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矿井各水平作业人员分布及采掘区域人员分布见表 1~表 6。 12 表 1 2020 水平 井底车场 人员分布情况 序 号 工种 出 勤 人 数 及 分 布 0 点班 8 点班 4 点班 分布地点 1 把钩工 1 1 1 井底 车场 2 信号工 1 1 1 井底 车场 3 运输工 6 6 6 大巷及 井底 车场 4 溜子 司机 2 2 2 大巷中 5 维修工 2 2 2 大巷 6 合计 12 12 12 表 2 2060 水平井底车场人员分布情况 序 号 工种 出 勤 人 数 及 分 布 0 点班 8 点班 4 点班 分布地点 1 把钩工 1 1 1 井底 车场 2 信号工 1 1 1 井底车场 3 运输工 6 6 6 大巷及井底车场 4 溜子司机 2 2 2 大巷中 5 维修工 2 2 2 大巷 6 合计 12 12 12 13 表 3 2703 采煤 工作面 人员分布情况 序 号 工种 出 勤 人 数 及 分 布 0 点班 8点班 4点班 分布地点 1 溜子 工 1 1 1 2703 运输上山 2 溜子 工 3 3 3 2703 运输巷 3 维修工 2 2 2 2703 回风巷 4 电工 1 1 1 巡回 5 水泵工 1 1 1 水泵硐室 6 运 料 工 2 2 2 巡回 7 打柱工 2 2 2 3401 工作面 8 回柱工 3 3 3 2703 工作面 9 挂梁工 6 6 6 2703 工作面 10 溜子 工 1 1 1 2703 工作面 11 攉煤工 6 6 6 2703 工作面 12 班长 1 1 1 2703 工作面 13 副班长 1 1 1 2703 工作面 合计 30 30 30 14 表 4 2020 水平 区域人员分布情况 序 号 工种 出 勤 人 数 及 分 布 0 点班 8点班 4点班 分布 地点 1 掘进头作业人员 5 5 5 3401下顺槽 2 掘进头作业人员 5 5 5 3401上顺槽 3 掘进头 作业人员 5 5 5 3401运输下山 4 电工 1 1 1 巡回 5 维修工 2 2 2 掘进后退巡回 6 溜子司机 2 2 2 3401 运输下山 7 装车工 8 8 8 掘进迎头 8 班长 1 1 1 掘进班 9 副班长 2 2 2 掘进班 合计 31 31 31 从表 表 4可以看出, 2020 水平 区域内 分布人数为 43 人,2060 水平 区域内 分布人数 为 42 人, 井下 采掘区域内作业人员总数目为 85 人,根据矿井 服务年限,以及作业区域,矿井从 2020年 5 月份转入三水平的开拓与生产,且从 2020 年开始全矿采掘工作面都在 2020 水平南翼区域,计划在三水平( 2020 水平)的 井底车场布置一个避难硐室 ,避难硐室 的规定和按照井下作业人员就近避难、一人一位的原则, 能够满足 水平 区域内采掘 作业人员紧急避险需求。 从表 表 3可以看出, 2060 水平 区域内 分布人数为 42 人,但此区域内服务年限只有半年时间,不考虑设置避难硐室。 根据以上人员分布情况,考虑到 全矿井的采掘在三水平,且三水平服务年 限只有 4年左右时间, 不宜建设永久避难硐室,考虑建设 永久避难硐室 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 15 2403 回采工作面截止目前至停采线剩余回采量为 30 余米,根据矿井作业计划于 2020年 4 月份前可回采结束, 2020 年 5月份转入 2703 工作面进行回采,掘进工作面主要延伸三水平,因此在二水平 没有建立紧急避险设施的必要性,故在 二水平建设完善“ 紧急避险设施 ”以外其它“五大系统”。 紧急避险设施数量及分布地点 据上,全矿井紧急避险设施共计划布置 1 个 永久避难硐室。 在 2020井底车场位置利用 K4煤层与 K7煤层之间的石门 通道建设 1 个 永久避难硐室。 具体位置见 附 图 16 第四章 紧急避险设施类型及容积 永久避难硐室 永久避难硐室 规格 永久避难硐室 生存室内按避难人数 40 人考虑,每人应不小于 ,过渡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 : S 生 = 40=36 m2 S 生 —— 避难硐室生存室平面面积, m2; S 过 = m2 永久避难硐室 的生存室的宽度为 ,过渡室的宽度为,生存室容量的备用系数为 ,计算其长度: a 生 =36 247。 =; a 过 =247。 =; a=a 生 + 2a 过 =+ = 永久避难硐室 规格: 根据 永久避难硐室 施工需要,生存室的宽度为 和过渡室的宽度为 时,生存室长度不得小于 和硐室总长度不得小于 m 可满足要求。 具体参数见临时避避难硐室图。 、 永久避难硐室 系统 永久避难硐室 的建设标准同永久避难硐室, 永久避难硐室 的系统组成包括第一道防护密闭门、第一道防爆密闭墙、第二道密闭门、空气循环系统、空气幕系统及其附属系统。 第一道防护密闭门 永久避难硐室 防护密闭门 能够抵御瞬时 1000℃高温、 17 的爆炸冲击波、 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的 伤害。 第一道防爆密闭墙 防爆密闭墙能够抵御瞬时 1000℃高温和 的爆炸冲击波,墙体材料的同永久避难硐室。 第二道密闭门 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 空气循环系统 永久避难硐室 内部供氧方式分为两种:压风供氧方式,高压氧气瓶供氧方式,空气循环系统同永久避难硐室。 空气幕系统 空气幕系统安装在两端防护密闭门处,目的是阻隔逃生人员进入避难硐室时有毒有害气体的进入。 空气幕系统的动力采用高压空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