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设备安装调试实习报告内容摘要:

制是: 6 当( 1)电路经过单片机计数打满 5 次振铃的时候 端口的电位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从而使 R10 的电阻接到电话线路中。 由于电话信号的电压经过整流桥电路后,电压已经降低到 8V 左右,在经过三极管后降压到 7V左右。 所以选用 330V 的电阻,就能满足电路摘机的状态。 该电路中的 R7,R8 实现三极管的偏压的作用是的在高电平的时候, Q2 三极管能够正常工作。 该电路中的 C7 电容是实现耦合的作用,改善电路的性能。 ( 3) DPTM 解码电路 该电路是由一块 MT8870 芯片控制实现 DPTM 的解码的的。 MT8870 芯片是 MT8870 是双音多频接收芯片,可用来完成 DTMF 信号的接收、分离和译码;能输出由相应 16 和 DTMF 频率组合 4位并行二进制码。 MT8870 的 10脚 EN与 15脚 DV 接在一起,当一个有效双音频信号被接收后, DV 输出记电平。 在脚 EN 为高电平时允许数据输出,同时经 T1 反相后以低电平送给 AT89C51 中断输入口 INT1,以执行中断程序并接收码处理。 经过解码的信号通过 Q1,Q2,Q3,Q4进行输出到 AT89C51中实现解码的控制。 通过该解码电路,即可以实现密码的信号的解码,使得单片机能够识别的功能。 ( 4)单片机控制电路 该电路是整块板的核心部分,它将处理( 1)送来的信号经过 T0 口接 受,然后经过程序的定时器计数,当达到一定的五次振铃的时候,将 端口由低电平设置为高电平。 从而实现模拟摘挂机的功能。 当由 AT8870 电路送来的 Q1,Q2,Q3,Q4 的电话信号,通过 , 进入单片机使得单片机判断送来的电话信号是否是正确的密码,达到避免恶意干扰的目的。 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当密码输入正确的情况下,即可以由 AT89C51 设置 P2 端口的电平情况实现灯的亮灭情况,若扩展的话,可以控制不同家用电器的开关情况,或者各种的控制。 具体电路部分的分析: 1: RESET 端口接出来的开关电路 7 是实现整块单片机的复位的功能。 由于单片机在运行一次后会保存运行后的数据。 所以当需要重新开始的时候。 该电路模块就能实现电路的复位的功能。 由于单片机中的 RESET 是高电平有效。 所以通过一个下拉电阻即可以实现当按键按下的时候高电平,使得单片机复位的效果。 2: X1,X2 端口接出来的晶振电路 是为单片机提供 12M 的时钟频率。 从而使单片机正常的运行。 3: P2 口的 LED 灯电路 是为了模拟家用电器。 从而能将单片机控制的情况更形象的表现出来。 各电阻是限流电阻,起到保护的作用。 该 LED 灯是共阳的,所以 是低电平有效。 六、整体电路原理图 8 七、系统功能扩展 本系统由于个人能力的限制,只能作到现有的程度。 这里对本系统还可以的扩展功能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使用 MT8888 芯片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其功能,而且使本装置的体积大大减小,在这里就 MT8888集成电路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利用 38 译码器的 STA、 STB和 STC 还可以进行级联扩展为 24 线译码器,若外接一个反向器还可以级联扩展成为 32 线译码器 ,从而实现对更多的外部受控设备进行有效控制的可能。 使用 LM567 锁相环可以对电话信号音中的忙 音进行识别,使实际使用更加方便,而且能够提高本装置的稳定性。 八、设计过程遇到的问题、思考及解决方法 焊接时把地线和电源短路掉,使得电源指示灯没有亮,后来,经过用万用表一个个焊点排查,才得以完成。 九、心得 经过一周的学习,终于成功完成了此次课程设计,让我使学到的知识能够走出课本,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在这次课设中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东西。 首先, 这次的课程设计的难度远远超出我们最初的想象。 尽管电路板是直接提供的,但从开始构想、查找搜集资料到方案选定、各个模块的实现、细化,直到趋于完善,其 中我们遇到了重重困难。 我们逐渐意识到所谓设计,并不是书本知识的生搬硬套,而是知识的灵活应用,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 使 我在一定程度上让我明白了学习不仅仅是来应对考试的,还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通过动脑、动手和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一些简单的电路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利于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再次,是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使自己的动手能力也有所加强,也使自己能够充分的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所拥有的资源。 所以我很珍惜这样的机会。 经过这次课程 设计,我们学到了知识,积累了经验,对于通信原理和单片机的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很多不足。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广袤无垠和独特魅力,尤其是我们正在学习的电子信息领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科学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争取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步都迈得漂亮 9 另外非常感谢此次课程设计中老师同学的帮助,让这次课设取得了成功,谢谢。 十、 参考资料 [1]薛钧义、张彦斌, MCS51/96 系列单片微型计算机及其应用,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阎石,数 字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3]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