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被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内容摘要:

按植物立体层次将草坪、地被、灌木、乔木布置成 40m 宽的绿地,可降低噪音 10~ 15db。 靠近草坪植物根部的土壤能吸收声流,对消除城市噪音起着重要作用。 (三)经济效益 地被可为牲畜提供部分饲料,有的还可做香料。 如:白三叶是优良的牧草资源。 地被植物具有保护、美化及改良环境的功能: ,防止泥沙的流失。 ,从而净化空气。 此外,经过美化的环境,可以间接增加土地和房屋的价值,又可以使生活和工作环境充满诗情画意。 三、地被植物的选择标准 地被植物在园林中所具有的功能决定了地被植物的选择标准。 一般说来地被植物的筛选应符合以下标准: ,植株低矮、高度不超过 100cm。 ,生长迅速,覆盖力强,耐修剪。 ,持续时间长或枝叶观赏性好。 、无毒、无异味。 ,即不会泛滥成灾。 四、地被植物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现状 近年来,在城市绿化由园林向生态园林建设的转变过程中,地被植物以其独特的功能和多样的形式,得到了有效而广泛的应用。 不仅丰富了园林景观,创造西南大学育才学院 2020 届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第 9 页 共 24 页 了优美舒适的环境,而且极大地改善了区 域小气候,充分发挥了其生态效能。 其应用现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尽管地被植物的种类繁多,但目前应用的数量仍以传统种类占主导。 如杭州市可应用的地被植物种类已超过 140种,应用较多的只有沿阶草、麦冬、杜鹃、南天竺、鸢尾、八角金盘、阔叶麦冬等 10多个种类;长沙市可应用的地被植物种类也有近 100种,但应用较多也只有红花继木、杜鹃、月月桂、吉祥草、栀子花、麦冬、鸢尾、八角金盘等 10种左右。 主要原因是传统种类生态适应性强,成景较快。 近年来,城市绿化对于新优地被种类的引进力度是 空前的,如上海市提出每年至少引进 30~40种地被新品种。 很多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并能适应当地环境的新优园林品种,在各大城市中得到推广,其中较为成功的是彩叶类和观花类地被植物。 近几年来,乡土地被应用已初见成效。 如白穗花、虎耳草、大叶仙茅、冷水花等广泛用于林下地被;萱草、红花石蒜、小花鸢尾、金银花、夏枯草等用于观花地被;还有常春油麻藤、络石、葛藤、鸡血藤等藤本植物用于藤蔓地被,取得了极好的景观效果。 这些野生植物资源丰富,观赏价值高,生态适应性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常绿地被抗性强,株形、叶形多种多样,因此地被植物的应用仍以常绿类植物为主,如杜鹃、月月桂、吉祥草、栀子花、麦冬、沿阶草、南天竺等。 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新优常绿地被植物种类和品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有、小叶扶芳藤、小叶蚊母树、竹柏、棕竹、菲白竹、石菖蒲等。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园林植物种植和配置方面的研究还停留在着重于生态效应、生态保护、原生态的物种多样性保护方面以及工程设计实践经验总结及方案介绍等,西南大学育才学院 2020 届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第 10 页 共 24 页 也多是停留在概念和来源的深度,并没有深入分析其营建过程和借鉴价值,没有对园林绿地的植物景观种植特色和营 造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 地被植物个体小、种类多、生长速度快,弥补了乔木生长缓慢、下层空隙大的不足,在短时间内可收到较好的观赏效果,其应用的种类与范围也随之扩大。 但在实际运用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品种单一,特别是缺少新优品种;二是观赏价值高、适应强的色叶和常绿植物仍需进一步开发推广;三是缺少专业的地被植物生产基地;四是应广泛开展适应性强的野生资源的引种驯化工作;五是生产方、科研院所、应用单位仍然缺乏交流。 有些地方乡土地被植物资源匮乏,地方特色不明显,造景时显得呆板、单调;虽然说逐步重视新品种,但是往往出 现“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实际应用中还是无法引用新优品种;缺乏设计经验以及对有些地被植物习性了解不深,配置不当,造成植物景观层次不清、杂乱无章的负面效果。 因此,地被植物的生产基地、科研院所与园林建设部门、设计开发单位和工程企业等相关单位间要保持良好的联系,加强合作与交流。 (三)解决办法 乔、灌、草要合理配置,要以生态学和环境学为指导,以人工植物群落为主体,以艺术手法构成具有净化、调节和美化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 在技术条件具备保证成活的情况下,景观效果极好,在绿地中进行少量的点缀,可以收 到神来之笔的效果。 在遮荫度较高地段进行植物配置时,设计者要根据现场光照强度的大小决定采用阴性或耐荫植物,避免追求统一而不考虑生存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保证施工质量 在设计完善的基础上,设计意图能不能充分体现,就在于施工队能否规范施工程序,保证施工质量,每个环节严格按标准施工,要理解设计构思,采用规格苗木,保证栽植质量。 我们在绿化施工过程中,对栽植植物的土壤耍先进行摸底调查。 一般常见的办法是客土回填。 客土回填的量和方法要根据土壤和植物的要求及运输条件等综合考虑。 以保证植物正常生长为原则,宁 多勿少,宁精勿滥。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 2020 届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第 11 页 共 24 页 城市绿地建设需要大量的大冠幅的乔木树苗来进行点缀和配置,而现在大部分的苗圃因考虑经济效益以及传统育苗方法的影响,常规树种的曲木种植密度部比较大,培育的苗木也就径级中等,冠幅偏小,树高偏高,如大部分的大叶樟、杜英等都是这一类“竹竿苗”。 栽植之后,冠形恢复期长,景观效果差。 这样虽然会增加单株育苗成本,但苗木品质能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保证了单株树木的个体美,也就提升了整个绿地的整体美。 五、地被植物的应用探讨 (一)地被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植物是景观中唯一具有生命的要素 , 它的生活、生长需要光照、水分、肥料、土壤和空气。 因此对地被植物进行配置设计时,首先要保证植物的成活,只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所要达到的景观效果。 而保证植物成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按照生态学原则进行植物配置,如地域性、适地适树、物种多样性等原则。 在地被植物配置时,无论是选择地被的种类,还是确定布局形式,都不能仅凭设计者的个人喜好来进行设计,应该与设计目的和主题相结合,充分表达设计者的意图。 比如,为了衬托建筑的雄伟,可以利用草坪作为背景,通 过大面积草坪或花卉与高大宏伟建筑在气魄上形成协调的感觉。 又如在儿童公园,营造的景观效果要与儿童活泼的天性相一致,所以在儿童公园的种植设计中,一般选择植株低矮、无毒无刺、色彩鲜艳的地被植物。 地被植物景观是一种立体艺术,它的高度、宽度、深度及各组成分的大小、形状、色彩、质感、位置的适当安排组合,可以表达三维空间的美,又加上地被植物生长上的变化,更表现了动态的美。 设计过程中有许多美学方面的原则有助于进行设计的视觉和美学方面的组织,如均衡、统一、韵律以及比例与尺度这四西南大学育才学院 2020 届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第 12 页 共 24 页 个原则可适用于空间构成及 平面布局,这些原则并不是公式,也不是必须遵循的绝对真理,因为一个成功的设计取决于许多因素,它们的运用并不能保证设计方案的绝对完美。 (二)地被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配置方式 不同地被植物进行配置造景时,要注意使植物群落层次分明,突出主体。 地被植物适宜展现群体美的景观效果,从而起到衬托主景的作用,必须考虑其与主体植物的协调。 对于不同植物群落,地被植物的选择应用也存在很大差异,上层乔灌木的种类、疏密程度以及群落层次的多少不同都将造成林下地被植物的配置不同。 配适当 地被植物是园林绿化人工植物群落中的下层,主要起衬托作用,突出上层乔、灌木的优良景观效果,与上层错落有致地组合,使群落层次分明。 如果种植地开阔,上层乔灌木较稀疏,分枝点较高,林下可选用一些较高的地被植物,如湖北十大功劳、八仙花、臭牡丹、水鬼蕉、萱草类等。 如果种植地面积小,上层乔灌木分枝点较低,可应用一些株形低矮、匍匐生长的植物种类,如多花筋骨草、景天类、过路黄类、蛇含委陵菜、地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