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报告内容摘要:
常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天 气炎热,湿润多雨,受南方气漩影响时产生大到暴雨,偶有台风侵袭带来大风暴雨。 秋季,蒙古高气压重新建 8 立,经常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气温下降,降水骤减,多秋高气爽天气。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 ~ ℃之间,由鲁西南向半岛递减。 最高气温出现 于 8月份,平均在 24~ 27℃;最低气温在 1~ 2月份, 平均在- 4~- 1℃之间;极端最低气温为- 11~- 20℃,极端最高气温为36~ 43℃。 全省 1956~ 2020 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 由于受地形地貌、植被、气流运动等影响,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十分不均。 在地域上,总 的趋势由东南沿海 850mm向鲁西北内陆递减为 550mm。 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也十分不均。 年际之间丰、平、枯交替出现,全省 1964 年最丰,降水量达 mm, 1981年最枯,降水量为 mm;单站极值比在 ~ 之间;极差在 550~ 1500mm之间。 年内降水量多集中于汛期 6~ 9 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尤其集中于 8 月份,两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 全省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 (E601蒸发器 )在 900~ 1200mm 之间,总体变化趋势是由鲁东南向鲁西北递增。 蒸发 量年内变化较大,冬季小、春末夏初强烈,最大发生在 5 月, 3~ 6月占全年蒸发量 50%左右, 11~2 月仅占全年蒸发量 15%左右。 全省大部分地区的 1980~ 2020 年平均年蒸发量均较 1956~ 1979年略有变小。 全省多年 (1956~ 2020 年 )平均年天然径流量为 m3,折合年径流深为。 年径流总的变化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鲁西北平原逐渐减少。 其年际、年内变化和地区分布规律大致与降水相同,但由于下垫面条件的影响,在地区分布的变化比降水变化要大。 9 全省各地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多在 25~ 300mm 之间。 鲁中南及胶东半岛山丘地区,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在 100~ 300mm 左右,而鲁西北地区年径流深尚不足 25mm。 高值区的年径流比低值区大 10 倍以上。 山东省河流众多,河网密度平均 / km2,黄河横贯东西,大运河纵穿南北,其它中小河流密布全省,分别划属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片。 全省干流长度大于 10km的河流 1552 条,河流类型大致可分为山溪性河流和平原坡水河流两大类。 黄河自西南而东北贯穿全省,有大汶河、玉符河等少量支流汇入。 流域面积 万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 %。 黄河由于多年淤积, 河床抬 高,黄河大堤内已为地上河,实际已成为其两岸各河的分水岭。 黄河以北的鲁北平原诸河,属海河流域。 除漳卫南运河水系的卫运河、漳卫新河中下游为鲁冀两省界河外,主要有徒骇、马颊、德惠新河等,均自西南向东北流入渤海。 流域面积为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 %,海河水系各河发育在黄河冲积平原上,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坡度非常平缓,河流比降很小,排水不畅,若遇到较大的暴雨,极易发生雨涝,为平原坡水河流。 黄河以南的河流除大汶河经东平湖入黄河属黄河水系外,均划属淮河流域片,总流域面积 km2,占全省总面 积 %。 在鲁中南地区,以泰沂山脉为中心,形成辐射状水系。 南流的主要有沂河、沭河,均流经江苏省入黄海,组成沂沭河水系;北流的有潍河、弥河、白浪河等汇入莱州湾,加上黄河与泰沂山脉之间自西向东流入渤海的小清河、支脉河等,组成小清河水系;向西流的有 洸 府河、泗河、白马河、十字河等,均入南四湖,与鲁西平原注入南四湖的梁济运河、洙赵新河、东鱼河、万福河等组成南四湖水系;南四湖出口的韩庄运 10 河、伊家河以及陶沟河、邳苍分洪道、 西 泇 河 等属于中运河水系;鲁东南滨海地区主要有傅疃河、两城河、绣针河、白马河、吉利河等流入黄海。 在 胶东半岛以大泽山、艾山、昆嵛山、伟德山构成一个西南一东北向的分水岭,形成南北分流入黄海、渤海的诸河,主要有胶莱河、大沽河、五龙河、大沽夹河等。 除鲁西平原河流为平原坡水河流外,其他均为山溪性河流。 在诸河流中发源于境内的河流多为雨源型河流,雨季流量大、枯季流量小为其主要特征。 尤其是发源于山丘区的河流,雨季 时 河水暴涨暴落,枯季 时 流量骤减甚至干涸。 本省湖泊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山前倾斜平原与黄泛平原交接低洼地带,主要有淮河流域内的南四湖、黄河流域内的东平湖和小清河流域内的白云湖等。 南四湖是省内最大淡水湖泊,由南阳、独 山、昭阳、微山四个湖泊连接而成,呈北西 — 南东向的狭长状,南北长 126km,东西宽 5~ 25km;周边长 311 km ,最大湖面面积 1268 km2,总库容47 亿 m3。 承接鲁、苏、豫、皖 4省 32 县 (市 )来水,入湖河流 53 条,湖东 28 条,湖西 25 条。 东平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湖泊,分新、老湖区,面积 627km2;现状主要是老湖区接纳大汶河入流和调蓄黄河的中小洪水,面积 209km2;最大 蓄水能力 达 m3。 白云湖经改建后,高程 蓄水能力 为 4000万 m3以上。 11 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 地层 山东省基岩出露面积较广,地层发育比较齐全,除缺失奥陶系上统、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下统及三叠系外,其他均有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太古界泰山群,太古界~元古界胶东群、胶南群,元古界粉子山群、蓬莱群及土门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 (下、中统 )、石灰系 (中、上统 )、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按照由老至新的顺序简述如下: 泰山群 (Arts):分布于沂沭断裂带及其以西地区,构成鲁中南山区最古老的结晶基底。 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斜长片麻岩、角闪 岩、片岩和变粒岩等。 厚度 4425~ 16837m。 — 元古界 胶东群 (Ar— Pt1jd):构成胶北隆起区最古老结晶基底。 岩性为黑云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大理岩及片岩等。 厚度7877m。 胶南群 (Ar— Pt1jn):构成胶南隆起区最古老结晶基底。 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夹斜长角闪岩、黑云片岩夹大理岩、变质中酸性火山岩等。 厚度> 4946m。 粉子山群 (Pt1fz):下元古界粉子山群以胶北隆起区烟台、福山、 12 莱州一带最为发育。 岩性为石英岩、黑云片岩、黑云变粒岩 夹大理岩、石英岩夹碎屑岩等。 厚度 9095m。 蓬莱群 (Pt3pl):上元古界蓬莱群分布于蓬莱、栖霞等地。 岩性为石英岩、钙质板岩、大理岩和结晶灰岩等,其中香夼组灰岩具有一定供水意义。 厚度> 4103m。 土门群 (Pt3tm):上元古界土门群又分为青白口系和震旦系,分布在沂沭断裂带附近及其两侧地区。 岩性为石英砂岩、石灰岩、钙质页岩、泥灰岩等。 厚度 1200m。 寒武系 (∈ ):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区,覆盖于泰山群变质岩之上。 主要岩性下部为薄层灰岩、泥质灰岩、暗紫色页岩等,中部为厚层鲕状灰岩,上部为薄 至厚层竹叶状、条带状灰岩夹页岩和泥质灰岩等。 厚度 303~ 1866m。 与下伏泰山群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奥陶系 (O):分布范围与寒武系基本相同,广泛出露于鲁中南山区。 下统为薄层 — 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及中 — 厚层状含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厚 60~ 250m;中统以中厚层状纯灰岩、豹皮状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为主,厚 305~ 1207m。 石炭系 (C):仅发育中、上统,分布不广。 局部出露于鲁中南山区单斜断陷盆地边缘,除北部出露较齐全外,其它地区多被第四系覆盖。 岩性为页岩、砂岩夹灰岩和煤层。 厚度 141~ 277m。 二叠系 (P):零星出露于鲁中南山间盆地。 南部多被第四系覆盖,北部以淄博、章丘盆地出露较好。 岩性为砂岩、页岩、泥岩夹煤层。 13 厚 201~ 933m。 侏罗系 (J):广泛分布于胶莱盆地和鲁中南山区部分盆地内。 岩性以砂岩、页岩、砾岩夹煤层和薄层灰岩为主。 厚 60~ 2088m。 白垩系 (K):主要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及胶莱盆地边缘,在鲁中南山区各断陷盆地内零星出露。 下统青山组 (K1)岩性为安山岩、玄武岩、粗面岩及火山碎屑岩,厚 436~ 13355m;上统王氏组 (K2)岩性为红色河湖相砂岩、粘土岩、泥岩、页岩及砾岩等, 厚 797~ 6497m。 第三系:下第三系 (E)分布在鲁西平原及河谷盆地和鲁东局部地区。 岩性为泥岩、页岩、砾岩、砾岩夹油页岩、灰岩、石膏层。 山区厚 2423~ 3530m,平原区厚 3240~ 4200m。 上第三系 (N)分布在鲁西北平原和沂沭断裂带北段等地。 鲁西北平原广泛发育馆陶组、明化镇组,岩性为砂岩、泥岩,局部为生油层和储油层,厚 900~ 1900m;沂沭断裂带北段等地分布牛山组、山旺组和尧山组,岩性为玄武岩、泥岩、页岩、砂岩、砾岩,厚 266~ 475m。 第四系 (Q):广泛分布在鲁西北平 原及山间河谷地区。 岩性为冲积、洪积、坡积、海积、湖积、残积等各种成因类型所形成的砂砾、砂及粘性土。 平原区厚 120~ 220m,山区厚度小于 50m。 另外,山东省在不同地质时代还发生多期地质构造运动,其中以中生代燕山期侵入活动最为强烈,形成多种类型侵入岩,主要有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正长岩、石英二长岩、辉长岩等。 14 区域地质构造 山东省属华北地台的一部分。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 区内基底构造复杂,以褶皱为主,遭受了一系列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 盖层构造较简单,以断裂 构造为主要特征,形成了一系列断块凸起、断陷盆地和单斜构造。 根据基底、地层、构造等特征将山东省划分为三个构造单元,即鲁中南台隆、鲁东迭台隆及华北台坳。 鲁中南台隆大致位于沂沭断裂带及其以西鲁中南山地。 沂沭断裂带为北北东向展布,由唐吾 — 葛沟断裂、沂水 — 汤头断裂、安丘 — 莒县断裂和昌邑 — 大店断裂四条主干断裂组成。 区内断裂主要发育有北西、北东、东西及南北向四组,断裂间相互切割,形成了一系列断块隆起和断块凹陷。 其中鲁西南一带为断块凹陷区,整体缓慢下降,与上升的鲁中南台隆分离开来,沉积了较厚的新生代地层;鲁中南一带则持续 上升,只在断块凹陷中形成了中生代、新生代地层。 鲁东迭台隆位于山东省东部,沂沭断裂带以东地区。 该台隆包括胶北台拱、胶莱台陷和胶南台拱,结晶基底为元古 — 太古代胶东群和元古代粉子山群、蓬莱群,基底构造以开阔、平缓、规模较小的正常褶皱为主要特征。 元古代之后,本区长期处于整体上升,故缺失古生代地层。 中生代以来,开始差异性活动,形成一系列以北北东和北东向为主的断裂构造,使胶北和胶南台隆上升、中部胶莱台陷则开始下降接受沉积,并伴随大量岩浆岩侵入和喷发活动。 至第三纪以整体上 15 鲁西北台坳位于鲁北及鲁 西南平原地区,为中朝准地台断裂沉降带华北台坳的一部分。 该区下伏基岩除局部地区为太古界、古生界及中生界地层外,大部分地区为下第三系。 在中生代燕山期运动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系列断裂和凹陷与凸起。 新生代以来一直处于缓慢下降状态,沉积了巨厚的上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 区内主要断裂构造为北东向,次为北北东及北西向。 自南向北分布了数条大的断裂,将该区割成了一系列的坳陷和隆起。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形成和分布,受气候、地貌、岩性、构造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地质构造又是决定因素。 我省水文地质条件非常复杂, 不同构造地貌单元、不同地层岩性组合,造成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赋存运移和富水程度差别很大,地下水动态类型各异,使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比较复杂。 全省水文地质分区大致可划分为鲁中南、鲁东、 一、 鲁东水文地质区 该区在大地构造上属鲁东迭台隆。 区内基岩大面积出露,主要为各类变质岩、岩浆岩、碎屑岩和少量石灰岩等;第四系仅分布于山间盆地及沿河两岸和滨海地带。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变质岩、岩浆岩和碎屑岩的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具有分布广泛但富水性弱的特点,很难 形成供水水源地, 16 单井出水量一般小于 100m3/d;在局部裂隙发育带或大理岩、灰岩裂隙溶隙发育带,可形成具有一定供水能力的富水地段,单井出水量可达 500~ 1000m3/d,局部大于 1000m3/d。 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沿地形向河谷汇集后流向下游,补给河流或第四系或直接排泄入海,或者消耗于人工开采。 地下水动态类型一般为渗入 — 径流— 开采型。 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中。 滨海地带第四系主要为冲积、洪积和坡积层,胶东北部近海地带为海积层;含水层主要为中粗砂或粉细砂,厚度 5~ 20m 不等;除 沿海地带海积层外均可构成较好的含水层,单井出水量可达 1000m3/d 左右。 而一些大的河流冲积平原,如大沽河冲积平原、胶莱河盆地冲积平原及大沽夹河冲积平原等,含水层由砂砾石、中粗砂组成,厚度 4~ 15m,单井出水量一般 1000~ 3000 m3/d,往往成为当地主要供水水源地。 第四系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基岩裂隙水侧渗及河水渗漏补给,沿地形倾斜方向向河谷下游径流,沿途补给河水或消耗于潜水蒸发、人工开采及潜流入海。 地下水动态类型滨海平原区一般为补给 — 径流 —蒸发型,河谷平原区一般为补给 — 开采 — 径流型。 二、。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报告
相关推荐
板距 15 号煤层顶板为 ~ ,计算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为 ,对 3 号煤层采空或 积水区不具影响,但应考虑断层、陷落及钻孔沟通可能影响到 3 号煤层采空积水,而造成的上部采空积水直接突水,因此矿井生产时应有所防范。 ( 3)奥灰系灰岩含水层充水 突水系数计算: 山西潞安环能上庄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斜井与下山掘进工作面 探放水设计 18 由公式:MPT 式中: T——突水系数 (MPa/m)
t,可采储量为 万 t。 因地质构造简单,同时煤田范围较大,开采技术好的矿井应建设大型矿井,故本设计初步确定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为。 下面按矿井的实际煤层开采能力,各辅助生产环节的能力,储量条件及安全条件因素对井型进行校核: ( 1)煤层开采能力 矿井的开采能力取决于回采工作面和采区的生产能力,根据本设计第三章(矿井开拓)与第四章(采煤方法)的设计可知,该矿由于煤 层地质条件较好, 3号煤厚度较厚
的承载能力,在基本不改造的情况下有能力输送光伏电站的电力;离用电负荷中心市区近,可以减少输电损失;场地开阔、平坦,扩容空间大;交通运输、生活条件便利;能产生附加的经济、生态效益,有助于抵消部分电价成本; 同时电站建成后,由于采用的是 太阳能单轴补光追踪系统,设备下面可以套种杨桐等经济作为,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情况下,每年也可以产生将 近 160万元的经济效益。 在此建设太阳能发电站
)山东交通学院长清校区图书馆较远时的咖啡厅的选址分析 经过我们的精密调查,根据店铺设立原则,我们决定把店址选择在山东交通学院长清校区图书馆三楼。 我们之所以把这个店铺开设在这里,理由如下: ( 1)道路交通分析: 图书馆位于山东交通学院长清校区的正门入口处,正对东门;同时,图书馆两侧分别是一号教学楼和二号教学楼,图 书馆后面是学术报告厅;选择在图书馆开设咖啡厅是明智之举,这样的地理位置
年 3 月 —— 2020 年 7 月 ①成立课题组。 ②学习、收集有关资料, 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分析现状,确定课题。 ③落实组织人员并分工,组织实验组人员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实验方案的精神。 ④讨论、制定课题方案,做好问卷调查。 ⑤申报课题。 尝试阶段: 2020 年 9 月 —— 2020 年 12 月 8 ①学习丁有宽《读写结合》理论的相关文章。 ②按照实施方案有序地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