘局 1984 年的资料,除兰坪县外的全州土地面积中,坡度在 25176。 以上面积为 平方千米,占 %,坡度在 35176。 以上的 平方千米,占 40%。 全州海拔 4000 米以上的山峰多达 40 余座。 最高峰为高黎贡山楚鹿腊卡峰,海拔 5128 米,有长约 3 千米的现代悬冰川、冰舌前缘下伸到海拔 4000 米处;最低点为海拔 738 米的泸水县境内蛮云村怒江边。 地质特征 怒江州地处濒临欧亚和印支两大板块的结合部, 属喜马拉雅山地槽区的察隅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城镇体系规划( 2020- 2025) ★ 综合报告 10 —— 腾冲 、左贡 —— 耿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