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02万亩茶叶种植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来形成了以粮为主的产业结构, 农产品结构单一 , 农业集约化程度低 , 农业生产总体水平不高 , 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目前, 如何 结合当地实际, 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全县人民面临的主要难题, 由于 茶 叶 产 业经济效益好,是增加农民收入 的 有效途径 , 而 **县的 水源、土壤、空气基本上没有受到污染, 生态环境良好,是发展茶产业的理想区域 ,因此,**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有利于加快 农业 产业 结构调整 ,促进 农村经济发展。 实施本项目,通过引进良种,引入新技术、新观念,带动广大农户发展优质 茶园建设 ,促进 茶 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推进 农 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高 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必将有力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 , 促进 农村经济发展。 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 , 人们的饮食观念也 更加理性 , 饮食 要讲究营养、美味、健康、安全 , 无公害 农产 品 、 绿色食品 、有机 农产品正在 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目标。 另外, 从 2020 年起,少数 发达国家对我国茶叶 出 口 设置 了更为严格的 “ 技术 贸易壁垒”, 使我国茶叶出口受到了较大 冲击,影响了茶叶产业的经济效益。 项目根据当前的市场消费需求 特点和国际产业贸易的要求 , 致力于 生产优质安全的茶叶产品 ,符合当前茶产业发展实际和市场需求, 有利于 打破 少数 发达国家对我国茶叶 出 口 设置 的“ 技术 贸易壁垒”,有效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是防止水土流失, 加强 生态环境 建设 的 迫切需求 由于受地 质、地貌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之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 **县 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 人民 群众的生存基础 受到了 严重 威胁 , 如果不对 水土流失和 生态环境 进行重点治理, 就会出现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穷境。 本 项目从 加强农业 生态 环境 建设出发,以 建设 优质茶叶生产基地为核心,带动 **县 农民种植茶树, 绿化 荒山, 能 有效 增加植被 覆盖 , 拦截降雨,储蓄水分,减少 地表 径流,防止水土流失 ,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途径。 因此, 项目建设 是防止水土流失,加强 生态环境 建设 的 迫切需求。 有利于 增强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增强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前提条件,农业产业化经营反过来又能促进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目前, 由于公司茶叶种植 规模不够大,已建 成 的 部分茶园管理粗放 , 产量和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实施本项目, 通过引进良种,扩大 优质茶园种植 规模, 加强茶园管理 ,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可以增强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企业得以发展壮大。 通过建立规范化 的优质茶叶种植基地, 转变生产方式,优化生产组织形式,成立有企业、 茶叶种植农户、技术人员参加的优质 茶叶 协会, 通过协会 对 茶叶种植 农户开展 技术培训和 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提高 茶叶种植 农户的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形成大型的专业生产群体和稳定的优质 茶叶种植 基地,有利于培植龙头企业,推进 农 业产业化经营。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壮大优势主导产业, 提高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增加农民 和地方财政收入, 推进 农 业产业化经营, 促进 **县 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都 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建设地点选择 选址原则 交通便利,水、电供应有保障; 土壤条件和自然环 境适合茶 树 生长 ; 农村劳动力富余。 远离城镇居民区 和工业污染源。 选址依据 根据上述的项目选址原则, 项目建设地点 选择在 **自治县南部的缠溪镇 的 湄坨、冷水溪、打杵坳 3 个村。 项目区内 水源、土壤、空气基本上没有受到污染, 生态环境良好 ; 303 省道 、铜遵公路和 建设中的杭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交通十分便利; 全县最大的水库湄坨水库 位于项目区内,水资源丰富;全县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电力供应充足 ; 拟实施本项目的 3 个村农村人口 6000余人,农 业 劳动力 2300 人 ,有富余的农村劳动力。 因此,项目区 是 建设 茶 叶种植基 地 的理想区域。 建设条件 自然条件 **自治县位于 **东北部 , 东与 松桃、江口 县毗邻, 南与石阡县相连, 西与 德江、思南县 接壤,北 与沿河县相接。 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大斜坡地带 ,是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公布的六个“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之一, 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县境内地势东高西低, 最高海拔 米 ,最低海拔 377 米 ,大部分地区海拔 800~ 1200 米。 属中亚热带温 暖湿润季风气候,受梵净山原始森林植被的影响,年平均 气温 16℃,极端最高气温 40℃ ,极端最低气温零下 5℃。 年 均降雨10001100 毫米 ,空气相对湿度 79%。 年日照时数 1297 小时,太阳辐射年平均 88 千卡 /cm2, 无霜期 299 天, 具有冬无严寒,夏 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少, 相对湿度 大, 无霜期 长的气候特点,特别适宜茶树生长。 土壤 类型 主要为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等, 其中黄壤约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 %。 PH 值在 ~ 之间。 全县 森林覆盖率达 49%, 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 气候和土壤,形成了 **县独特的名山出好茶的自然特征。 **县 水资源 丰富 ,河长 10 公里以上的河流 有 20 条,其中流域面积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有 8条,总长 223 公里,年径流量达 亿立方米,县境内山峦叠嶂,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极为丰富,达 万千瓦。 有地下热水泉 4 处,露天泉井水 163 处。 项目区内有全县最大的水库湄坨水库 ,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 政策、资源、科技支撑条件 政策环境 为了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小康建设,中共 **省委、 **省人民 政府 下发了 《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 [2020]6 号) ,根据省委、省政府 文件精神, **县立足县情,大力发展茶产业 ,提出了到 2020 年全县茶 园面积 达到 20 万亩 ,投产茶园 面积达到 14 万亩 ,实现产值 6 亿元、利税 9000 万元 的 战略目标。 针对这一目标, **县 相继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印党发 [2020]23 号) 和 《关于 2020 年生态茶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印党发 [2020]7 号),并 制定 了一系列鼓励发展茶产业和开拓茶叶产品市场的政策 ,为 茶 产业 发 展提供了良好的 政策 环境。 资源优势 **县属 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 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少, 相对湿度 大, 无霜期 长的气候特点,特别适宜茶树生长。 全县 土壤 类型 主要为黄壤、山 地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等,其中黄壤约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 %。 pH值在 ~ 之间。 适宜的 气候和土壤,形成了 **县独特的名山出好茶的自然特征。 项目区所在的 缠溪镇宜茶地面积达 4万亩以上。 依托 **县的资源优势,项目建设单位 前身湄溪茶场 生产的“梵净山翠峰”于 1995 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质奖”,1997 年第三届、 1999 年第四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认定为 “名牌产品”称号 , 在“中茶杯”名茶评比中多次获奖。 自 1995 年以来,“梵净山翠峰” 多次荣获各级各类茶叶博览会、行业协会举办的各 种奖项, 曾作为建国 50 周年大庆农业成果展在人民大会堂展出, 产品的标准已作为省级地方标准 发布实施,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现正在申报国家特色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在 **举办的梵净山春茶展期间 , 200 克“梵净第一春”拍出了 万元的高价, 2020 年被评为 **省“十大名茶”,极大提高了“梵净山翠峰” 的知名度,品牌优势明显。 **县组建的梵净山茶艺表演队多次到上海、广州、贵阳、遵义、 **等大中城市表演并获得一致好评。 **文化之乡,书法之乡,土家风情,长征红色文化也 给茶文化增添无穷的色彩 , 对项目的实施具有积极的促进 作用。 科技开发能力 公司 在 多 年的 茶叶 生产、经营过程中,掌握 了相关 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措施 ,积累了 丰富的经验, 有 较强的科技开发能力。 公司 是中国茶叶协会科技协作单位, 公司 茶园基地是中国茶叶协会的科技示范茶园基地。 **县茶叶栽培历史悠久, 自 上世纪 90年代以来依托中国茶科所、 **省农业厅、省茶科所等单位、 培养了一大批从事茶 产业开发 的专业技术人才。 现全县从事茶叶工作的专业 技术 人才 有 280 人, 其中 高级职称 10 人,中级职称 80 人 ,高、中级茶叶技工人员 90 多人。 通过县职业技术学校、新寨农中 、 县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及星火项目 培训的茶叶生产、加工、 营销和 管理等方面的农村乡土人才 达 3万多人(次),已获得绿色证书的农民技术人员有 4500 多人。 目前,全县有近万人从事茶叶管理、生产、加工和营销。 现有的技术人员和 茶产业从业人员具有 较为丰富的 茶 树种植、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的实践 经验,完全能够保障大面积茶园种植的生产需要。 基础设施条件 **自治县位于 **东北部 ,铜遵公路和 建设中的杭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 全县 17 个乡镇 已实现 乡乡通油路,村 村 通公路, 交通便利。 项目建设地点已接通了灌溉用水和 自来水,可保 种植基地 规范建设 和生产的 需要。 项目建 设地点已接通了 220 伏照明和380 伏动力 电网, 可 保 种植基地 用电 需要。 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 县 ,全部乡镇开通程控电话和移动通信,城镇建设日新月异。 以上基础设施条件 完全可以满足本项目建设和生产的需要。 公司 已建成茶园 3000 亩。 通过 实施 2020 年度 农业 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 **县 无公害绿茶基地及配套加工建设 项目 ” ,已建 成 保鲜库、检验室及其附属设施 平方米 ; 购 置加工配套 设备 13 台 (套),保鲜库设备 1套,检测设备 1套;完成输电线路及有关加工附属设施改造。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市场分析 市场供求现状及前景分析 市场供求现状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其内含物极其丰富,对人体 健康具有多种作用 ,随着人们对绿色健康天然饮品的需求日趋旺盛,茶 的生产和消费量 在 三大 饮料 中 所占的份额 将 稳步增长。 2020年, 世界茶叶种植 总 面积约为 290 万公顷 (每年增长 3%),其中260 万公顷获得了丰收 , 亚洲 (包括近东地区 )占了收获面积总数的 89%, 非洲 占 9%,其余为大洋州 (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 ) 占 %, 拉丁美洲 (主要是阿根廷、巴西和厄加多尔 )占 %。 2020 年 , 我国茶园面积达到 万 hm2,达 万 t,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0 年 ,中国茶叶产量已达 到 120 万吨,茶叶出口 万吨,出口金额 亿美元。 **生产的茶叶主要有 绿茶 、红碎茶、砖茶、茉莉花茶等品种 , 但以生产绿茶为主, 约占全国绿茶产量 的 9%,占 **茶叶总产量的 90%以上。 目前,饮茶者遍及世界五大洲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饮茶人数达 30 亿人,世界人均消费量为 500 克,但从各进口国来看,爱尔兰人均消费量为 公斤,英国为 公斤,香港特别行政区为 公斤,日本为 公斤, 中国 为 公斤 ,茶叶需 求 量较大。 我国茶叶年消费量占年生产总量的 70%左右,用于深加工的茶叶数量仅占生产总量的 6%。 近年来,我国茶叶的消费递增量为 3%, 2020 年 已 达 80万 t, 从消费 种 类来看,绿茶消费量比重最大,占国内消费总量近一半,而且每年的消费量还在逐年递增 , 红茶、花茶的消费量下降明显 , 乌龙茶、普洱茶消费量增长较快。 市场前景分析 据 有关统计 资料 显示, 目前全世界的茶叶需求总量 达 480 万吨,实际贸易 量 为 270 万吨,占 56%,其中无公害茶需求量 200万吨以上,实际生产能力仅 6 万 吨,货源紧缺,供不应求。 我国是世界上 最 大 的 茶叶消 费国,且一直保持着 较高 的 需求 增长速度。 由于 茶 叶 具有解暑、降压、助消化 和 抗白血病 的 功能,常饮茶 能 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 是人类健康饮料首选 , 随着人们 生活水平 的 提高 及 健康意识的增强, 国际 国内 市场对 无污染、纯天然的 优质 茶 的消费 将稳步 增加。 因此,项目建设生产的优质茶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项目产品 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气候 资源 优势 项目区 具有 独特的低纬度 高海拔 亚热带气候 , 使茶园的开园时间处于四川和浙江两省之间。 项目区的 气温、雨量、相对湿度、日照都非常适宜于茶叶的正常生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