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循环再利用调研研究成果结项报告内容摘要:
只是明排放,和那些暗地里排放的污水,这只是冰山一角啊。 此时已经是中午时分,小河的源头虽然没有找到,但是小河的污染原因已经找到了很多,这就是我们的收获。 下面是我们拍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照片。 我们小组历经四个小时,总算是调查了农村垃圾现状,虽然很累,但觉得很值得。 工厂向小河排放污水的照片 垃圾露天焚烧 5 月 1 日放假期间,队员们又相继对大小北张村进行了走访调研。 第 8 页 调查问卷发放 400 份,收回 400 份,有效问卷 392 份,有效率为 98%。 调查以留守乡民为主,同时也采访了当地政府机关。 被调查者中十八岁以下占 %,十八到三十岁占 20%,三十到五十岁占%,五十以上占 %。 其中男性占 20%,女性占 80%。 经过发放“农村垃圾循环再利用”问卷 调查,我们调查了焦作市部分农村居民对于农村垃圾的处理现状以及居民对其的了解情况和看法。 随着农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数量在不断的膨胀,部分村落垃圾随意倾倒在村边,使农村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 垃圾的收集处理已成为困扰农村建设的一个棘手问题。 如今的农村垃圾种类繁多,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分类处理,将会对土地和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因此,不论是政府还是农村居民都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 —— 农村垃圾怎样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 以下选取调查问卷中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 ○ 1 、您对周边的生活环境是否满意。 满意, 0%感觉一般, 31%不满意, 69%无所谓, 0%满意感觉一般不满意无所谓 第 9 页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日益注重生活环境的质量。 就调查乡镇的居民反映,对生活环境质量表示无所谓以及满意的村民为零,不满意率高达 69%,感觉一般的也仅仅只占 31%。 生活环境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 随着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垃圾堆积情况日益加重 ,已严重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虽然农村垃圾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农村垃圾乱倒,风刮满天飞满地跑,污水到处 流的状况还很普遍。 我们应重视生活环境问题,以加快改善农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 ○ 2 、您认为垃圾是一种资源吗。 是, 33%不是, 27%不了解, 40%是不是不了解 随着农村群众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重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呼声日益增加。 但当地政府对农村生活垃圾的认识不到位,工作缺乏主动性。 农村居民对于垃圾是否是一种资源,持肯定态度的仅仅占 33%,持否定态度的占 27%,不了解的占 40%。 农村居民并没有 第 10 页 意识到其在农村环境整治中的主体作用,缺乏参与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致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建设工作明显滞后。 同时,没有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也是农村垃圾不能有效解决的原因之一,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农村垃圾的相关政策的实施不够透明化,而且对农村垃圾处理和环保意识的宣传引导工作做的还不够,广大农村居民对于垃圾的认识态度不够明确。 ○ 3 、您日常生活中主要的垃圾类型有哪些。 (多选) 、废报纸、废电池 、陶瓷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垃圾主要为生活垃圾,同时村民对于垃圾的分类还是较为了解的,村民也愿意垃圾分类处理,但由于广大农村地区根本就没有垃圾处理终端设施,多数乡镇村庄没有收集、中转设施,大量垃圾随意处理或堆放在村外的沟壑和河道里,使得垃圾并没有做出有效的处理。 ○ 4 、您一周丢几次垃圾。 厨房废弃物 , 14%废塑料、废报纸、废电池 , 23%玻璃、陶瓷, 3 3%废弃电子产品, 0%废弃衣物, 3 0% 第 11 页 ○ 5 、您周围河流、沟渠是否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农村河流污染导致了严重后果:一是水资源污染已经影响到沿河群众生活;二是农田灌溉因水质污染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甚至破坏土壤;三是大量的垃圾、粪污和动物尸体的倾倒抛入,不仅污染河流,还构成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四是农村河流大多都是大河流的源支流,其污染程度直接影响水资源治理保护的质量和成效。 ○ 6 、您认为当地政府在垃圾回收处理方面做得工作如何。 33%8%25%34% 三次以下三到五次五到七次七次以上没污染, 0%一般, 23%轻微污染 , 23%很严重, 54%没污染一般轻微污染 很严重 第 12 页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到,焦作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得工作未能得到大多数人的满意,六层被调查者认为环境保护工作做得不够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7 、你认为周围环境受到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多选) 工业垃圾 , 12%生活垃圾 , 66%植被破坏, 10%其它 , 12% ○ 8 、您认为影响您 垃圾分类回收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多选) 距垃圾箱远近 D. 他人影响 在垃圾处理工作中,垃圾分类以及回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降低垃圾处理的成本,而且可以增加物品的再利用效率。 尤其是在能源日益紧缺的今天,人们开始追求绿色低碳生活,提高各种物品的有效利用率,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部分农民没有意识到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性或者已经意识到了但是没有条件去做,政府宣传以及资金投入的不足导致村民环境保护意识上的落后。 一般, 31%较好, 8%很好, 0%需要改进, 61% 第 13 页 一、 焦作市 农村垃圾处理的基本情况。 村民自己设置垃圾堆放点,垃圾构成复杂,垃圾没有分类处理,村里没有相应的机构去处理垃圾问题。 随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农村垃圾已由原来的菜叶瓜皮变化为塑料袋、农膜、农药瓶、废电池、建筑垃圾、工业废品及病死腐败的动植物体等,这些垃圾难降解、危害大、严重污染环境,依靠传统的方式根本无法处理。 这些垃圾不仅污染大气和土壤,孳生蚊蝇,还会产生大量有毒的渗液,经雨水冲刷渗入水体,严重危及饮水安全,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因环境和饮水污染出现的地方病和区域性癌病发病率明显升高的实例很多,这 些与当地工业垃圾、生活垃圾污染有直接关系。 村附近的垃圾堆放点数量、可利用垃圾收购点少。 当地部分村民认识到垃圾处理的重要性,但是当地政府并没有设立垃圾处理的设施。 对于垃圾处理,农村虽然建立了垃圾堆放点,并安排人员来处理垃圾,但垃圾的后期处理却并不合理,只是倒在村周边或是河边,村垃圾量大,收集处理垃圾的能力严重不足。 广大农村地区根本就没有垃圾处理终端设施,多数乡镇村庄没有收集、中转设施,大量垃圾随意处理或堆放在村外的沟壑和河道里。 垃圾危害意识和垃圾处理时自我分类观念不够。 农民对垃圾的危害认识不足,因 此在处理垃圾上就显得极为随意,此外村街道也没有垃圾桶,一方面是资金不到位,另一方面村委没有认识到垃圾污染的严重性,没有增强村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垃圾治理机制不完善,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 多年来垃圾管理工作一直是城乡分治,城市垃圾有城管局(环卫局)管理负责,农村则一直处于无政府管理状态。 近郊经济条件好、发展快的村镇、社区垃圾收集清运做的比较好,而远郊和其他县(市)区的乡镇农村则是处于各自为战和。农村垃圾循环再利用调研研究成果结项报告
相关推荐
政分年度计划落实。 在资金管理上,在县 财政局会计管理核算中心建立了农村饮水工程专户,项目实行报账制,做到专款专用,不截留、不挪用、不挤占和糊支乱用等违规操作,项目资金的拨付要求验收一段拨付一笔,严格按工程进度拨款。 、 分析近年来主要建筑材料、人工费用、机械台班费上涨对工程造价及建设的影响 表 1 建筑材料、运费、人工、机械台班费调查表 主要材料 年份 聚氯乙烯管(元 /吨)
,防自身电路发热干扰,壁挂式固定。 采用高性能低功耗单片机设计,测量范围宽 ,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可靠。 适用电源电压范娇龙 4 围宽 DC9V ~ 36V。 变送器屏幕类型分 :温湿度有 LCD 显示与不带 LCD 显示。 传感器类型分 :内置与外置 ,客户可根据需要选购。 产品特色 测量精度高; 一致性好; 防护型强; 支持多种标准信号输出 420mA、 05V、 010V、
应 采用透明塑料布进行封闭,门洞挂设防火草帘被进行防风以便人员的通行;各 施工房间 设置两个火炉进行加温,燃料使用无烟煤,设专人负责生火加温工作,并记录室内温度。 室内温度不得低于 5 摄氏度,如发现室内温度达不到5 度及时增设火炉。 室内生火加温时长确定为:各分项作业开始至作业结束后再增加 24小时方可撤除火炉。 室内刮腻子 工艺流程:
及时的进行整理归类,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较准确地掌握了学困生的人数及范围。 学困生产生的成因较多,可以归类为: ( 1) 、个人因素。 学习方法运用不当,兴趣不高等。 ( 2)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外出打工、单亲家庭等)。 ( 3)、 外界因素等等。 在此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 ( ppt 幻灯片中有调查报告的照片) 8 建立学困生信 息档案。 在全校三个年级 12
用能力评价与考核制度 为贯彻普遍用起来,持久用下去,持续运用好的方针,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设备、资源的育人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远程教育应用领导小组成员要加强自身资源和设备运用能力提高工作,成为运用设备、资源应用示范人、带头人。 指导教师搞好资源与设备的应用,承担教师应用能力评价与考核。 二、教师是远程教育设备、资源应用的主体,必须自觉主动的学习设备操作技术,按要求利用设备、资源开展教学
审核意见 专家签字 审核机构及审核成员对审核结果负责 农业财政资金项目申报标准文本 农村 小型公益 设施建设补助资金 项 目 名 称 : *城县 共产 乡 汪店村农村基础 设施建设补助项目 项目 实施 单位 : *城县 共产 乡汪店村 项目申报单位 : 河南省许昌市 *城县财政局 项目申报文号 : 项目申报日期 : 2020 年 4 月 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标准文本 项 目 名 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