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方案内容摘要:

E(t)=β E0(1eφ t)= 104 ( 14)=23747N/mm2 水泥水水化过程中,放 出的热量称为水化热。 假定结构物四周没有任何散热和热损失条件,水泥水化热全部转化成温升后的温度值,则混凝土的水化热绝对温升值一般可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 mtc)t( e1m C QT  CQT cmax m 式中 )t(T 浇完一段时间 t,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 cm 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 kg/m179。 ); Q每千克水泥水化热热量( J/kg), 查表得(本工程为位 低热硅酸盐 水泥 425 号查表 Q=377( J/kg); 第 9 页,共 26页 C 混 凝 土的 比 热在 ~ K 之 间 ,一 般 取 K;  混凝土的质量密度,取 2400KG/m179。 ; e常数 1为 ; t龄期( d); m与水泥品种比表面、浇捣时温度有关的经验系数,一般取值~ ; maxT 混凝土最大水化热温升值,即最终升温值; 入模温度按照 30℃考虑查表可知 mte =; )( mtc)t( e1m C QT  = )( 377453  =℃; CQT cmax m= 377453  =℃。 由此可知,该 混凝土 的中心最高温度为 ℃。 由于 混凝土 的表面温度最大值不得和 混凝土 的中心最高温度相差 25℃,否则将出现裂缝。 故在温差相差接近 25℃时需准备进行保温养护,防止温差超过 25℃。 . 混凝土最大自约束应力 计算依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504962020 混凝土浇注体内的表面温度 Tb(176。 C) 25 混凝土浇注体内的最高温度 Tm(176。 C) 水泥 3 天的水化热Q3(kJ/kg) 240 水泥 7 天的水化热Q7(kJ/kg) 270 粉煤灰掺量对水化热调整系数 k1 矿渣粉掺量对水化热调整系数 k2 每 m3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W(kg/m3) 30 混凝土比热 C[kJ/(kg176。 C)] 混凝土重力密度ρ(kg/m3) 2450 系数 m(d1) 混凝土入模温度 T0(176。 C) 50 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厚度h(m) 3 在龄期为τ时,第 i 计算区段产生的约束应力延续 第 10 页,共 26页 至 t 时的松弛系数 Hi(t, τ ) 水泥水化热总量: Q0=4/(7/Q73/Q3)=4/(7/2703/240)= 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 Q=kQ0=(k1+k21)Q0=(+) = 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T(t)=WQ(1emt)/(Cρ )=30 ( 14)/( 2450)=176。 C 混凝土浇注体内的最高温度 (这步计算参考《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汪正荣编著 )): Tm=176。 C 在施工准备阶段,最大自约束应力: σ zmax=α E(t) Δ Tlmax Hi(t, τ )/2= 105 23747 () 控制温度裂缝 计算依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504962020 混凝土抗拉强度系数γ 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抗拉强度影响系数λ 1 矿渣粉掺量对混凝土抗拉强度影响系数λ 2 混凝土抗拉强度 ftk(t)=ftk(1eγ t)= ( 14)= 混凝土防裂性能判断 λ ftk(t)/K=λ 1λ 2ftk(t)/K=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504962020 附表 ,混凝土自身产生的裂缝在规范范围内,满足要求。 温控指标 (1) 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 50℃ ; (2) 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 (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 ) 不宜大于 25℃ ; 第 11 页,共 26页 (3) 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 ℃ /d。 (4)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 20℃。 入模温度 根据蚌埠同期 3 月 30 日~ 4 月 5 日的温度观测数据分析可知,入模温度为15℃,该温度小于 50℃满 足大体积 混凝土 施工规范。 的制备和运输 混凝土的制备量与运输能力满足混凝土浇筑工艺的要求,并应用具有生产资质的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 GB/T14902 的有关规定,并应满足施工工艺对坍落度损失、入模坍落度、入模温度等的技术要求。 (1) 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应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应具有良好的车况。 (2) 搅拌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将罐内的积水排尽; (3) 搅拌运输车的数量应满足混凝土浇筑的工艺要求; (4) 要求每台泵车必须要配备至少 10台运输能力在 8方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浇筑前准备 模板安装完验收合格后,测量人员确定筏板基础顶面标高,并在模板四周上画线进行标识,双向每 5m 预埋钢筋划出标高线 ,以便混凝土浇筑的标高施工控制。 浇筑施工方法 温控监测 测温目的 国家标准 GB50204— 2020( 2020 版)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温控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注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按设计要求,温差不超过 250C. 第 12 页,共 26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内部热量较难散 发,外部表面热量散发较快(在夜间及下雨更甚),内部和外部热胀冷缩过程相应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 温差大到一定程度,混凝土表面拉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在混凝土表面会产生有害裂缝,有时甚至贯穿裂缝。 另外,混凝土硬化后随温度降低产生收缩,由于受到地基约束,会产生很大的约束力,当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也会产生裂缝。 为了了解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由于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升降规律,掌握基础混凝土中心与表面、表面与大气温度间的温度变化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当温度梯度超过 30oC时应严防混凝土出现裂 缝。 当温度梯 度低于 20oC 时,则可以取消混凝土表面的保护措施,以便进行后道工序施工。 为此通过测温仪器对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测温变化的监测。 通过先进的测温、控温手段,可以及时了解到混凝土内部与自然温度的实际差异,通过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能将温差控制在 25oC,( 22℃时预报警,采取加盖保温覆盖物办法),可以有效的消除由于温度因素造成的混凝土有害裂缝。 测温设备 采用 XQC300J8 型电桥测温仪,配以导线。 用 WZC010 铜热电 阻 与导线必须焊接牢靠,然后用环氧树脂封闭,并老化处理,确保不 渗水。 整套测温设备进入现场前应进行调试,无误后方使用。 测温前准备工作 项目部必须配置专门的测温小组进行温度的测定,分析,并制定相关的控制措施; 测温探头按布置要求埋入,将导线引至测温控制接,校验正确; 浇捣前测出各测温探头的初始温度值,并作好记录; 浇捣前测出大气温度及入模混凝土温度并作好记录; 对浇注人员提出保护测温探头与导线的注意事项。 测温点布置 大体积基础钢筋安装过程中,必须加装测温点,以掌控混凝土表内温差,避免温度应力过大造成混凝土开裂。 选用 WZCT 一 10 型热电偶作为测温元件,数显 第 13 页,共 26页 的电子测温仪 (量程 0 ~ 300℃ )作为仪表。 承台混凝土温度监测点的布置以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体的温度分布场、降温速度、冷却效果为原则。 按测温点平面分布首要原则是按照 混凝土 浇筑方向进行布置,测温点布置在 混凝土 的中轴线上,每个测温位有三个测温点, C25的竖直通长钢筋做固定筋。 测温点在 11栋安装设置(如下图)。 传感器按设计高度固定在钢筋上,避免传感器位置在混凝土浇筑时改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